六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畫

2021-03-04 07:34:26 字數 993 閱讀 6850

小本課程的開發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補充,是根據學生愛好、興趣、成長需要開發的課程,以學校教師為主,旨在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少年兒童正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品讀文化經典,對陶冶學生高尚情操,珍愛生命,關愛學生身體健康,提公升人格品位,豐富精神內涵,增強青少年一代的意志品質都十分重要。

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學生53人,有些學生語文基礎較差,特別是一些古文更難理解,但好在部分同學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對校本課程中的故事充滿興趣。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要加強對課外閱讀積累的指導,使學生學以致用,靈活運用,在學習積累中思考、感悟。

教學目標

1、 走進傳統文化,已讀為先。

2、 發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能力

3、 熟讀甚至背誦所學內容。

4、 在閱讀基礎上,要求學生對古文進行理解,包括對詞語和文章內容兩個方面的理解。

5、 課外延伸,加強課外學習積累。

教材分析

教材是根據本校函和文化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資源狀況而編寫的教材,教材按仁義禮智信的順序將一些古今故事編寫在一起,內容豐富,賦予文化內涵。

教材編寫有序,思路清晰,由淺入深,有古及今,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每篇由古文、翻譯解釋,便於理解,課後有拓展延伸,思考題,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內容聯絡緊密,具有整體性。

採用多種形式,有古文,有現代文,能欣賞祖國的傳統文化美德,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關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課後練習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的聯絡,比較符合兒童的認識特點和經驗。、

教材注重了現代意識,富有時代氣息,適當補充必要的知識,有助於拓展知識面,簡歷知識間聯絡,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古文意思感悟古文所傳達的思想內涵。

教學措施

1、 直面經典,情感引領,提高素養。

2、 淡化蘊意,品析誦讀 ,珍視體驗。

3、 多元教學,渲染意境,陶冶情操。

教學進度

六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畫

知我常路 愛我常路 教學計畫 一 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七個班級,大部分學生對校本課程具有濃厚的興趣,校本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 動腦 動口,在校本課上學到有趣的知識。校本課的開設,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能開闊視野,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本學期校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習 知我常路 愛我常路 校本...

六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畫

六年級上冊 東莞中心小學 六年級一班 一 學生情況 六年級一班共有學生45人。他們通過五年的學習,寫字已經有了一定的功底,但個別同學寫字姿勢還沒有完全把握,對於特殊的筆畫還不夠靈活運用。因此,在新學期裡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基本的寫字筆畫訓練抓起,讓他們做到 寫字時坐姿要端正,筆畫有章法,寫...

六年級校本課程教學總結

安沙學校 劉利平 一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一般不重視校本課程的學習,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開發了校本課程,編有教材。在實際選取內容時,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並通過幾個重點的 特色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循序漸漸地掌握知識點。二生動課堂教學形式 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是關鍵,把學生熟悉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