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曉風散文有感

2021-03-04 06:41:16 字數 1191 閱讀 2014

一直都很喜歡張曉風的散文,覺得她的散文柔婉中不乏剛勁,簡單中意蘊無窮。有一種細水長流、娓娓道來的感覺。像一朵淡香的花,溫馨清雅;似一杯醇香的茶,回味無窮。

她在《只因為年輕啊》一文中說到:「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麼過都覺得浪擲,回頭一看,都要生悔。」在學生中,一半為自己的用功後悔,一半為自己的愛玩後悔。

我們總也找不到一種可以兩全的方式。既然「青春是一場無論做什麼都覺得是浪擲」的憾意。不如寬下心來,好好的做自己認準的事情。

在將來的某一天,一定會有人嘆氣說你做的恰好就是他遺憾沒做成的。

在《常常,我想到那座山》中,讓我們欣賞到她對自然的那份狂愛,和「乙個人,帶一塊麵包,幾隻黃橙,去朝山謁水「的那種率性。她愛自然,愛花。藍天打了蠟,小樹葉兒也都上了釉彩。

小小的野草也竟然被她寫成這樣:「乍醬草軟軟的在地上攤開、渾樸、茂盛,那氣勢竟把整個山頂壓住了。那種愉快的水紅色,映得她的臉都不自覺地熱起來了!

」。在她眼中,風景是有性格的。可分為嚇人的、令人惆悵的、靜靜地存在的和令人怦然心動的。

一切自然山水,投射到她的心境上便都有了情感。讓我們不禁產生一種要仔細對待自然風景的想法。好像它們的存在,就是為了等待能夠欣賞它們的人。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物我相通,去仔細聆聽自然山水,那麼我們的生活從今以後將不會再有孤獨。

另一篇散文《我喜歡》是她真性情的的流露。她坦坦蕩蕩、自自然然地向我們講述著她喜歡的一切。她善於發現自然、社會中的真善美,向我們展示著生活中值得喜歡的種種。

她用一顆寬廣的心接納著一切,連陌生人神采奕奕的精神也會讓她喜歡。生活在她筆下,幾乎沒有什麼不令她感動。冬日清晨鄰居的一聲「早」,就會讓她覺得「世界是這樣親切,空氣中充滿了和善」。

如果我們也以一顆熱情的、善於接納的心對待萬物,那麼它們都將變成我們所喜歡的。

有一篇散文,她提到該如何對待別人的評價。她也經歷過不理解、不認同,甚至是惡語重傷。她寫到只要有一兩個知心朋友了解她是乙個怎樣的人就夠了,仔細想想,這世界上有那麼多不同種類的人,我們為什麼非要讓所有人都相信我們呢?

即使相信了,又能怎麼樣呢?

雖然她長在台灣,但卻對祖國文化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她的散文隨處可見唐詩、宋詞、《詩經》中的語句。她的戲劇像《武陵人》、《和氏璧》等,都體現著對祖國文化的一脈相承。我想她散文的厚重也是因為有根在裡面。

她以其輕靈飄逸而不失厚重的文字在不經意間滌蕩著我們的心靈。不愧被余光中列入「亦秀亦蒙的散文名家」。讀過她的作品,讓我們心中有一種接近信仰的堅持,讓我們對一切都充滿感激,然我們覺得活著太美。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桃紅色的挑發針 讀後感 高一1班姚煜 看張曉風的文章,有一種隨筆的感覺,就像是記錄下了自己的一種感覺或是一種見解,但也不乏一種思考。文中寫一位母親,用原子筆在頭上畫藍線來畫分中線,引發了作者對於美學的思考。在作者眼中,她母親那個年代的美學似乎甚於如今社會的美學。這是什麼原因呢?當然不可能是教育的原因...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導語 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臺,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散文及戲劇著作有 三 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 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 編者管管稱 她的作...

張曉風經典語錄

1.有一種花,你沒有看見,卻信它存在。有一種聲音,你沒有聽見,卻自知你了解。生命是一項隨時可以中止的契約,愛情在最醇美的時候,卻可以跨越生死。2.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3.我們所有的人,都拖延著不去生活,老是夢想著天邊一座奇妙的玫瑰園,卻偏偏不去欣賞今天就開放在我們視窗的玫瑰。4.物理學家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