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科普知識

2021-03-04 05:42:01 字數 4994 閱讀 6274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和周圍神經。麻風桿菌是由挪威學者韓森於2023年首先發現,所以麻風病也叫韓森氏病。未經**的麻風病人是唯一的已知傳染源。

一、世界防治麻風病日的時間及由來

每年1月的最後乙個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也叫國際麻風節)的由來是2023年法國慈善家佛勒豪(raoul follerean 1903-1977)律師,為喚起人們寬容地對待麻風病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由,鼓勵和幫助他們得到與其他病人一樣的**和生活.在巴黎發起建立「國際麻風節」, 目的是讓全世界了解麻風是可以**的,過去恐懼和歧視麻風的現象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呼籲人們伸出援助之手。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這一天舉行各種形式的活動,目的是調動社會各種力量來幫助麻風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獲得更多的權利。中國「世界防治麻風日」是由中國麻風防治協會首屆理事會倡儀,並決定於2023年開始進行「世界防治麻風病日」自上而下的、全國性的宣傳、科普活動,目的是普及麻風防治知識,消除麻風恐怖和歧視,吸引社會各界關心和參加消滅麻風的事業,對在我國消滅麻風病的偉大事業起促進作用。

二、早期麻風

病期在一年以內,無畸殘,皮損少,**和神經損害不嚴重,在廣義上可稱為早期麻風。任何一型麻風都有早期的含義。由於主動發現麻風患者的難度太大,從現場防治的角度出發,任何一型麻風患者在其損害不嚴重,無畸殘,**後將不會有後遺症時將其發現,就是廣義上的早期發現,這就要求我們在防治工作中不漏診乙個病人,達到及時發現,及時給予聯合化療。

從生物學角度上考慮,麻風的早期診斷難度很大。首先麻風是乙個臨床的疾病。一定要出現臨床症狀時才能確診為麻風。

因為在麻風高流行區健康人帶有抗酸菌的亞臨床感染是常見的現象,但他們沒有發病,依靠機體免疫力,所帶的抗酸菌很快消失。不能將這類健康帶菌者診斷為麻風。其次早期麻風患者症狀輕微,很少有患者在極為早期階段主動就診。

故目前討論早期診斷,從廣義的角度考慮各型早期麻風較有現實意義。

三、麻風病的早期症狀和體徵

麻風病的臨床表現是多樣性的,為描述方便可以分為三部分:

a.「原發」性損害是指由麻風菌直接導致的各種各樣的皮損和周圍神經損傷。皮損可以是一處或多處,通常其顏色均較周圍的正常**淺一些,有時這些損害也可以是淡紅或銅色的。

以斑診、丘診、斑塊、瀰漫浸潤、結節、潰瘍為常見。神經損傷如爪形手、腕下垂、足下垂等。麻風皮損大多數緩慢發生、發展,但以反應形式為首發症狀者也因麻風病人機體免疫力不一,發病後臨床表現各異,一般分為結核樣型麻風、界線類麻風。

多數皮損麻木無汗,但少數有癢感或奇癢。並伴有感覺障礙:感覺喪失是麻風病的典型特點,**損害處可顯示不同程度的溫覺、痛覺等感覺障礙。

b.麻風菌抗原誘導的免疫反應性損害是指麻風菌在體內死亡後會釋放抗原,誘發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和組織損傷,如麻風結節性紅斑、虹膜睫狀體炎和神經炎等。這些表現一般出現在**和周圍神經損害之前,但有時也可發生較早,成為首發和突出表現,常引起誤診。

請您注意對**和周圍神經檢查,可疑時請轉有關專科醫生協助診斷。

c.神經損傷主要見於周圍神經幹,表現為**的感覺障礙和受損神經所支配的肌肉變的軟弱無力。周圍神經損害後的併發症:

如手足麻木、無汗,晚期可出現皸裂、潰瘍,甚至骨和組織吸收。以上表現可相互重疊和交叉,一般病期越短,神經損害的可能性越小,因此,早期診斷和**,對預防畸殘有重要意義。

四、麻風病的分型及症狀

麻風病的分類在麻風病防治與科研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對麻風病認識的深入以及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麻風病的分類方法亦在不斷發展。根據麻風病免疫「光譜」學說,2023年有人提出了「五級分類法」。

結核樣型(tubrculoid leprosy , tt)

界線類偏結核樣型(boderline tuberculoid leprosy ,bt)

中間界線類(boderline lerosy , bb)

界線類偏瘤型(boderline leprornatous leprosy , bl)

瘤型(lepromatous leprosy , ll)

未定型(inderminate leprosy , i)

現根據五級分類法,對各型麻風症狀特點分述如下:

(一)結核樣型麻風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較強,麻風桿菌被侷限於**和神經。**損害有斑疹和斑塊,數目常

一、二塊,邊緣整齊、清楚、常有明顯的感覺(溼、痛、觸)障礙分布不對稱,損害處毳毛脫落,這是很重要的特徵。好發於四肢、面部、肩部和臂部等易受磨擦的部位。斑疹顏色有淺色和淡紅色,表面常無鱗屑。

斑塊的顏色常為暗紅色,輪廓清楚,邊緣高起有的向內傾斜,移行到變平的萎縮中心,有的趨向於邊緣厚度不同的半環形、環形或弓狀。表面多乾燥有鱗屑,有時可見多數小丘疹堆積而成的損害。損害的附近可摸到粗大的皮神經。

有時損害附近的淋巴結也變大。眉毛一般不脫落。

本型的周圍神經受累後(如耳大神經、尺神經、腓神經等),神經杆變粗大呈梭狀、結節狀或串珠狀,質硬有觸痛,多為單側性,嚴重時因發生遲髮型超敏反應可形成膿瘍或瘻管。部分病人中人神經症狀而無**損害,稱為純神經炎。臨床上表現神經粗大,相應部位的**感覺障礙和肌無力。

神經受累嚴重時,神經營養、運動等功能發生障礙,則出現大小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形成「爪手」(尺神經受累)、「猿手」(正中神經受累)、「垂腕」(橈神經受累)、「潰瘍」、「兔眼」(面神經受累)、「指(趾)骨吸收」等多種表現。畸形發生比較早。

本型查菌一般為陰性。麻風菌素實驗為強陽性。細菌免疫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組織病理變化為結核樣肉芽腫,其特點是在表皮下看不見「無浸潤帶」,抗酸染色查不到抗酸桿菌。少數病人不經**可以自癒,若經**消退較快。一般預後良好,但形成的畸形常不易恢復。

(二)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本型發生的與結核樣型相似,為斑疹和斑塊,顏色淡紅、紫紅或褐黃,邊界整齊清楚,有的斑塊**出現「空白區」或「打洞區」(又稱無浸潤區、免疫區),形成內外邊緣都清楚的環狀損害,洞區以內的**似乎正常。損害表面大多光滑,有的上附少許鱗屑。損害數目多發,大小不一,有的散在,以軀幹、四肢、面部為多,分布較廣泛,但不對稱。

雖有感覺障礙,但較tt輕而稍遲。眉睫一般不脫落。神經受累粗大而不對稱,不如tt粗硬而不規則。

粘膜、淋巴結、**、眼及內臟受累較少而輕。

本型查菌一般為陽性,細胞密度指數(對數分類法,後同)1~3+。麻風菌素試驗為弱陽性、可疑或陰性。細胞免疫功能試驗較正常人低下。

組織病理變化與tt相似,但上皮樣細胞周圍的淋巴細胞較少、較鬆散。在表皮下可見有一狹窄的「無浸潤帶」,切片抗酸染色無或有少許麻風桿菌。預防一般較好。

「公升級反應」可變tt,「降級反應」可變為bb。麻風反應後易致畸形和殘廢。

(三)中間界線類麻風本型皮損的特點為多形性和多色性。疹型有斑疹、斑塊、浸潤等。顏色有葡萄酒色、枯黃色、棕黃色、紅色、棕褐色等。

有時在一塊皮損上呈現兩種顏色。邊緣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損害的形態有帶狀、蛇行狀或不規則形,若為條片狀,則一側清楚,一側浸潤不清。

若為斑塊,**有「打洞區」,其內環清楚高起,漸向外體面斜,外緣浸潤而不清,呈倒碟狀外觀。有的損害呈紅白的環狀或多環狀,形似靶子或徽章,稱為「靶形斑」「徽章樣斑」。有的病人面部皮損呈展翅的蝙蝠狀,顏色灰褐,稱為「蝙蝠狀面孔」。

常見乙個病人不同部位的**上存在似瘤型和結核樣型的損害。有時可見到「衛星狀」損害。有的病人在肘、膝的伸面和髖部可風由結節組成的厚墊狀塊片。

損害表面滑、觸之較軟。損害數目較多,大小不一,分布廣泛,多不對稱。神經受損後,輕度麻木,比結核樣型輕,比瘤型重。

眉睫常不脫落。粘膜、淋巴結、眼、**及內臟可以受累。

本型查菌為陽性,細菌密度指數2~4+。麻風菌素試驗反應陰性。細胞免疫功能試驗界於兩極型之間。

組織病理變化為組織細胞肉芽腫,表皮下「無浸潤帶」大部分存在,可見組織細胞不同程度地向上皮樣細胞分化,一般較小,有的切片中可見典型、不典型泡沫細胞。淋巴細胞少而分散。切片抗本鄉染色有較多的麻風桿菌,預後介於兩極型之間。

本型最不穩定,「公升級反應」向bt發展,「降級反應」向bl發展。

(四)界線類偏瘤型麻風本型**損害有斑疹、丘疹、結節、斑塊和瀰漫性浸潤等。損害大多似瘤型損害,數目較多,形態較小,邊界不清,表面光亮,顏色為紅或桔紅色。分布較廣泛,有對稱的傾向。

損害內的感覺障礙較輕,出現較遲。有的損害較大,**呈「打洞區」,內緣清楚,外界浸潤模糊。眉、睫、發可以脫落,常不對稱。

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瀰漫性浸潤亦可形成「獅面」。中晚期病人粘膜充血、浸潤、腫脹、淋巴結和**腫大有觸痛。神經受累傾向多發雙側性,較均勻一致,觸之較軟,畸形出現較晚。

本型查菌強陽性,細菌密度指數為4~5+。麻風菌素反應陰性,細胞免疫功能試驗顯示有缺陷。組織病理變化,肉芽腫性質傾向於泡沫細胞肉芽腫,有的組織細胞發展為不典型的上皮樣細胞,有的發展為泡沫細胞。

淋巴細胞常呈灶狀,存在於泡沫細胞浸潤之間,為本型的病理特點。切片抗酸染色有多量麻風桿菌。預後比ll好,比tt差,但仍不穩定,「公升級反應」可變為bb,「降級反應」可變為ll。

(五)瘤型麻風本型病人對麻風桿菌缺乏免疫力,麻風桿菌經淋巴、血液散布全身。因此組織器官受侵的範圍比較廣泛。**損害的特點是數目多,分布廣泛而對稱,邊緣模糊不清,傾向融合,表面油膩光滑。

**的顏色除淺色斑外,大多由紅色向紅黃色、棕黃色發展。感覺障礙很輕。在較早期就有眉睫毛稀落的表現,先由眉的外側開始脫落,以後睫毛亦稀落,這是瘤型麻風的乙個臨床特點。

麻風桿菌檢查強陽性,**損害有斑疹、浸潤、結節及瀰漫性損害等。早期斑狀損害分布於全身各狀,以面部、胸部、背部多見,顏色淡紅色或淺色,邊界不清,須在良好的光線下仔細檢視,方可辯認。稍晚,除斑損繼續增多外,陸續形成淺在性、瀰漫性潤和結節。

在面部由於浸潤瀰漫增厚,外觀輕度腫脹,眉睫常有脫落。稍晚,斑損融合成大片浸潤,或在斑損和瀰漫性浸潤上出現結節,瀰漫性浸潤向深部發展,更增明顯而嚴重。往往遍及全身。

在面部瀰漫增厚,皮紋加深,鼻唇肥厚,耳垂變大,眉睫脫光,頭髮稀脫或大片脫落,結節和深在性浸潤混融在一起,眼結膜充血,形成「獅面」樣外觀。四肢伸側、肩、背、臀部、**等處有多數大小不等的結節。更晚,由於瀰漫性損害部分吸收,並有明顯感覺障礙和閉汗。

在小腿,**輕度變硬,光滑發亮,出現魚鱗樣或蛇皮樣損害,長久不退,有的頭髮幾乎脫光,可見殘發多沿血管存留分布。

神經幹雖然受累,但感覺障礙較輕,表現較晚。神經幹輕度粗大,對稱而軟,到晚期亦可出現肌肉萎縮、畸形和殘廢。

鼻粘膜損害出現較早,先充血腫脹,以後隨著病情加重,發生結節、浸潤和潰瘍。嚴重者可有鼻中隔穿孔,當鼻樑塌陷即見鞍鼻。淋巴結在早期即已受累,輕度腫大,往往不為人們所注意,到中晚期則腫大明顯,並有觸痛。

麻風病預防知識講座

怎樣預防麻風病 時間 2009年1月25日 地點 門診大廳 參加人員 全院職工 鄉村醫生及居民代表 內容 麻風病的特徵及怎樣預防 麻風病防治基礎知識 一 什麼是麻風病?麻風病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麻風桿菌主要侵犯人的 粘膜和周圍神經系統。如果不及時 可能對人的 四肢和眼睛造成漸進性及永久...

麻風病宣傳計畫

江安鎮第59屆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暨中國第25屆 麻風節 宣傳計畫為了讓廣大群眾都能認識和了解麻風病,及早發現麻風病人,及時 及早 消除麻風危害及歧視,關愛麻風患者,保護健康權益。本所在 第59個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將開展多種形式麻風病宣傳活動。一 計畫目的和意義 通過開展世界麻風病日宣傳教育活動,普...

麻風病培訓總結

2012年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航辦 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工作總結 腸道傳染病的流行,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為繼續有效控制腸道傳染病的流行,鞏固防治成果,保護人民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深入了解我區腸道傳染病的現狀,實施有效干預,根據 衛生部貴州省人民 關於共同加強貴州省麻風病防治工作的合作協議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