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特崗教師面試試講教案橋

2021-03-04 04:32:10 字數 4322 閱讀 5284

《橋》教案

本教案是本人當時考特崗準備的,面試成績89分,僅供參考!

一、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1、結合課文,讓學生感受到情況的危機,領悟老支書每一次舉動的內涵和精神。

2、理解「橋」的深刻含義。

三、課前準備:蒐集各地遭受洪災的**和錄影資料。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師:同學們,大家回憶一下,之前我們學過有關「橋」的課文有哪些?這些課文講述了什麼內容?

生:學過《蘭蘭過橋》,講的是新奇的潛水橋和塑料橋。

生:學過《趙州橋》,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

生:學過《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講的是海峽兩岸人民用愛心救助一位大陸白血病患者的故事。

師:同學們的記憶力很好,今天我們要講的這篇課文,僅用乙個「橋」字作為題目,那麼這又是怎樣的一座橋呢?(板書:橋)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的第78頁,認真的讀一遍這篇課文。

師:同學們,課文讀完了,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橋?

生:「窄窄的木橋」「不結實的木橋」

師: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板書:橋),這樣的一座橋,平日裡在山村中或許只是很不起眼的的一座橋,可是洪水來臨的時候,卻成了?

生:「逃命橋」、「救命橋」、「希望橋」。

師:就是這樣一座又窄又不結實的橋,成了洪水突然來襲時的唯一的逃命橋。那麼它是否真的能輕易的救老百姓的性命呢?

當時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這究竟是一場多麼可怕的洪水呢?大家再讀一下課文,讀的過程中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完了麼?誰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讀一讀?這位同學你來讀。

生:「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當。」,「近一公尺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水漸漸竄上來,放肆的舔著人們的腰。」,「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師:找的很準確,把描寫洪水的句子都找了出來。「咆哮」(板書:咆哮)是什麼意思?這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呢?這位同學你說。

生:「咆哮」指野獸的吼叫。這裡用了比喻修辭手法。

師:回答的很好,(板書:比喻)作者把洪水比作「受驚的野馬」,來表現洪水來勢凶猛。

「洪水在路面上跳舞」,是演員在跳著優美的舞蹈麼?對,不是,是魔鬼,野獸在跳舞,跳的是死亡之舞。「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獰笑是一種怎樣的笑呢(板書:

獰笑)?這裡用到了什麼修辭手法呢?

生:「獰笑」是一種兇惡的笑,這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師:回答的很好。是什麼在向人們逼近?是死亡啊!同學們在腦海中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洪水像野獸長著大嘴向你撲來,跳著恐怖的死亡之舞,獰笑著向你逼近,再來讀下這些句子!

生:(有感情的讀描寫洪水的句子)

師:讀的很好,看來同學們已經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從這五句話,我們彷彿看到洪水在不斷**,災情在加重。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乙個村民都會有逃生的慾望。

我們來看看村民是怎樣逃生的。一起讀一下課文的3-6自然段。

生:「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裡。

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公尺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師:同學們,村民們驚慌失措,如果一百多號人都擁上了這座又窄又不結實的木橋,那麼這座橋能承受的了麼?它將變成怎樣的一座橋呢?

生:「要命的橋」,「通向死亡的橋」

師:回答的很好,這座橋馬上就要成為一座通向死亡的橋,就在這危機的時刻有乙個人出現了!他是誰?

生齊答:老漢。(板書:老漢)

師:老漢是什麼身份呢?他出現在這裡要幹什麼呢?請同學們一起讀下課文的7-9自然段。

生:「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裡,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

師:在這些驚恐不安的村民眼裡,老漢像什麼?

生齊答:一座山。

師:(板書:山)這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麼把老漢比作「一座山」?

生:這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寫出了老漢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老漢就是村民們獲得生命希望的靠山.

師:回答的真棒,大家掌聲鼓勵一下。面對如此驚慌失措的村民,老漢默不作聲,可是他心裡也沒有說話麼?

你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麼?是啊,此時此刻,老漢雖然默默無言,但心中卻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在這危難的時刻,老漢下了一道命令,什麼命令?請同學們讀一下。

生:「老漢沙啞的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好一句「黨員排在後邊」,誰排在前面?對!老漢始終把群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老漢的這幾句話有什麼特點?什麼標點符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生:每一句話都很簡短,連續用了三個感嘆號!

師: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麼老漢說的話都很簡短?為什麼用到了三個感嘆號?這位同學你說。

生:當時的情況很危急,容不得老漢多說,感嘆號表現出了老漢說話的急促、聲音洪亮。

師:回答的很好,老漢的喊話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嘆號傳出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穩重!讓我們滿懷感情, 再讀一讀這一段話!

生:(朗讀課文第10自然段)

師:同學們,老漢大山般得形象已經讓我們刻骨銘心,除了老漢,文中還有乙個人作者也進行了具體描寫,是誰?

生:小夥子。(板書:小夥子)

師:好,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後面的幾個自然段,劃出描寫老漢與小夥子動作的詞句。

師:同學們畫出來了麼?誰來說一說描寫老漢動作的語句。這位同學你說。

生:「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裡揪出乙個小夥子。」

「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板書:揪—推)

師:誰來說一說描寫小夥子動作的語句。這位同學你說。

生:「小夥子瞪了老漢一眼,站在了後面。」

「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板書:瞪—推)

師:同學們,老漢剛開始狠狠的「揪」出小夥子,兇的像只豹子,到了危難關頭,他又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小夥子開始時候「瞪」了老漢一眼,表現出來的是不滿、不情願,可是到了危難關頭,卻心甘情願的將生的希望讓給老漢。

這前後充滿了矛盾啊!同學們,你們能讀懂麼?從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來,大家有些似懂非懂。

我們接著讀完後面幾個自然段,我相信同學們會在頃刻間明白許多許多……。同學們一起讀。

生:「突然,那木橋轟的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

「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乙個浪頭也吞沒了塔。」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師:讀到這,我們知道,橋怎麼樣了?

生齊答:塌了。

師:小夥子怎樣了?

生齊答:被洪水吞沒了。

師:老漢呢?

生齊答:也被洪水吞沒了.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的心情很沉重,同學們懷著沉痛的心情接著讀完最後幾個自然段

生:「五天以後,洪水退了。」

「乙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裡祭奠。」

「他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師:「祭奠」是什麼意思?這位同學你說。

生: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師:這位老太太祭奠的丈夫是誰?老支書!

這位老太太祭奠的兒子是誰?小夥子!

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之前的矛盾了麼?是啊!老漢和小夥子,他們是一對親生的父子啊!老漢的一「揪」一「推」說明了什麼?這位同學你說。

生:說明了老漢作為共產黨員,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為一名父親,他同樣愛著他的兒子。

師:是啊!這一「揪」一「推」充分顯示了老漢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像一座威嚴的山,忠於職守,先人後己,他是無愧的;作為一名父親,他同樣像一座山,父愛如山,在生死關頭,老漢做出的抉擇,表現出的大愛,讓我們為之動容,他的身上充滿著人格魅力,閃耀著人性光輝。

同學們,讓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再讀下課文的24—27自然段。

生:(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現在思考一下作者為什麼以「橋」來作為題目?可以按照課前分好的的小組討論一下!

生:「老漢救了很多人,老漢就是一座橋」「老漢用自己的生命搭建了一座橋」

師:回答的很好!老支書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永遠不倒的「橋」。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就到這裡,下課!試講

教案授課教材:(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6課

課程名稱:《橋》

教案設計:劉博

試講考生:劉博(新疆吉木乃縣特崗教師)

2023年 8 月日

特崗教師面試試講

教案編寫沒有固定的模式,其內容一般包括課程名稱 課型 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具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等。下面中公教師考試網為考生準備了試講 模擬課堂教學 教案模板,方便大家複習。一 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即所授課的名稱。二 課型 課時 課型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而劃分出...

2019江西特崗教師面試試講

更多資訊請登入中公江西教師網 教案編寫沒有固定的模式,其內容一般包括課程名稱 課型 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具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等。下面中公教師考試網為考生準備了試講 模擬課堂教學 教案模板,方便大家複習。一 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即所授課的名稱。二 課型 課時...

特崗教師面試試講教案《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從具體的事例中認知和理解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係並能概括其定義,會用定義來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數量關係及其運用。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 實驗 討論 合作研究等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探索問題的一般方法 由觀察得到 圓心與直線的距離和圓半徑大小的數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