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傳》讀後感

2021-03-04 03:20:36 字數 3305 閱讀 6687

專業:班級:

姓名:學號:

讀罷《馬克思傳》說實話,裡面的很多內容我都沒有看懂,可見我是乙個多麼淺薄的人。對於哲學,我知道的少得可憐。

提到馬克思,自然先想到其為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之前接觸到的馬克思,無非就是高中政治課上所學的一些皮毛。作為乙個理科生,對其了解並不深入,只是依稀記得他是在大英圖書館,讀了成百上千本書,花了四十年左右的時間,寫出了《資本論》這一鴻篇巨制。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這只是從書本上總結提煉出來的東西,未免太過籠統,紙上談兵。經過對《馬克思傳》的研讀,我對馬克思本人及馬克思主義的誤解得以一一修正。

《馬克思傳》很厚很厚,以至於一開始我也被「知識的力量」嚇到了。不過為了全面地了解一位偉人,吃苦啃讀其傳記是理所當然的。《馬克思傳》較為詳細的介紹了馬克思坎坷的一生,特別是他如何一步步摸索,最終走上無產階級革命道路。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篇章很多很多,下面,請允許我用一種比較隨意的方式,寫下我對這本著作的讀後感。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不錯的,記得馬克思在幼年時期,就有著鮮明的個性。大概因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自然而然的在孩子們中間處於領導地位,有著一種領導者的高高在上。

書中寫到,在馬克思的姐妹的回憶中,馬克思是「令姐妹們害怕的『暴君』」,總是欺負她們,這也證實了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有著強勢的作風。當然,這樣的馬克思與平時政治中宣傳的形象不同,是我們平時不為了解的一面。這樣一來,我立馬覺得在「偉人」光環下的馬克思,當年不過也是乙個頑皮的小孩子,一下子變得有血有肉,真實起來。

與所有偉人一樣,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更為寬廣的眼界。他17歲中學畢業那年,就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

那時候我們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漠漠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段話令我印象極為深刻。

想想我17歲的時候,還只是沉浸在高二繁重的學習課業中的乙個準高三學生,根本沒怎麼花時間去思考過如此深刻的問題。就算現在,我如願以償的進入了大學,是乙個大二的學生。沒有了高中時父母、老師的管束,有著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

然而,這樣安逸的生活,輕鬆自由的氛圍,使人漸漸變得懶惰。許多同學沉迷於網路遊戲,經常逃課,不想學習。我跟很多同學一樣,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了迷茫,但又不得不努力地學習,為的是不讓自己混日子。

馬克思的這段話,使我對他產生了無比的崇敬,真不愧是無產階級的導師!在17歲時,就有了為人類幸福而奮鬥的想法,我猜想,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的原因之一吧。那時候馬克思所在的高度,已經超越了一般人,這樣的思考深度,也決定了馬克思之後會走上哲學的道路。

事業中的馬克思是執著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銳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正是偉大之處,有人不習慣這一點,因為他沒有看到這僅僅是因為他對事業的態度,很多人評價他的時候用了很極端的詞,但正是因為這些極端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理論,西方文化崇尚極端,無論哲學,文學,還是科學,而中國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終是對立的.在西方社會,你需要堅持你的想法,並且不斷的證實你的成功,馬克思理論的成功得到驗證是在他晚年時期,他對唯物主義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於他不斷的批判,極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國文化來解釋,其實他也在不斷吸收,改進和妥協,這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

當今社會,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交流已經由衝突轉變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從乙個極端走向另乙個極端.魯迅先生對拿來主義的態度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口號,大概可以說明這個現象吧,當然文化的融合只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乙個方面。

人生的道路上,少不了摯友的陪伴。馬克思多姿多彩的一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人,但與他道路相同並一直陪伴他左右的,大概也只有恩格斯了。有人說:

「馬克思與恩格斯這兩位革命巨人之間的友誼,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誼都沒法比的。」不錯的,馬克思對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說自己總是踏著恩格斯的腳印走。而恩格斯總是認為馬克思的才能要超過自己,在他們的共同事業中,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

馬克思從事的政治思想運動,與當時的主流十分不合,所以由於政界的排擠,頻繁地被驅逐、流亡。加上經濟**有限,馬克思一家常常陷入困境。在這種時候,恩格斯總會伸出援手,不僅在物質上支援馬克思,精神上也給予他鼓勵、支援。

記得馬克思與恩格斯同住倫敦時,恩格斯每天都要到馬克思家去,一起討論各種政治、科學問題,一聊就是好幾小時,有時還會有激烈的爭論。後來他們不住一起了,就經常通訊,彼此交換對政治事件的意見和研究工作的成果。2023年,馬克思逝世,這使恩格斯悲痛萬分。

但他一想到馬克思生前用畢生精力所著作的《資本論》還沒有完成,是老朋友的一大遺憾,恩格斯放棄了悲傷,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投入到《資本論》的整理中。從1883馬克思逝世時起,恩格斯日以繼夜地抄寫、整理、補充、編排,幾次累得生病。他總共花費了整整十一年,才使《資本論》得以在2023年和2023年問世。

恩格斯說:「這是我喜歡的勞動,因為這時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資本論》這部經典著作的完全出版,就是他們偉大友誼的結晶!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的好朋友們,在我困難、迷茫、無助的時候,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我身邊陪伴我,無怨無悔。當我有事找他們幫忙時,總能得到滿意的答覆。回想從小學到現在,我收穫了乙份份難得可貴的友誼,這些感情,經過時間的沉澱,散發著永恆的光和熱——這是我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馬克思的一生中,他的妻子燕妮,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燕妮本是出身於富貴人家的大小姐,迷人的外表和顯赫的家世,其不乏追求者。但她相信愛情,敢於追求愛情,不惜一切的嫁給了她心愛的馬克思。

燕妮在精神上給予馬克思支援,在事業上給予他幫助,在生活當中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她將馬克思親切地稱為「我的大孩子」,在經歷了窮困潦倒之後,仍然對他不離不棄。馬克思寫給燕妮的情書,也十分美麗。

在一句句飽含深情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對愛情的渴望,以及那綿綿不盡的溫柔。燕妮一直都支援馬克思的事業,與他同甘共苦,為共產主義奮鬥。這樣的愛情,是多麼的難得可貴,令人感動!

馬克斯思想到了每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應用,這也是他晚年的時候為什麼會說自己不是乙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原因,反映的不過是他固化的思想模式,批判一切.在馬克思全集最後幾部中很多人得出乙個結論,是最後馬克思自己都在懷疑社會主義構想,我想懷疑才是對的,懷疑才會讓思想不斷前進.而這個無關他是否能夠預料到今天的生產方式的改變,科學技術的發展,沒有人可以預料未來.

也無關於他是否受到歷史的限制.但是馬克思思想的偉大的地方就在於他的不斷創造.創造才能產生價值。

讀完《馬克思傳》,彷彿看了一場長長長長的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多麼曲折而又豐富多彩的一生啊,又有幾個人能擁有這樣的人生!馬克思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工作的忘我投入,對友誼的珍愛、對家人親情的眷戀,這些無不感動著我們每乙個人。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方面加深了對馬克思的了解,另一方面,我也明白了他之所以成為偉人的原因。從馬克思身上,我學到了許多許多,特別是那積極的人生態度。我相信,只要我們擁有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奮鬥的拼勁,一定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馬克思傳讀後感

資訊23潘一葦 2120502067 馬克思主義新理解 馬克思傳 讀後感 這些天讀完了麥克萊倫的 馬克思傳 感想頗深,對於正在學習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的我影響巨大,能夠幫助我更加了解馬克思的傳奇經歷,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而我最喜歡的是馬克思主義中間的闡述的世界觀和方 眾所周知,馬克思作...

馬克思傳讀後感

班級姓名學號 這次讀 馬克思傳 給我對馬克思的一生有了很大的了解。以前對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識,可以說是零。從小學到大學,所有老師都讚揚 崇拜馬克思,都用 偉人 一詞來形容他。說他思想多麼先進,見解多麼獨到,為整個社會人類進步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但是很少有老師對我們說一些馬克思的生活瑣事,...

馬克思讀後感

馬克思 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讀後感 價值表現的秘密,即一切勞動由於而且只是由於都是一般人類勞動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義,只有在人類平等概念已經成為國民的牢固的成見的時候,才能揭示出來資本論第一章 商品和貨幣 開始看資本論的第一卷第一章,腦海中所回想起的便是許多塵封已久的 高中一年級時曾學過的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