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複習重點13章,lzmcyf

2021-03-04 02:38:16 字數 4653 閱讀 5218

職業性有害因素:生產工藝過程(①化學有害因素②物理有害因素③生物有害因素),勞動過程和工作環境中產生和存在的,對職業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業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一切要素或條件,統稱職業性有害因素。

健康工人效應(healthy worker effect):由於職業人群多處於青壯年階段,有些還經過就業體檢加以篩選,故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開始工作時是健康的,總發病率與死亡率將低於總體人群。

職業性損害(職業病損)::職業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種職業性損害,包括職業病、工作有關疾病和職業性外傷統稱職業性損害.

職業病:當職業有害因素作用於人體的強度與時間超過機體的代償功能,造成機體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並出現相應的臨床徵象,影響勞動能力者,稱為職業病。

工作有關疾病:是指多因素相關的疾病,與工作有聯絡,但也見於非職業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種和每一病例都必須具備該項職業史或接觸病史。

氧需(oxygen demand): 勞動一分鐘所需的氧量

氧債(oxygen debt):氧需和實際供需不足的量

最大攝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也稱氧上限是血液在一分鐘內能**的最大氧量。

靜力作業:又叫靜態作業,主要依靠肌肉等長收縮來維持體位,使軀體和四肢關節保持不動所進行的作業。(sx)

動力作業:動態作業,在保持肌張力不變—等張收縮的情況下,經肌肉交替收縮和舒張,使關節活動來進行的作業。(sx)

毒物:在一定條件下,較小劑量即可引起機體急性或慢性病理變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學物質。

生產性毒物:生產過程中產生,存在於工作環境空氣中的毒物。

職業中毒: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過量接觸生產性毒物可引起職業中毒。

氣溶膠:漂浮在空氣中的粉塵、煙和霧統稱氣溶膠

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在體內代謝酶的作用下,其化學結構發生一系列改變,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產物的過程。主要包括:

氧化、還原、水解和結合(或合成)四類反應。

蓄積(accumulation):進入機體的毒物或其代謝產物在接觸間隔期內,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漸蓄於

體內的現象稱為毒物的蓄積。

鉛線:口腔衛生不好者,在齒齦與牙齒的交界邊緣上可出現由硫化鉛顆粒沉澱形成的暗藍色線。

鉛絞痛:鉛中毒患者中毒嚴重時可出現腹絞痛,多為突然發作,部位為臍周,發作時患者面色蒼白、煩躁、冷汗、體位捲曲,一般止痛不能緩解,發作持續數分鐘以上。

刺激性氣體(irritant gases)是指對眼、呼吸道粘膜和**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機體急性炎症、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的一類有害氣體,在化學工業生產中最常見。

中毒性肺水腫(toxic pulmonary edema):吸入高濃度刺激性氣體後所引起的肺泡內及肺間質過量的體液瀦留為特徵的病理過程,最終可導致急生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氣體所致的最嚴重的危害和職業病常見的急症。

**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是肺水腫的一種型別,是刺激性氣體中毒,創傷,休克,燒傷,感染等嚴重疾病過程中繼發的以進行性呼吸窘迫,低氧血症為特徵的急性呼吸衰竭。

窒息性氣體(asphyxiating gases):指被機體吸收後,可使氧的供給、攝取、運輸和利用發生障礙使

全身組織細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導致組織細胞缺氧窒息的有害氣體的總稱。

單純窒息性氣體其本身毒性很低或屬惰性氣體,但由於它們的存在可使空氣中氧分壓降低,引起肺內氧分壓下降,隨後動脈血氧分壓也降低,導致機體缺氧窒息。

化學窒息性氣體、指能對血液或組織產生特殊的化學作用,使血液運送氧的能力或組織利用氧的能力發生障礙,引起組織缺氧或細胞內窒息的氣體。

赫恩小體(heinz body):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代謝產物可作用於珠蛋白上的巰基,使珠蛋白變性而沉積在紅細胞內形成赫恩小體。

農藥:是指用於消滅、控制危害農作物的蟲、菌、鼠、草及其他有害動、植物和調節植物生長的各種藥物,包括提高藥物效力的輔助劑、增效劑等。

有機磷酸酯類農藥:是一類含有磷原子的有機酯類化合物,在體內與膽鹼酯酶形成磷酸化膽鹼酯酶,使膽鹼酯酶活性受抑制,而產生毒性作用的一類農藥的總稱。大多為磷酸酯類或硫代磷酸酯類。

中間肌無力症候群(ims):在急性有機磷中毒膽鹼能危象消1-4天內,即在急性之後或opidp發病之前,可出現以肢體近端肌肉,顱神經支配的肌肉以及呼吸肌的無力為特徵的臨床表現,稱為急性有機磷中毒的「中間肌無力症候群」.

遲發性神經病(opidp):在急性有機磷中毒症狀緩解後經過1-5周的潛伏期,有的病例出現感覺障礙期,繼而發生下肢無力,直至下肢遠端弛緩性癱瘓,嚴重者可累及上肢,多為雙側。

生物農藥:指由生物體產生的具有防治病蟲害和除草劑等功能的一大類物質的總稱。

高溫作業:指工作地點有生產性熱源,以本地區夏季室外平均溫度為參照,工作地點的氣溫高於室

外2℃或2℃以上的作業。在高溫或同時存在高氣溼或熱輻射的不良氣象條件下進行的生產勞動,

稱為高溫作業。

生產性熱源 --- 是指生產過程中能夠散發熱量的生產裝置,產品和工件等。(sx)

本地區夏季通風設計計算溫度 --- 是指近十年本地區氣象台正式記錄每年最熱月中每日13-14點的氣溫平均值。 (sx)

熱適應(heat acclimatization)是指人在熱環境工作一段時間後對熱負荷產生適應的現象。

熱休克蛋白(hsp):指細胞在應激原特別是環境高溫誘導下所生成的一組蛋白質。

中暑是高溫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等而引起的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熱致疾病

高氣壓環境:指壓力高於海平面大氣壓力的特殊環境。

惰性氣體麻醉:是機體因受高分壓惰性氣體的作用而呈現的神經系統機能障礙狀態,這種狀態通常是可逆的。當氣壓超過400千帕時,就可發生氮麻醉。

肺氣壓傷:肺內壓過高或過低,使肺組織和肺毛細血管撕裂,以至肺內氣體進入血管以及與肺組織鄰近的部位,產生氣泡栓塞和氣腫等而造成的疾病。

減壓病:是一種機體從某一大氣壓環境下,暴露一定時間後,由於外界壓力下降太快,幅度太大,使機體組織內原來溶解的惰性氣體游離為氣相,形成氣泡在血管內外及組織細胞中,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習服:在高海拔低氧環境條件下,人體為保持正常活動和作業,在細胞、組織和器官首先發生功能的適應性變化,逐漸過渡到穩定的適應為習服。這個過程約1—3個月。

雜訊:就是人們不喜歡或不需要的聲音。

振動(vibration):乙個質點或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線或弧線圍繞平衡位置來回重複的運動。

手臂振動病:是長期從事手傳振動作業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迴圈和/或手臂神經功能障礙為主的疾病,並能引起手臂關節-肌肉的損傷。

區域性振動病:是長期使用振動工具而引起的末稍迴圈障礙為主的疾病。

雷諾氏症候群:(振動性白指)是由振動引起的手指間歇性蒼白和紫紺,多在冬季全身受寒的情況下發作。

職業腫瘤:在工作環境中長期接觸致癌因素,經過較長的潛伏期而患某種特定腫瘤。

生產性粉塵(productive dust):是指在生產中形成的,並能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

分散度(distrbution of particulate size):指物質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塵粒徑大小(m)的數量或質量組成百分比來表示,前者稱為粒子分散度,粒徑較小的顆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後者稱為質量分散度,粒徑較小的顆粒佔總質量百分比越大,質量分散度越高。

可吸入性粉塵(inhalable dust):直徑小於15m的塵粒。

可呼吸性粉塵(respirable dust):5m以下的粒子可到達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區。

塵肺病pneumoconiosis:由於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組織瀰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矽肺:在生產環境中長期吸入游離二氧化矽含量較高的粉塵,達一定量後所引起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速髮型矽肺(acute silicosis):持續吸入高濃度、高游離二氧化矽含量的粉塵,經l~2年即發病者。

晚髮型矽肺(delayed silicosis):脫離接塵作業若干年後被診斷為矽肺。

煤矽肺:長期吸入大量煤矽塵引起的以肺纖維化為主的疾病稱為煤矽肺。

煤斑又稱煤塵灶,是煤工塵肺最常見的原發性特徵性病變,是病理診斷的基礎指標。肉眼呈直徑2~5mm的黑色灶狀,園或不規則形,多見於肺小葉間隔和胸膜交角處,呈網狀或條索狀分布。

石棉小體:系石棉纖維被巨噬細胞吞噬後,由一層含鐵蛋白顆粒和酸性粘多醣包裹沉積於石棉纖維之上所形成。鐵反應陽性,故又稱含鐵小體。

「星期一熱」(棉塵病):是由於長期吸入棉、麻、軟**等植物性粉塵引起,多在週末或放假休息後再工作時發生,以支氣管痙攣、氣道阻塞為主的疾病。

職業性有害因素危險度評價:通過對毒理學研究、工作環境監測、生物監測、健康監護和職業流行病學調查的研究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認定和評價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潛在不良作用,並對其進行管理的方法和過程

職業環境監測:是對作業者作業環境進行有計畫、系統的檢測,分析作業環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質、強度及其在時間、空間的分布及消長規律。

生物監測:指定期、系統和連續地檢測人體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謝產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應水平,並與參比值進行比較,以評價人體接觸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潛在健康影響的一系列活動。

生物標誌物:能夠作為生物監測的指標,它是機體與環境因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任何可測定的改變,包括環境因子在體內的變化,以及機體在整體、器官、細胞、亞細胞和分子水平上各種生理、生化改變,這些改變必須具有明確的生物學意義。

建設專案:指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專案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專案。

職業病危害: 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

接觸(exposure):指職業人群接觸某種或某幾種職業性有害因素的過程。

接觸評定(exposure asses**ent):通過詢問調查、環境監測、生物監測等方法,對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複習考試重點

職業病的診斷 預防 都基本差不多,所以這裡分述的時候描述很少。職業有害因素的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毒力機制之類的也描述不多。重點在鉛 汞 一氧化碳 矽肺 生產性粉塵,其他的大多記一下概念,比如中暑 高壓病 區域性振動病等,還有一些職業性有害因素的特徵性表現,如鉛線汞線,一氧化碳中毒的櫻桃紅色表現,苯胺...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目的要求

第四部分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一 考試目的 熟悉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所涉及的主要概念 基本理論以及職業病致 素與職業防護的方法 二 考試內容 一 概論 目的要求 1 掌握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基本概念 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與職業病的特點。2 掌握 預防原則。3 熟悉職業性有害因素與職業性病損。職業病的...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練習題題庫

習題和參 題庫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教研室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綜合習題 四 單一選擇題 1 下述關於生產環境監測論述不正確的是 a 掌握生產環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質 強度和分布情況 b 了解生產環境衛生質量 c 估計人體接觸水平 d 評價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危害程度 e 檢查預防措施的效果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