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用飼料配方手冊

2021-03-04 02:26:42 字數 4856 閱讀 7181

淡水魚類種類繁多,僅我國就有900多種,進行養殖生產的魚類(包括引進種類近100種)。投飼養殖的魚類,飼料要佔其週期養殖成本的一半以上,營養的全面與否直接關係到養殖魚類的經濟效益,魚類的營養需求是乙個複雜的過程,在選擇設計好的營養全面的飼料配方時,我們應該從現有的飼料原料出發,開發出適用於淡水養殖魚類的新蛋白源、脂肪、碳水化合物,在滿足營養要求的基礎上,研製出營養全面且成本較低的配合飼料,從而促進淡水養殖漁業的發展。要開發好的飼料,必需對飼料的營養構成成份有較全面的了解。

一、氨基酸與蛋白質

氨基酸可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所謂必需氨基酸是指動物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和數量不能滿足物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及生產需要的氨基酸。蛋白質的構成對動物的營養效果十分重要,它的生物學價值取決於所含氨基酸的平衡狀況。

(一)必需氨基酸的「木桶模式」。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動物對飼料蛋白質的利用,是將蛋白質消化降解為氨基酸,然後以氨基酸(少部分以短肽)形式吸收、參與機體代謝,合成各種動物組織蛋白,生產產品。而各種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組成比例不同,不同生物體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組成比例差異很大。

當動物合成某一組織蛋白(或生產某一特定產品,如雞蛋)時,動物只是按所合成蛋白質中氨基酸組成比例利用飼料。

飼料蛋白質的氨基酸。如果其中一種或幾種必需氨基酸比例低於所合成的蛋白質相應氨基酸比例,則會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降低飼料蛋白質的利用和生物學價值。只有所供蛋白質所含氨基酸與將合成蛋白質一致時,才能被充分利用,即如同乙隻由許多木板組成的木桶,一塊木板相當於一種氨基酸在所供蛋白質中的含量與產品蛋白質中含量的比值,即滿足程度,若某種氨基酸比值低,不能滿足合成需要,就好比組成木桶的一塊木板較短,則木桶盛水效率降低,其他木板再長也只是浪費。

所以只有必需氨基酸與產品蛋白質一致,蛋白質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各種氨基酸的效價也就高。

由此可見,飼料蛋白質的質量取決於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總量和氨基酸組成的比例。飼料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總量大,各氨基酸組成比例與動物機體蛋白質(或產品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例越接近,其生物學價值就越高,品質就越好。反之,蛋白質品質就差。

一般說來,動物性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都與動物產品接近,因而生物學價高,品質好。多數穀物及其他植物性蛋白質含必需氨基酸總量少,比例不符合動物需要,生物學價值低。目前營養家們將與某特定動物特定生長階段的體組織蛋白質(或某產品蛋白質)中氨基酸比例一致的蛋白質視為此群體、此階段的「理想蛋白質」。

(二)限制性氨基酸。由於某種或幾種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會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和蛋白質生物學價值,這些氨基酸稱為「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質中限制性氨基酸,是以其中各氨基酸組成比例與動物體蛋白質或產品蛋白質中各氨基酸比例接近的程度來確定的。

飼料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與動物體蛋白質相應氨基酸含量比稱為「氨基酸的化學評分」。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即:

氨基酸的化學評分

=(三)蛋白質和氨基酸的營養與飼料配製技術

1、淡水魚類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需要量高於陸生動物,在實際生產中對於淡水魚類蛋白質和氨基酸需要的滿足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總量的需求與供給,一般在25%~45%;二是質量的要求與供給,包括飼料可消化或可利用蛋白質的量、必需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平衡模式等。對於飼料生產來說,在配製淡水魚類飼料配方時的主要困難在於如何保障氨基酸質量,以及根據飼料原料、養殖季節、養殖種類等變化對飼料配方進行適時的調整。

2、淡水魚類飼料蛋白質含量的合理範圍

淡水魚類養殖品種很多,每年開發和引進的養殖種類也不少,在沒有制訂出所有品種的營養標準之前,如何確定其飼料蛋白質的含量是乙個普遍性的難題。大量研究結果表明,淡水魚類的蛋白質需要量範圍在25%~34%。當配合蛋白質飼料原料和目前的生產情況分析,建議合理的範圍應該在28%~34%。

當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低於28%、其配方成本必須控制在1300~1500元/t時,只能選擇如菜粕、棉粕等原料,甚至**和質量更低的飼料原料,這樣的飼料消化利用率很低,達不到魚類的營養要求,對水體的汙染也很大。當配合飼料蛋白質量大於34%時,必須增加魚粉、肉粉等高蛋白質含量原料的使用比例,或只能選擇如血粉、羽毛粉、皮革粉、玉公尺蛋白質粉等高蛋白質、低消化率的原料,這樣可能造成飼料蛋白質的浪費。因此,對於我國大多數地區、絕大多數養殖種類的蛋白質水平可以保持在28%~34%的範圍內進行產品定位和配方設計。

3、同一種類不同生長階段蛋白質需要量的變化

同一養殖種類即在不同的生產階段對蛋白質需要量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到目前為止,乙個特定養殖魚類的生長階段應該如何劃分?魚體在每一階段對營養需要的差異到底有多大?

諸如此類的一系列問題還沒有準確答案。

魚類的生活史中有魚苗發育期、性成熟前期、性成熟後期和衰老期4個階段。幼苗階段為器官發育完全以後到性成熟之前的階段,是養殖魚類的主要生長階段,也是配合飼料的主要使用物件,在性成熟前,魚體生長主要表現為體長的增長;性成熟期則主要為生殖生長;性成熟後魚體重量和體長的增長變緩。

魚苗期主要開口飼料,對原料的粉碎細度要求很高,在飼料加工上難度很大,飼料需求量也不大,所以一般很少生產,在實際生產中多用天然餌料或滷蟲卵投喂,性成熟前的幼魚是配合飼料主要的應用物件。但鯽魚是在性成熟後期進行養殖。

4、水溫(季節)對蛋白質需要量的影響

水溫是影響養殖魚類生長發育和代謝強度的關鍵性環境因素。水溫低時就必須增加配合飼料的蛋白質含量,並保證質量,即要增加魚粉、豆粕等優質蛋白質原料的使用比例;當水溫較高時,可以適當降低配合飼料中蛋白質的質量,即可以適當增加菜粕、棉粕的使用比例。但是,具體在何種水溫、哪個季節該用多少蛋白質含量、何種程度的蛋白質質量進行匹配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準確界定,這也是淡水魚類飼料配製技術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根據目前的情況看,淡水魚類在水溫為13~14℃左右時,魚體利用氨基酸的能力大大下降,因此,必須增加配合飼料中油脂的含量,如虹鱒等冷水性魚類配合飼料中油脂的比例高達10%~20%。魚類快速生長的最佳水溫是在24~26℃,當水溫過高如超過30℃時魚體的生長也會下降。

5、蛋白質需要量與魚體生長階段、環境水溫的適應

根據以上分析,最終決定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和質量的因素必須考慮養殖魚類的生長階段、環境水溫(季節)和蛋白質質量。

例如,對於越冬後的養殖魚類來說,其體重已經達到500g/尾以上,按照生長階段應該使用低蛋白質含量如30%的配合飼料,但是水溫只有14~16℃,此時如果要保障其生長速度就必須提高乙個蛋白質等級,可以使用32%蛋白質含量的飼料,否則生長速度很低,而飼料係數會很高。

6、配合飼料中蛋白質質量

配合飼料中蛋白質質量由蛋白質原料的蛋白質可消化性和必需氨基酸質量決定。必需氨基酸質量主要是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性。

淡水魚肌肉氨基酸相對穩定,且飼料養殖的目標是希望氨基酸盡可能用於肌肉蛋白質合成,所以,一般選擇肌肉必需氨基酸的模式作為飼料配製時必需氨基酸模式的參照標準。配合飼料中必需氨基酸比例(平衡模式)的調整方法主要依賴於飼料蛋白質的氨基酸互補作用,調整各種飼料的配合比例來實現;其次是配合飼料中補足限制性氨基酸的方法來進行氨基酸的修正。由於魚類對飼料中單體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很差,所以一般只能依賴於蛋白質原料中蛋白質、氨基酸的互補作用來實現配合飼料中氨基酸的平衡模式。

通過飼料蛋白質氨基酸的互補作用可以實現必需氨基酸模式的平衡,從而顯著提高配合飼料的利用效率,這就完全可以採用低魚粉或無魚粉的飼料配方實現養殖動物對必需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比例的需要。這既可以顯著降低養殖生產中的飼料成本,還可以有效提高植物蛋白質原料資源利用效率,這將是魚類營養學和飼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評判淡水魚配合飼料中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效果有兩種方法——模糊評判方法和直觀評判方法。,即對2組資料的接近程度的評判。模糊評判方法可以採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對這2組、每組10個資料進行模糊評判,計算關聯度,即相關係數。

相關係數愈大,表明平衡效果愈好。條件許可時可以建立一定的計算程式進行計算,或將這種程式納入配方計算程式中,通過配方調整到關聯度最大的飼料配方程式。

關於飼料中單體游離氨基酸的利用

淡水魚類對飼料中單體游離氨基酸的利用效果比較差,因此,在飼料中補充限制性氨基酸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魚類由魚體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對游離氨基酸中氨基酸的貢獻不到50%,即有50%以上的游離氨基酸是由魚體外營養物質經過消化吸收而來的。研究大鼠時發現,大鼠體內游離氨基酸池中70%~80%的氨基酸為體內蛋白質降解產生的氨基酸供給(再合成蛋白質),而有20%~30%的氨基酸是由體外的食物供給。由此表明,魚類體內蛋白質的合成受食物(飼料)的影響較大,體內氨基酸庫中所容納的游離氨基酸數量相對較小。

飼料中的游離氨基酸在進入魚體消化後很快被魚體吸收進入血液、組織液中,可能會在血液或組織液中很快形成單個氨基酸的高峰值。因此,飼料蛋白質在消化道內分解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難以啟動體內蛋白質合成的機制。氨基酸體內內穩定態生理機制可能會啟動,這將刺激氨基酸氧化分解機制將單個氨基酸形成的高峰值消減下來以保持內穩定態。

這樣,在飼料中新增的限制性氨基酸在進入體內後沒有實現補充限制性氨基酸的作用,而是很快被氧化分解掉了。有人用同位素標記的賴氨酸在日糧中補充投喂,很快就會在魚體排洩物中檢測到同位素,為此提供了證據。

要保證新增的單體限制性氨基酸養殖效果,乙個可行的辦法是延緩飼料中單體氨基酸的吸收時間。最佳方法是用蛋白質、多醣或硬脂酸類大分子物質對單體氨基酸進行包被處理。但是,目前還缺少這方面的試驗證據。

同時,包被氨基酸的使用成本會成為乙個主要的限制因素。

鑑於以上原因,在水產飼料中建議不要新增單體游離氨基酸,而是採用適當增加蛋白質水平的方法達到理想的增效果。同時,在飼料配方編制的時候應主要考慮10種必需的氨基酸的總體平衡效果,而不是只考慮賴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

(四)單一蛋白質原料的養殖效果與使用限量

選用秘魯魚粉、大豆粕、生大豆、棉籽粕、菜籽餅、芝麻餅、公尺糠、小麥麩和混合麥麩10種飼料原料,分別製粒。經過12周飼養,草魚增質率分別為魚粉0.62%d、大豆粕1.

08%d、生大豆粉0.22%d、棉籽粕1.19%d、芝麻粕0.

76%d、菜籽粕1.04%d、公尺糠餅0.32%d、小麥麩0.

67%d、和混合麥麩0.56%d、以棉籽粕為最佳,大豆粕和菜籽餅次之。生大豆粉最差。

而蛋白質效率則以小麥麩和混合麩為最高,生大豆粉和秘魯魚粉最低,這反映了魚類利用蛋白質的一般規律,因為蛋白質不可替代的營養素,魚類攝取的飼料優先滿足其蛋白質的需要,當攝取的蛋白質不足時,用於生長的比例大;當攝取蛋白質過多時,多餘的蛋白質被轉化為能量消耗掉,用於生長的比例小。

雞飼料配方

肉雞飼料配方 1 一號料 0 5週齡 魚粉6 豆粉24.7 麩皮3 玉公尺61.6 次粉1.5 新增劑3.2 包括每公斤料中加硫酸銅0.24克 硫酸亞鐵0.466克 含鐵 90亳克 公斤 硫酸鋅0.36克 含鋅80亳克 公斤 硫酸錳0.08克 含錳 70ppm 碘化鉀0.0008克 含碘0.6ppm...

肉牛飼料配方

育肥是需要根據牛的體重來確定育肥時間的,還要根據營養標準來確定飼料的配方的.如果有豆腐渣而且 充足那是很好的蛋白質 如果當地酒糟 可以的話,可以考慮大量採用酒糟育肥.前期以優質秸稈或乾草為宜。逐漸過渡到粗蛋白質水平12 採食幹物質達到14斤左右 中期以快速增重為目的。粗蛋白水平11 精料預混料100...

肉牛催肥飼料配方

一 現在以300kg左右的肥育牛為例來說明肉牛催肥飼料配方情況 1 精料配方 玉公尺 60 67 豆粕和棉粕 20 28 麩皮 5 15 食鹽 1 小蘇打 1 激生肽長肉王 0.1 0.2 肉牛預混料4021a 4 此精料配合好後按每頭牛每天6斤左右給牛新增 或按體重的1 左右新增 2 粗飼料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