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大佛導遊詞版

2021-03-04 02:03:23 字數 4585 閱讀 2341

歡迎大家來到首批4a級國家旅遊景區——靈山勝境!靈山勝境坐落於山清水秀的無錫太湖之濱,是一座規模巨集大、文化精深、意境空靈的佛教主題園區。

一照壁 進入勝境文化園區前,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靈山大照壁將首先帶給您前所未有的震撼。照壁長約40公尺,最高處達8公尺,氣勢恢弘,莊重大氣。照壁南、北兩面燙金大字均為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題寫。

樸老與靈山的因緣頗深,賜予靈山許多絕妙詩句。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題有「湖光萬頃淨琉璃」七個大字,「琉璃」是佛經中常提到的「七寶」之一。樸老詩句寓意著與太湖交相輝映的靈山勝境,就猶如一方晶瑩剔透的琉璃世界純淨美好。

而面向勝境那面 「小靈山」一詩,則是樸老寄予靈山極高的讚譽和殷切的期望。「昔遊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是自述他當年曾出訪印度(古稱「天竺」),去尋訪釋迦牟尼講經說法的「靈鷲山」(簡稱「靈山」、「鷲峰」),但印度佛教早已衰落,靈鷲山呈現一片「空荒」景象,追憶當年佛祖講經說法時的盛況,樸老感慨萬分。「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

」這兩句話峰鬥轉,說他94年來到無錫靈山,目睹靈山大佛景區香客雲集佛教興盛,彷彿感到印度的靈鷲山「飛」到了無錫馬山,「天花爛漫散吾家」寓意正信佛法的傳揚。從這首詩足以看出德高望重的趙樸老對佛教文化和對佛教聖地靈山給予的殷切希望。

二、五明橋

照壁對面,柔美的「五明橋」橫跨玉帶河上,精美的漢白玉橋身凸顯典雅、古樸。 「五明」是古印度對人類文化的總括以及對人類知識、學問的分類。「明」指學問、學科,「五明」是指人類文化有五大學問,分別為1、內明:

明白自己、明悟人生真相的學問。2、宣告:聲韻、語言之學;3、因明:

邏輯、論辯之學;4、 醫方明:醫藥、體育、養生之學;5、工巧明:人類物質文化生活各行各業的技藝學問,如農業、商業、工業、建築、**、文學、軍事、管理等等。

每座橋分別以 「五明」之一命名,橋欄杆則選用北京房山的精品漢白玉,這些無一不體現了靈山建立「一流景區」,打造 「精品工程」的堅定目標。

走過「五明橋」進入靈山勝境,正是要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佛教絕不只主張在寺廟、山林間閉目打坐、不問世事,不關心現實社會和廣大眾生,相反,正信的佛教為利益一切眾生,積極主張開發、利用一切有益知識、技術造福人類。「五明橋」正體現了靈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之所在。

遊客朋友可選擇走不同的橋,圓滿您不同的願望。

三、「靈山勝境」門樓

走過五明橋,便可見一座氣勢恢弘,莊嚴而不失精美的「勝境門樓」。門樓糅合徽式建築之古樸端莊,北方皇家建築之雄偉大氣以及藏式建築之鮮明活躍風格於一體。正門懸掛 「靈山勝境」匾額亦為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

靈山勝境作為國家首批4a級景區,不僅具備一流的硬體設施,更為廣大遊客配備有優良的軟體服務,導遊講解、小件寄存、廣播、醫務等一應俱全。遊客手中的別緻明信片門票,更是體現了靈山「服務到家」的匠心獨具。當您盡興遊覽靈山後,便可將明信片門票連同您的祝福,郵寄給親朋好友,同時也把靈山特有的靈氣、福氣送到千家萬戶。

通過「靈山勝境」大門樓,讓我們一同去了解佛教豐富的歷史,體驗靈山獨具的文化吧!

門樓反面,另一梵文書寫的「靈山勝境」匾額,由研究梵文的泰斗季羨林教授親筆題寫。

「靈山」,梵文名耆崛山,原指印度「靈鷲山」,略稱「靈山 」,「鷲峰」等,因山頂形狀似鷲故名「靈鷲山」。可見,無錫靈山與印度靈鷲山確有著一定的因緣。據說, 「靈山」之稱源於唐朝初年玄奘法師從天竺(印度)取經回國,遊歷東南經過無錫,見馬山層巒叢翠、景色秀異,謂「無殊西竺國靈鷲之勝也」,遂將馬山賜名為「小靈山」,此後,玄奘大**窺基法師就在此始建小靈山寺(宋時改名為「祥符禪院」),歷經滄桑變遷,至97年我們建造靈山大佛、恢復祥符禪寺、得趙樸老支援、有茗山法師首任方丈,小靈山的千年古剎不僅恢復重光,且建成了高達88公尺的中國第一大佛,小靈山也達到千餘年來前所未有之盛,也才成就了今天這方令世人稱道的「靈山勝境」。

四、洗心池

出「靈山勝境」門樓,就正式進入了佛國勝境。在開始佛文化旅程之前,請先去靈山「洗心池」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通常有成語說「洗心革面」,意思是徹底改變自己、重新做人。

而佛教的「洗心」不是從品性的角度,而是注重從心靈智慧型出發。佛教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本來是清淨光明,尤如明鏡,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煩惱和困擾越來越多,就好像一面潔淨的鏡子有了塵汙,也就不能清楚地照徹萬物了,所謂「心性本淨,客塵所染」。通常意義的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靈恢復本來的清淨光明,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達到真正的覺悟。

有幸到此,就讓我們通過洗手,帶走塵世煩惱、蕩滌心靈染汙,使疲憊煩惱的身心有乙個徹底的轉換,換一種清新自在的狀態進入靈山勝境,。

五、佛足壇

淨化心靈之後,讓我們懷虔誠之心前往靈山的第乙個景點「佛足壇」去瞻拜佛足。面對我們這兩隻長1.2公尺,寬0.

6公尺的巨大佛足印,正是佛祖釋迦牟尼留下的足跡。據說,佛祖在世時,不主張世人為他造像膜拜,在他即將寂滅時,於印度摩揭陀國留下腳印,並對其**說:「見到足印,如同見我」。

日後,信眾便以佛足作為膜拜之聖物。

靈山的佛足並非憑空建造,而是有一定的依據: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玄奘走過釋迦牟尼成道的足跡一一隆重膜拜,並將圖案帶回中國,呈給唐太宗,後奉旨按圖刻石供奉。

大家不妨走近瞻觀,可見佛足足底平滿,五趾齊平,掌底有**和萬字元,這些都屬於佛祖不同於常人的祥瑞之相。據傳說,佛足印的大小會根據禮拜者的福德大小而呈現不同的變化,今天大家有幸看見如此大的佛足,正說明大家的福德和佛緣很大。另外,在西安大雁塔、玉華宮也儲存著刻有釋迦牟尼足跡的石碑,那也是依玄奘法師當年在所刻的佛足石複製而成的。

現在,讓我們沿著佛祖的腳印前行,去了解佛祖成道的艱辛歷程。

六、五智門

現在我們所看到是目前全國屈指可數的大型手工雕刻石牌坊「五智門」,它全長38.4公尺,高15.5公尺,設計獨特、雕刻工藝精美,全部採用花崗岩建造而成, 共用石料1000餘噸。

靈山五智門又名「智慧型之門」。進入佛教的智慧型之門,我們將瞻禮太子降生的盛大場景,感受象徵著佛教盛大、國泰民安的阿育王柱的巨集偉氣勢,並通過菩提大道、轉經廊等許多佛教文化景點,去了解佛教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了解佛學博大的智慧型哲理。

五智門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對大字。「六度」通俗的說就是學佛之人達到佛法大智慧型的六種行為準則。 「布施」就是叫人放下自私心,多為別人著想,把有價值的東西施捨給別人。

一般人習慣上都是自我中心,為自己打算,學佛則是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多為別人著想,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深一層說,布施不僅僅是將財物給他人,更要將做人的道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些有關「生命智慧型」的學問告訴別人,讓人生更充實、活得更有意義,這叫「法布施」。「持戒」也不只是通常以為的「宗教的清規戒律」,而是指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佛教倡導「戒殺生」「戒偷盜」等等,從根本而言就是在引導眾生遵循自然規律、遵守倫理道德、堅持做人準則、保持社會公德,爭作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釋迦牟尼涅槃前,有**問以後佛法該如何住世,釋迦牟尼說:「以戒為師」,由此可見「持戒」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的乙個專門的派別叫做律宗)「忍辱」則是指要甘於忍受痛苦和屈辱,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忍之人,必定是堅韌之士。在「五智門」的另一面居中的是「精進」,在六度裡,「精進度懈怠」,是要修行人努力不懈、持之以恆、勇往直前。由此可見通常認為佛教是「消極」、「悲觀」、「逃避」、「厭世」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佛教同樣是非常積極、「與時俱進」、努力奮發的。 「禪定」 就是讓我們學會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學會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件事情。也只有真正把前五個「度」融會貫通,才有可能達到「般若」的境界,也就是獲得了佛教的大智慧型。

也就真正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七、菩提大道

穿過智慧型之門,我們便踏上了「菩提大道」。大道兩邊種植有百餘棵銀杏樹,在我國歷來是把銀杏樹視為佛門聖樹來代替菩提樹的。因銀杏樹的樹齡很長,可以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徵著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又因佛祖釋迦牟尼當年於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在佛教中即是覺悟之意,「菩提大道」又被稱為「覺悟之道」。

我們可以看到菩提大道**飾有七朵蓮花,這取自佛祖出生時「步步生蓮」的典故,過會兒我會向大家仔細介紹。走在蓮花上就如同與佛祖在同行,我們還可以看到道邊上的不斷雲紋,諧音就是「不斷運」,走一走寓意好運不斷,福氣連連。

菩提大道兩側是投資三千多萬建設的綠化帶,引進了許多珍貴樹種如櫸樹、檫樹、羅漢松、白皮松等,這草坪也是引自美國矮生百慕達與雁麥草混播的終年常綠草坪。靈山公司之所以要花那麼多資金投入綠化,就是希望要為我們營造乙個優美清淨的環境,從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禪境,也希望能夠提醒各位遊客愛護綠化,珍愛生命。

八、九龍灌浴

走過菩提大道,文化園區主體景觀——「九龍灌浴花開吉祥」,氣勢磅礴、蔚為奇觀,重現佛經中佛祖誕生之時祥瑞異相。開啟時,當《佛之誕》**奏響,頂端六瓣蓮花會緩緩綻開,金身太子佛像從中冉冉公升起,順時針環繞一周,隱喻「花開見佛」、「佛光普照」。蓮花每天定時開啟五次(10:

00 11:30 14:00 15:

15 16:30),開啟時,周圍蹲踞的九條巨龍將一齊噴出高達三十多公尺的弧形水柱,當這九股水柱直衝天際轟然交匯沐浴佛身時,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水體百媚千姿……這一神奇的動態景觀正是依據佛經中所記載佛祖出生時的故事建造而成:

據說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下來就不同於常人,他能走路會說話,不用旁人扶持便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腳下就湧現出一朵朵蓮花來,最後他站在一朵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獅子吼「天上天下,為我唯尊」頓時天空出現了九條龍噴出淨水為他沐浴,仙女們也紛紛散下花瓣,奏起仙樂,供養我們的佛祖。小太子全身鎦金,共使用**18公斤,重12噸,高7.2公尺。

蓮花座下為獅子鼓,在佛教象徵佛法的弘揚,獅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祖出生時的守護神。周圍幾個漂亮的仙女稱為「八供養」是佛祖出生時的供養人。

靈山大佛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歡迎到靈山勝境,靈山勝境坐落於山清水秀的太湖之濱,作為一座規模巨集大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唐玄奘受馬跡人氏杭惲之約來到馬山,看到秦履峰之東峰與印度的靈鷲山頗為相似,於是賜名為 小靈山 自後,杭惲將軍修建了 小靈山剎 並由玄奘的大徒弟窺基出任第一任主持,因而這裡也就成為...

靈山大佛導遊詞2019版

靈山大佛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我們前方的被譽為 華夏第一壁 題名是已故的原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湖光萬項淨琉璃。照壁長約40公尺,最高處達8公尺。五明橋現在我們所走的橋叫五明橋,顧名思義分別為宣告 因明 內明 醫學明 和工巧明 橋為漢白玉橋身,仿造自天安門金水橋,佛教把人類文明分為五類。分別為 ...

導遊詞作文樂山大佛

崖墓是1800年前樂山地區流行的一種鑿山為墓的埋葬形式。從外面看,是乙個個山洞。麻浩崖墓規模巨集大,被譽為 南安各墓之冠 我們現在來到了被譽為 世界最大彌勒 的樂山大佛處。它開鑿於公元173年,公元803年完工,是海通和尚看到許多船在此處沉沒,於是師徒三代召集人力,經歷90年才完成的。大佛高71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