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資料稱崑山職業農民佔比已達

2023-02-03 15:54:03 字數 3194 閱讀 4718

**:人民網國內最新發表日期:2012-6-25 15:52 已有3616人瀏覽 [0人評論]

資訊標籤:農民農業農田收益大戶

安裝萬家**手機客戶端看新聞查店鋪

核心提示:每天,林亞萍都要花很長時間用來悉心照料這些農作物。張衡攝 24日下午,在張家港金港鎮新塍辦事處的大禮堂內,一堂農業技能培訓課正在進行,60多歲的謝付騰正在一本小本子上努力記下一些內容。

和今年張家港9000多名參加職業培訓的農民一樣,謝付騰是蘇州要培訓的職業農民隊伍中的一員。 在...

每天,林亞萍都要花很長時間用來悉心照料這些農作物。張衡攝

24日下午,在張家港金港鎮新塍辦事處的大禮堂內,一堂農業技能培訓課正在進行,60多歲的謝付騰正在一本小本子上努力記下一些內容。和今年張家港9000多名參加職業培訓的農民一樣,謝付騰是蘇州要培訓的職業農民隊伍中的一員。

在蘇州,農業現代化提出「讓更少的農民種更多的地,獲得更多的收益」,在這個程序中最為重要的因素———農民,正在向職業化的道路演變。

據最新資料統計,崑山這樣乙個工業重鎮,職業農民的佔比今年已經達到了35%。而到2023年末,蘇州全市持有專業證書的農民比例要佔到農業從業人員的35%。

60多歲的小學畢業生要考取《現代農業職業技能證書》

對於台上農業專家所講的課程,僅有小學文化的謝付騰儘管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依然盡力記下他所感興趣的部分,比如這個時節最需要注意的病蟲害防治。承包了兩千多畝農田、每年淨收益達上百萬元的謝付騰卻依然希冀著能拿到一張《現代農業職業技能證書》。他說,種了20多年的田,現在對於新知識、新技術的需要比任何時候都強烈。

金港鎮新塍村,謝付騰被當地人稱為「種田大戶」,即便是村里的農業社長黃建彪提到他時,也用這樣的稱呼。黃建彪說,農田的規模化經營是遲早的事,是一種趨勢。實現規模化經營後,農田的單位收益有個明顯的提公升。

承包規模大,收益可觀,這是謝付騰被稱為「大戶」的最重要的兩個原因,而謝付騰本人也確實嘗到了規模化經營的甜頭。

在謝付騰看來,現在的年輕人覺得種田麻煩,都到城裡打工去了,留下種田的都是年紀大的。要不搞規模化(經營),地就荒廢了。

除了新塍村之外,謝付騰在其它村還承包了部分農田,合起來有兩千多畝的規模。據他說,每畝土地的淨利潤為500元。按此計算,他一年的淨收益達到了上百萬元。

**黝黑、性格內向的謝付騰在說起參加職業農民的培訓時更像個精明的企業家,「跟著我一起來培訓的,還有手下的七八號人,他們平時都管理著一塊。」謝付騰告訴記者,「我現在也有管理部門和技術部門。」

黃建彪告訴記者,這些「大戶」更為注重技術的作用,和專業部門的聯絡也更為緊密了。他說,「平時的田間管理、防病治蟲,他們都會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對於突發的大規模病蟲害,他們還會及時向村里反映,並請到有經驗的農業專家前來指導。

農藥配送、耕地、打藥也都由村里的農機合作社進行。」

在謝付騰的這支管理團隊中,職業化專業化的跡象非常明顯。其中有四人是農學專業畢業的技術人員,另外三個人也都參加過各類農業技術培訓。「規模化經營是職業農民產生的前提。

」蘇州市委綜合三處的陸文明處長認為,「在蘇州,農民向

二、三產業的轉移為農業規模化經營提供了條件,讓更少的農民種更多的地,獲得更高的收益。與此同時,農業的規模化經營也對農民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民的職業化已然成為一種趨勢。」

據統計,目前蘇州農業規模經營佔比已經達到了81%以上,截至去年年底,規模經營在15畝以上的糧油大戶有近6000戶。

2023年,蘇州將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在一系列的剛性指標中,有乙個數字和職業農民有關:按照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到2023年末,蘇州持有專業證書的農民比例要佔到農業從業人員的35%。

養花的想改種桃多賺錢選擇「站在農業科研機構的肩膀上」

在參與為農民培訓的崑山農工校王美芳看來,職業培訓的現實意義在於,為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創造了學習的平台。而這些迫切得來的知識一旦和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經濟效益是相當可觀的。

崑山陸家鎮的曹小弟種植水稻面積110畝,通過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全部採用機插秧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實現了豐產豐收,比該鎮水稻平均畝產610.3公斤增加124.7公斤,平均每畝效益增加了307元。

澱山鎮的殷春其承包了128畝田,培訓後引用稻麥主推技術,實現稻麥全年畝產1241.5公斤、每畝平均效益超過了1500元……

當然,提高自身的農業技術水平,使自己的農民職業含金量更高,並不是只有考取《現代農業職業技能證書》這一條道。對於張家港鳳凰鎮的顏大華來說,他接受農業專業知識的則是選擇另一種方式:與農業科研單位結緣。

在2023年以前,顏大華從事的是花卉種植。就在那一年,鳳凰水蜜桃已經名聲在外,在看準了水蜜桃的市場前景後,顏大華將100畝承包田的一半闢出來種桃樹。

儘管都是種植業,但此次跨專業還是讓顏大華倍感壓力,最主要的是對技術領域的陌生。在當地**牽線搭橋下,顏大華和江蘇農業科學院結成對子。對方提供技術支援,而他為學院新技術成果轉化提供試驗實體。

在這一過程中,顏大華坦言「收穫頗豐」。如今,顏大華承包的桃園年產5萬公斤,而到明年,隨著規模擴大,這個數字將有望實現翻一番。

這些實現規模化經營的農業大戶,幾乎都在尋求各種培訓渠道,或是和農業科技的結合。相比任何乙個時候,農民對於知識和技術的渴求都更為強烈。

農業女碩士反問:為什麼學農業的就不能當個農民

「讓更少的農民種更多的地,獲得更高的收益」,對於這句話裡的「更少的農民」幾個字,相城區望亭鎮新埂村村支書吳鈺明有著切身的體會:這些「更少的農民」應該具有更專業的農業技術,才能實現「更高的收益」。他們村里,就有一位「碩士農民」。

相城區望亭鎮新埂村,這裡經營的「虞河蔬菜」有著3000多畝的規模。和謝付騰、顏大華必須「補課」、「借力」不同,從揚州大學農學院畢業的林亞萍有著碩士頭銜,但在這裡她和普通農民沒有兩樣,一樣要捲起褲管下地種田。面對疑問,林亞萍有時會反問「為什麼學農業的就不能當個農民」,但同時她也不得不承認,如今她的同班同學中,即便是呆在家做點小生意,也沒人願意到田間地頭。

事實上,不光是像林亞萍這樣的高學歷人才,在新埂村就連祖祖輩輩在這塊田地間繁衍的「農二代」,能夠留下來的也並不多,這也成了村支書吳鈺明的一塊心病。「我一直在想,怎麼把這些大學生留住。或者說,要讓他們看到當農民的好處。

」儘管沒有管理學之類的文憑,但吳鈺明一樣懂得什麼叫「比較效應」,「一樣在廠裡幹,他們要是發現在農村既能掙到錢,而且空氣又好,自然就願意。」

在吳鈺明的鼓勵下,林亞萍承包了村里20畝田,一部分做新品種的試驗,而大部分種植士多啤梨。三年下來,收成漸好,林亞萍算了一筆賬,去年淨收入達到十多萬。今年,信心滿滿的她打算將規模再擴大一些。

她甚至打算勸說丈夫辭去企業的工作,和她一起打理農田。

讓更少的人經營更多的農田,通過規模經營的現代化農業來實現農村富民的理想,由蘇州開創的這種理念的逐步實踐,正隨著農民的職業化程序一步步得以驗證。(張衡薛卿)

薪酬統計資料

山東工商學院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課程作業 course homework design 一 2010年排名前十高薪行業 2013年排名前十高薪行業 1 網路營銷師 在網際網路時代,懂得與時俱進的企業都會意識到網路營銷的重要性。...

金融統計資料報告

一 當月社會融資規模為9596億元 初步統計,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9596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077億元。其中,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818億元,同比少增612億元 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96億元,同比少增396億元 委託貸款增加1015億元,同比少增392億元 信託貸款減少31億元,同比少增532...

金融統計資料報告

一 廣義貨幣增長12.7 狹義貨幣增長7.8 11月末,廣義貨幣 m2 餘額82.5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 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 狹義貨幣 m1 餘額28.14萬億元,同比增長7.8 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 流通中貨幣 m0 餘額4.73萬億元,同比增長12.0 當月淨投放現金73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