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起源

2023-01-27 10:33:07 字數 1498 閱讀 8382

「清明一詞最早見於《淮南子·天文訓》: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這裡的「清明」還是作為節氣。

而節日意義上的清明,起源於古代的寒食節。關於寒食節的**說法不一,有周代禁火說、古代改火說、介子推說等,其中介子推的故事被提及最多。

它說的是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國外,飢腸轆轆,即將一命嗚呼的時刻,一位叫介子推的同學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給公子喝。

後來晉文公上位,重賞當初陪他流亡的功臣,介子推卻不邀功,帶著老娘去山里隱居。

重耳深感如此大的恩情,不拉他出來好好報答,簡直不是人!於是派人搜山,搜尋無果,又想採用放火燒山的辦法,把介子推給逼出來。

結果,沒掌握好火候,直接把人給烤熟了。

重耳後悔不已,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全國禁菸火……於是一臉懵逼的吃瓜群眾做飯也不敢**,只能天天吃寒食冷飯,寒食節就這麼誕生了。

清明節的蛻變

每年寒食節,晉國人都要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招喚介子推的靈魂,據說這也是後來清明插柳條風俗的起源。

寒食節期間,大家都很喪。不僅要提前準備好幾天的熟食,天天吃冷飯,還沒有冰箱保鮮,一邊吃一邊拉肚子。

後來大家一想,過這個節反正都猶如上墳,乾脆就真的開始在這個時候去掃墓祭拜,向先人哭訴自己什麼也沒乾,為什麼要受到這樣的懲罰。久而久之,寒食節上墳掃墓,就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而那個時候還只是乙個普通節氣的清明,是冬至後的第108天,剛好接在寒食節的後面。這種感覺就像十年寒窗苦讀終於迎來高考結束那一刻。人們迫不及待釋放壓抑已久的心情和食慾。

由於寒食節實在不怎麼受人待見,緊隨其後的清明,便顯得出類拔萃,由乙個普通節氣逐漸上位,成為乙個全民狂歡的「國家法定節假日」。

清明節的逆襲

你沒有看錯,到了「城會玩」的唐朝,清明已然是乙個全民狂歡的「國家法定節假日」。

清明家家掃墓是唐朝以後才真正流行起來的風俗。但這並沒有妨礙唐朝人踏青蹦迪。反而是有了清明掃墓的風俗,人們將祭祀祖先的供品在墳前野餐,合上「寒食」的習慣。

人們還將一種有香味的青艾,用石灰酶制後洗淨搗碎,和上公尺粉與糖,蒸成艾糰子,這東西後來成了清明節特有的食品。

清明節一嗨上癮,加上寒食、清明兩節合併,有時候一下節奏沒把握好,大家從寒食節就開始嗨了——上墳野餐、踏青蹦迪、放風箏、插柳條、盪鞦韆、踢足球……

到唐肅宗時,直接就把寒食、清明假期由4天延長至7天,清明節開始走上節生巔峰,享受「**周」的至尊榮譽。

宋以後,清明更是成了和元宵、中秋等佳節同等重要的節令,所謂「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形容清明節遊人的熱鬧,同元宵燈市一樣。蘇軾有一句著名的詩:「人生能得幾清明?

」可見那時人們對清明節何等重視。

所以,清明節其實是乙個娛樂性的節日,隨著後來寒食節的沒落和消失,清明節吸收了寒食節掃墓和插柳等習俗,才成為現在的清明節。因而除了在掃墓、祭拜等特定場合,清明也是可以互道「快樂」的呢。

好了,今天咱就聊到這兒,大家趕緊趁著清明節,抓住春天的尾巴,去掃墓、踏青、享受歡樂家庭時光吧。

同時知之菌在此也倡導一下,快樂過節的同時,也要文明祭祀和出行哦,良好的居住環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維護。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清明節淵源

荊楚歲時記 寒食 鬥雞,鏤雞子 雞蛋 鬥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遊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 雕鏤 1ou,雕刻 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 管子 中所記的 雕卵 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 那天清明節

摘要 大人們都對老人很孝敬,就在清明節去墳地敬敬孝心。我想 這一定是 對老人回報的愛。所以,我們也要認真學習對父母回報愛,這就是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揮 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去給過世的人們上墳,國家也為此而定了節假日。本來我也想去給姥爺上墳,可媽媽說不滿12歲不能去墳地,所以很遺憾,沒有能親身經歷...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 清明節的反思

一年一度,清明 又悄然向我們走來,這是世人與故人對接的日子,我想起了時下國人的殯葬文化。最近這些年,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手頭寬裕了,思想禁錮也打破了,這本來是好事,卻也有負面效應。在對喪事的處理上 權且叫做殯葬文化 就有表現,大有回潮倒退之勢。城裡,有時在馬路上碰到送葬的隊伍,可謂浩浩蕩蕩 有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