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寶山石頭城傳統村落景觀賞析

2023-01-23 06:33:02 字數 3752 閱讀 7596

陶淵明著名的《歸園田居》曾勾勒出村落樸實的居住環境和恬靜美好的生活畫面:「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反觀當今社會隨著城鎮化的進展加速,

陶淵明著名的《歸園田居》曾勾勒出村落樸實的居住環境和恬靜美好的生活畫面:「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反觀當今社會隨著城鎮化的進展加速,多數傳統村落引以為傲的人文景觀和地貌特徵逐漸被修整,所居住的傳統民居被推倒後修葺新的住所,城鎮化的建設使我們忙於奔跑向前,驀然回首才發覺故鄉已是面目全非。

村鎮盲目拆古建新的建設和過度的商業開發,伴隨著傳統村落的消失,積澱了幾千年的歷史資訊和文化景觀也漸漸湮沒。

當今遺存的傳統村落涵蓋了巨大的歷史、社會、經濟、藝術等資源。在國家頒布前三批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中,雲南省傳統村落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其中麗江土地上共計48處傳統村落,佔比全省9.5%,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共計21處傳統村落,佔比麗江市43.

7%。由此資料可見,玉龍納西族自治區內傳統村落是麗江市傳統村落重要組成部分。該片區域自古以來都屬於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中轉站,也較好地保留了從宋、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

縣城地處藏滇地槽與揚子淮地台,展現出該片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形態。由於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當地地貌豐富,因地貌的差異,將村落劃分為山地、半山地、壩區型別。

一、石頭城村落的美

麗江寶山石頭城是玉龍納西自治區山地村落景觀中的一顆明珠,石頭城位於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寶山鄉境內,現為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該城建在一塊隆起的天然蘑菇狀岩石上,依靠地貌特點建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故名為「石頭城」。寶山石頭城自元朝元年間建成,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洗禮,隨著勤勞的納西族人在這裡開拓發展傳承,使得城內奇絕無窮的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相結合。

1.自然美。上天饋贈,原始自然景觀。

石頭城當地地處低緯高原地帶,整片村落高差極大,建設於峽谷中,周邊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該城四周圍繞的山脈錯落有致,金沙江水流淌在山脈之中,江水藍綠如璞玉,正是大自然匠心獨具的傑作。遠看石頭城村猶如小小的一葉扁舟蕩漾在金沙江旁,近看又奇觀險峻,氣勢磅礴。

城內外懸崖峭壁的地貌,曲徑通幽的峽谷,藍綠如璞玉的江水,湛藍純淨的天空,每一幀的動態圖都能呈現出石頭城自然獨特的生態景觀魅力。

2.建構美。因地而建,絕壁上的獨舞。

石頭城內城整個村落構建於蘑菇形的岩石上,開拓者們遵循「天人合一」的建造觀念,村落充分順應地形使得城內布局垂直向的錯落布置和組合。石頭城村落中的民居均為納西族傳統民居,正房朝南,多以兩層木結構樓房為主,也有部分三層樓房,石頭基較高,底層用於圈養家畜。巷道形態由納西族民居根據自然地形和朝向擠壓所形成,而且整個村落處於坡上,村內巷道順應著山勢起伏,建築與空間巷道對整個村落的形態起了支撐和串聯作用。

在巨大的高差下,仍然保持納西族民居的特色,同時與地形契合,家家戶戶都有整修好的廈子(即外廊,院落)。由於石材資源豐富,都會依石而建,民居注重門樓外廊等裝飾。

3.民俗美。民族意識,納西文化的匯聚。

寶山石頭城承載著「元跨革囊」的歷史,保留著納西族的傳統文化,在這塊巨石上承載著納西族上千年的歷史。由於寶山石頭城原是古羌族南遷的經過地,在不斷文化滲透中的民族遷移、征戰、融合中,使得古羌族後裔即現在的納西族居民也延續了石崇拜的文化。石頭城有豐富的石材資源,人們不僅隨地造城,更利用天然岩石製作出各種石床、石桌、石凳等生活用品。

石?^城村內祭祀、婚嫁、喪葬等習俗皆按照傳統形式進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民族民俗風貌的象徵。

4.歷史美。人文要素,村落歷史的遺跡。

石頭城是古羌族後裔跨川進滇向南遷移的地點,同時也是束尤氏族入雲南的第一處聚居點,這片村落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自元朝時期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越過雪山關門的太子關時期,就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跡,石頭城內城內只有乙個入口,極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距石頭城約一千公尺的血滴求子洞,因自然而成,屬於當地納西族原始生殖崇拜遺跡,也是當地人求子的去處。

克靈溶洞,位於石頭城左側太子關附近,從遠處觀望酷似忽必烈南征時騎馬踩踏出的馬蹄印記。石頭城中的景觀節點和眾多的遺跡展示出了歷史細節和場所傳達的人文精神。

5.生態美。生態系統,巧妙自如的灌溉。

寶山石頭城是在懸崖上獨立的傳統村落,南、北、西三面懸崖,東面直入金沙江峽谷約為40°陡坡,面對高山峽谷複雜多變的空間,生活在石頭城這片土地的人民依山就勢地修成梯田。與梯田之鄉元陽哈尼族梯田有所不同的是其灌溉系統的獨創性,當地人並不是上田滿水,水流灌溉下田,而是每塊田都有暗渠水口,灌田水口組成的澆灌網路。梯田灌溉的時候堵住暗渠水口、水就會灌溉整片田地。

堵住灌田水口,開啟暗渠水口,水就會從暗渠流下澆灌下一層田地。當地的梯田形態景觀不僅合理解決農田灌溉用水問題,同樣也凝聚了當地人縝密的生活智慧型。春去秋來,從石頭城村落高處欣賞人工巧妙設計結合的自然形態的梯田景觀蔚為壯觀。

二、石頭城村景觀美的延續與再生

傳統村落景觀即為物質與精神的綜合體,與傳統園林不同的是園林多為人工再現自然,而傳統村落則是人類活動基於自然而成,適宜改造,適應當地現狀,聚集了群眾智慧型,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1.認同與適應。從舊石器時代起的聚落,逐步到民居和城鎮村落,至今千篇一律的城市化中,設計師們需要深入研究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村落文化,這樣對現有的傳統村落進行借鑑和學習對於建設當代的城鎮規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追求更為舒適的環境,打破傳統的同時也需要合理改善現有的居住環境。以石頭城為例,首先完善傳統村落供水、用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積極地引導當地村民開展傳統納西民居修建和改造,提高民居功能,改善居住環境。其次鼓勵村落群眾商討劃分責任承包區,對公益性基礎設施、環衛設施劃分。

最後加強當地村民教育與旅遊指導,提高當地村民素質,帶動村落特色人性化旅遊,提高居民經濟和居住品質。

2.共生與對話。傳統村落是在漫長的農耕文明傳承中逐步發展所形成的,凝聚著豐富的歷史資訊與文化景觀。

近年來傳統村落正在逐年遞減甚至消失,更令人擔憂的是隨村落的消失,傳統村落所包含的建築、景觀、民俗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內部的文化會面臨支離破碎和消失的局面。

每個獨立個體的村落如不同的社會,形成了「勤勞自力」「安居樂業」的精神面貌,但缺乏長遠共生發展的價值觀。為了追求功能完善的居住環境和推廣傳統村落價值,可對當地細緻考察後,依託生態、古鎮、人文等資源促進特色產業的發展,如旅遊度假、特色農業、古鎮觀光等。將石頭城合理設計為乙個可迴圈的有機生態圈,讓村民人均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也要改善生活質量,改善民生狀況。

石頭城這樣乙個優美淳樸的山寨無疑是吸引人們前往的動力,首先抓好石頭城旅遊建設,修整好交通設施和當地居住條件;其次建設好「綠色迴圈」的產業基礎,以現有的梯田發展觀光遊覽體驗,形成高起點、低碳化、體驗型、高效益的發展之路;再次與設計類機構與學校合作,找準當地文化資訊切入點,將文化融入進特色產品中。

3.寓於共性,追求個性。傳統村落是一本書,書中描繪村落的民族、民生、歷史等。

每個傳統村落都是獨立的個體,當我們在廣泛保護整體傳統村落的同時,也要尋求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個性差異。登上寶山石頭城村落廣場,可見當年為了防禦外地入侵,納西族民們設定的防禦城牆和訊號台;行走在寶山石頭城的石鋪地上,可以體會納西族民居在石頭上建造的文化;路經納西族家裡一代代相傳的石凳、石床、石桌已經磨的毫無菱角,每件都是村落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延續傳承。在對自然與人文景觀追求的同時,也需要因地制宜考慮村落發展和保護策略。

不然多年後就只能在**裡看到這樣景語情語交融的村落了。

三、結語

現當代的城鎮規劃越來越粗糙,每當遇到自然災害會出?f諸多問題,反觀古代傳統村落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們值得學習的。中華民族含蓄、內斂、平衡等美學觀念在中國傳統村落得以體現,村落中木質結構的梁、柱、檁、椽、斗拱、戶牖在構建美學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當代建築師創造好新建築同時也需要我們考慮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村落建造文化,不深入研究本民族的文化終究做不出妙品。所以對傳統村落進行借鑑和學習對當代城鎮規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歷史價值、美學價值、借鑑價值都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