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大地賽珍珠「成諾」的家園

2023-01-18 12:09:02 字數 2899 閱讀 6269

「你賦予了我們西方人一種中國精神,使我們意識到那些彌足珍貴的思想情感。正是這樣的思想情感,才把我們大家作為人類在這地球上連線在一起。」這是瑞典皇家學院對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人賽珍珠的介紹。

這位在中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美國人憑藉**《大地》攬獲了「諾獎」,而讓我們皖人備感親切的是:《大地》是關於中國題材的唯一一部「諾獎」作品,而它所寫故事的背景就是賽珍珠生活數年並終生不忘的宿州……

賽珍珠因何來宿州?

歷史回到了100多年前。

2023年6月26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希爾斯伯羅鎮,美國傳教士賽兆祥的妻子凱麗生下了他們的第五個孩子,他們給她取名pearl(中文意思為「珍珠」),加上賽兆祥的中國姓氏,這個女孩的中文名字就叫賽珍珠。

誰也沒想到的是,幾十年後,她真正成為宿州「大地」上的一顆「珍珠」!

2023年10月,尚在襁褓中的賽珍珠跟隨傳教的父母一起來中國,並在中國濃郁的東方文化氛圍中慢慢長大。2023年,賽珍珠在廬山結識了美國農業傳教士約翰·洛辛·布克,並在次年結婚。2023年初,因為丈夫要來安徽宿縣(即今宿州)工作,賽珍珠隨丈夫來到宿州。

據宿州賽珍珠研究所的魏群介紹,賽珍珠來宿州後在啟秀女子學校(現為宿州九小)任教。賽珍珠對教學認真負責,對學生呵護疼惜,課餘時間總是和學生一起遊戲,教學生手工,聖誕節也會帶著學生一起去福音堂過節,領大家唱聖誕歌,給大家講聖誕故事。

同時,熱情好客的賽珍珠也很喜歡和周圍鄰居走動。給賽珍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被她譽為「最了不起女性」的張太太,在賽珍珠心目中,張太太是個熱心腸、善解人意、眼睛閃著智慧型光芒的人,心情鬱悶時,只要將頭倚在張太太柔軟的寬肩膀上,就會感到一絲寬慰。在生活中有什麼煩惱時,賽珍珠也總是到她的中國朋友那兒尋求鼓勵。

「只要他們一露面,就會出現一種自然的氣氛,他們那富有人情味而又溫柔的善意,讓我得到慰藉。」每到春節,賽珍珠也和中國的朋友走訪親友,拜年問安,恭喜發財,「是他們給了我最大的愉快和興趣,這巨大的歡樂只屬於我的中國世界。」

除了教師職業,賽珍珠同時還有個翻譯的「兼職」。從事農業傳教的布克需要下到田間地頭進行調查工作,這個時候,自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賽珍珠顯出她的語言優勢,充當口譯,他們最遠甚至到過距離宿州70裡地的濉溪口。平易可親的賽珍珠很喜歡和農民的妻子們交流,莊稼收成、父子分家、娶親嫁女、婆媳不和等都是話題……賽珍珠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

「在南宿州(和北徐州相對應的稱呼)居住的時間越長,我就越了解那些窮苦農民,他們活得最真實,最接近土地,最接近生和死,最接近歡笑和淚水。在農民當中,我找到了人類最純真的感情。」

舊時的中國,看待外國人還多是「洋鬼子」的感覺,而在相對落後的皖北農村,一對美國夫妻的出現更顯稀奇。很多時候,布克騎著自行車穿梭在阡陌之間,而賽珍珠則坐著轎子緊隨其後,引得很多農人圍觀,更有可愛的頑童一路打鬧著、追跑著。

三年多後,賽珍珠與要去南京謀職的丈夫離開宿州。平靜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宿州生活戛然而止,「離開我生活的這個小城和這兒的親朋好友,心情難免有些沉重。」賽珍珠在自己的回憶錄中留下了宿州生活的最後一筆,「在我的北方家鄉,朋友們紛紛為我設宴話別,互贈紀念品。

大家流了很多淚,表示以後一定保持聯絡。」

「諾獎」作品中的宿州「大地」

雖然在宿州的生活前後不過兩年半時間,但這段經歷卻成為日後賽珍珠創作《大地》的主要素材。這部**在20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據原宿州學院宣傳部長陳世魁介紹,《大地》講述的王龍一家的故事在宿州並不鮮見,而《大地》一文提及的人物原型、地理位置、生活習俗等等都具有濃郁的宿州色彩。

**主人公王龍「出自」宿州學院西南角附近的三里灣,據了解,這裡的村民幾乎全部姓王;宿州清末民初的確有周、黃、邵三大家,也與**中寫到王龍娶了一位黃姓的地主家丫環——阿蘭為妻相符。據說,周家有勢,留洋的多,當地人稱周家是「周洋狗」;黃家有財,廣有資產;邵家重教育,出了一些人才。而賽珍珠當年居住的福音堂的西邊,正是其中的黃姓地主家。

歷史上的宿州是乙個多災多難的地區,水、旱、蝗、雹等自然災害頻繁,農民只得南下逃荒,當地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寧願南逃三千,不往北移一磚」,而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宿縣的農民幹「外流工」時,也都是奔南方有水牛和荸薺的地方,這在《大地》中王龍受災之後南下逃荒的經歷體現了出來。

除去這些反映在**中的細節與宿州原型高度統一外,賽珍珠在對「土地」這一概念的把握上,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舊中國皖北農民最淳樸、最真實的感情。從王龍腳下可耕作的田地,到王虎占有的「地盤」,再到王源擁有虛擬性的「土地」——人與土地關係的變化蘊含著祖孫三代所經歷的時空變換的真正意義:賽珍珠通過王龍一家對「土地」不同占有形式的敘事所顯示的人與「土地」關係的變化,描繪出乙個正在變化的皖北農村,構築了乙個從古老農耕社會轉向現代社會程序中的「中國形象」。

賽珍珠故居今安在?

追尋賽珍珠當年的足跡,我們不得不提及她在宿州的故居。

外界關於賽珍珠故居的爭論由來已久,其中福音堂和市立醫院呼聲最高。對賽珍珠頗有研究的宿州學院原中文系主任周治傑告訴我們:「賽珍珠夫婦來宿州的第乙個落腳點是福音堂,因此福音堂也可算作賽珍珠故居;不過,賽珍珠夫婦在福音堂沒待多久就搬到了西邊200公尺原宿縣縣委黨校旁的新家,那是四間青瓦房,外帶乙個小院子,這裡定性為故居也不為過。

」雖然這兩處被冠以「賽珍珠故居」之名,但都不過是賽珍珠夫婦暫居之所,並不是他們住的最長的地方。「因為布克是農業傳教士,他在當時的大河南街十字路口還有乙個農事部,也就是今天的宿州市委黨校禮堂東北角。農事部是個兩層的樓房,在樓頂上還有個曬台。

這才是賽珍珠夫婦住得最長的地方。樓房是布克自己設計的,很有些異域風格,不過現在已經無跡可尋了。」周治傑語氣中帶著一絲遺憾。

另外還有乙個故居也常被人提起,那就是現在的宿州市立醫院內的一處樓房。對於此處故居,周治傑有自己的看法,「嚴格意義上,這裡不能算故居,因為賽珍珠夫婦並沒有在這裡生活過。這裡只是和賽珍珠夫婦同來宿州的六個美國傳教士經常開party的場所。

」雖然賽珍珠當年在宿州留下了諸多印痕,但是現在我們遍尋宿州,似乎只有福音堂內的壁爐還能依稀映出那個深愛著宿州的美國女人的影子。不過,這無礙於她對宿州這片土地的熱愛,無礙於她對中國人民的感情。更讓我們欣慰的是,為了讓宿州人民銘記賽珍珠,宿州市賽珍珠研究所正在籌建賽珍珠紀念館;有關部門也在按《大地》書中所描述的對黃家莊園等場景進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