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誌銘原文和譯文

2023-01-12 03:30:02 字數 1511 閱讀 8315

《柳子厚墓誌銘》譯文和原文 譯文

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慶,北魏時官至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於高宗朝。

父柳鎮,為就便侍奉母親,放棄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請求到江南去做縣令。後來又因為不能迎合權貴,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職,直到那個權貴死了,才重新被用為侍御史。為人以剛直著稱,所交往的朋友都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

子厚小時候就精銳敏捷,通達事理。當他父親還在世時,他雖然年紀輕,已經獨立**,能夠考中進士,顯露出超凡的氣象,眾人都說柳家有了個好兒子。以後又應博學巨集詞科考試合格,授集賢殿正字。

他才能出眾,端方堅毅,每有議論往往引據古今事典為證,貫通經史百家學說,識見高遠,意氣風發,經常使在座的人為之折服。他的名聲因此大振,一時間人人都嚮往和他交遊。那些公卿顯要們,也爭著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門下,異口同聲地讚譽舉薦他。

貞元十九年,他由藍田縣尉晉公升為監察御史。順宗即位後,出任禮部員外郎。這時遇上當權的人獲罪,他被視為**,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

還未到任,又一道被貶為州司馬。居官清閒,愈加刻苦自勵,專心讀書記誦,寫作詩文,如江河氾濫,湖海蓄積,其造詣可謂精深博大無有止境,但只能恣意寄情於山水之間罷了。元和年間,曾將他和一道被貶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為刺史,這次子厚分在柳州。

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說:「這裡難道就不值得實施政教嗎?」於是按照當地的風俗,制定了勸諭和禁止的政令,贏得了柳州民眾的順從和信賴。

此地人借錢時習慣用子女作為人質相抵押,如不能按約期贖回,等到利息與本錢相等時,子女就要淪為債主的奴婢。子厚為借錢的人想盡辦法,讓他們全都能把子女贖回去。其中特別貧窮實在無力贖取的,就讓債主記下人質當傭工所應得到的酬勞,等到酬勞和所借錢數相當時,便要債主歸還人質。

觀察使把這個辦法下達到其他的州,剛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歸自己家裡的就有近千人。衡山飛湘江以南考進士的人,都以子厚為老師。那些經過子厚親自指點而撰寫文詞的人,從他們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原文 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權貴人死,乃復拜侍御史;號為剛直,所與遊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其後以博學巨集訶授集賢殿正字。

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

未至,又例貶州司馬。居閒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氾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渙,而自肆於山水間。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嘆日:「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

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

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威斯特公尺斯特教堂墓誌銘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

給父親的墓誌銘怎麼寫

篇一 寫給父親的墓誌銘先父諱希賢,生於一九三六年農曆三月二日,於二零零九年農曆二月二十四日壽終正寢,享年七十有四。先父生於荒草嶺,長於大山溝,祖輩家寒,一貧如洗,少年伊始,操持家計,一九五四,告別大山,投親靠友,修窯腦泉,七四年夏,南灘建房,告別寒窯,漸趨小康。先父一生,自立自強,牧馬山野,帶工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