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化儲存非物質遺產

2022-12-30 15:12:01 字數 4939 閱讀 2117

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沿海勞動人民在其漫長的歷史文化變遷中積澱形成的,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在發展演變的歷史程序、現存狀況、表現方式、傳承人的現狀以及各類階段性成果等均應受到良好的保護,秉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

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6],對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方位的蒐集與挖掘,進而整理分類,分目建檔,構建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譜系,充分發揮其各項價值和功能,最終建立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示範博物館,以數位化技術的方式達到科學保護的目的。

海洋非物質遺產數位化儲存

廣袤綿長的海洋領域、悠久濃厚的海洋文化歷史、勤勞智慧型的沿海勞動人民,為我國創造了豐富的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海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我國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面臨著消失嚴重、保護落後的困境,現狀令人堪憂。

基於數位化技術的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創新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譜系,理清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與特徵、價值與功能,對其豐富的遺存進行採集、整理和分類,有利於為數位化保護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利於推進我國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普及化和持續化發展。

一、海洋非遺的定義與特徵

(一)定義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涵蓋了以下五大內容:

1.口頭的傳統和表現形式,特別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

社會實踐和儀式節慶事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

在我國,2023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遺法》中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1.

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2.傳統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3.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4.

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5.傳統體育和遊藝;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1]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海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對這上述兩個概念的引申可以得出,海洋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沿海勞動人民世代相傳的一切與海洋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其內容包括海洋民俗禮儀和節慶、海洋生活生產知識和技能、海洋信仰與傳說、海洋文學藝術等。

(二)特徵

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諸如海洋民俗禮儀、海洋民間技藝、海洋民間歌舞等等都別具特色。種種充滿海洋氣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沿海勞動人民社會生活實踐的結晶,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鮮明的歷史特徵、文化特徵、生活特徵。

1.歷史特徵

「歷史是指自然界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即自然界和社會已經發生而客觀存在的事實。」 [2]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特徵是指其作為一種歷史遺存,是對沿海歷史事件和過程的客觀見證,其包含的歷史遺物、歷史文獻、資料和傳說必然是對客觀實在的真實反映。海洋生產生活習俗、涉海傳說與歌謠、海洋信仰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沿海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與積澱起來的,根基厚重、內涵深遠。

作為歷史客體的一部分,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澱了歷史主體的選擇、評價和構造,即便是口頭的、非物質的無形存在,但其自身固有的客觀實在性,依然是反映歷史的重要途徑,因此具有鮮明的歷史特徵。

2.文化特徵

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特徵是指其作為一種傳統海洋文化的載體,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包含著過去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大量文化資訊。「大海給了我們茫茫無定、浩浩無際和渺渺無限的觀念。人類在大海的無限裡感到他自己的無限的時候,他們就被激起了勇氣,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3]如嵊山島的民間文學、漁歌號子,是依託特殊的海島地理環境,廣大勞動人民在對海洋的鬥爭和改造的實踐中創造產生的,反映了當時涉海生活的社會文化資訊。因此,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創造的,是與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有著密切聯絡的精神文明遺存,有著深刻的人類的印記。

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文化資源,不僅為地域性的海洋文化流傳提供了載體,而且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可利用的多樣性文化原型。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指出:「無形文化遺產具有世代相傳的特點,並會在與周邊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甚至是與已經逝去的歷史的互動中不斷創新,使廣大人民群眾產生認同,並激發起他們對文化多樣性及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人們在日常的社會實踐中,亦會對舊的海洋非物質文化有所揚棄,並發展和創造出新的文化內涵,即使流傳至今的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依然是動態的,融入了現代海洋文明的因素。

3.生活特徵

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活特徵體現在其作為一種傳統的海洋生活方式的延續。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歷史客體的一部分,充分體現了人的生命活力。比如海島漁民,以打魚為生,漁業生產的群體勞動必須統一的行動,這就需要有乙個號令,因此出現了漁民號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逐漸發展成了海島特有的漁歌。

這些傳承下來的生產生活習俗,都是沿海勞動人民在千百年來的生活實踐中,不斷發現,不斷創造的寶貴財富,有的迄今仍被廣泛應用。

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向我們展示一種「意義」,「這種意義並不侷限在遺產本身,如遺產的名稱或用途等,而主要體現出遺產身上所包含的一種傳統思想文化,體現出一種不朽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人類生命活力在文化遺產上的延續。」[4]因此,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依然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有許多遺產它本身就是現實生活的組成部分,與現代人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如海神信仰,經歷了發生、流傳和演變的發展過程,破除了迷信的成分,但依然不失為現代沿海勞動人民的精神寄託。

二、海洋非遺的價值與功能

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是無形的、不可再生的,但其價值和功能是豐富多樣的。總體上說,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歷史文化價值、科研價值、經濟價值、藝術價值和精神價值等。

1.歷史文化價值和科研價值

在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海洋非物質遺產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形態也是不一樣的。經過漫長的歲月積澱,海島上儲存下來的不同時期的非物質的文化狀態便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創造力。這些沉澱下來的東西是後人研究海洋非物質文化的重要憑證。

現在人們若要在當地建立海洋文化研究基地、建立海洋知識資料庫等,無一不是在這些原有的文化資料基礎上進行的,是後人對其進行科研的寶貴財富。

2.經濟價值

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海洋文化的載體,將這些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生產力,其能帶動的海洋文化產業價值是巨大的。它有機統一了古代的文化遺產和當代的經濟生活,使其一方面得到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又使經濟出現新的增長點,提高遺產擁有地文化軟實力。從經濟角度來講,繼承並發展海洋非物質文化最好的方式便是發展文化產業與旅遊開發了。

3、藝術價值

藝術價值主要是指一件藝術品所代表的作者的藝術個性和風格,具有非常明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個性越典型,藝術價值也就越高。嵊山島本土的文學藝術,像民間歌謠、民間故事、民間傳說、諺語等,其中便蘊含了島上民眾長久以來對海邊生活的情愫。

此外,嵊山島獨具特色的**、美術和舞蹈等也體現了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價值。島上的漁民們借助這些方式來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勞作中提公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4、精神價值

胡惠林在《中國國家文化安全論》中提到,「民族文化遺產是乙個民族的文化濕地和精神植被。它們是各民族在長期的與大自然相處中產生與形成的,包含著各民族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和生存策略。「筆者認為,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沿海人們的心理結構與生活習性,一定意義上說,它是海洋精神和海洋文化的象徵,更能夠在一定範圍內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激勵作用。

幾百年來,世代漁民在生產生活中面對各種天災人禍時的應對技能、心理應變能力等,都積澱成為一種強大的精神遺產。這些精神財富化成各種傳統美德而流傳百世,成為一代代後人的精神食糧。

三、海洋非遺的內容與分類

筆者認為,要保護好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的遺存,務必要對其進行一系列的蒐集、採集、挖掘、整理、分類,構建具有原始性、真實性、完整性特徵的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庫,並建立具有科學性、合法性的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譜系,這一切都具有深刻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們學習的過程及在學習過程中被告知和自創的知識、技術和創造力,還有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創造的產品以及他們持續發展所必須的資源、空間和其它社會及自然構造,這些過程給現存的社群提供了一種與先輩們相連續的感覺,對文化認定很重要,對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保護也有著重要意義。」[5]因此,按照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與性質,可分為社會生活遺產和精神生活遺產。

(一)社會生活遺產

社會生活遺產是海洋非遺文化的乙個板塊,又可再細分為海洋習俗和典故、海洋生活生產知識和技能等。

1. 海洋習俗和典故

嵊山島至今還流傳著許多古老的生產生活習俗,包括節慶習俗、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婚嫁習俗等。嵊山島的結婚習俗頗具特色,整個結婚儀式過程禮數眾多,為相喜、宴席、挑禮、迎親、拜堂、拜祖先、兄禮等。其中最為獨特的是相喜儀式,實際上這是拜祭神靈和祖先的儀式,是由海祭儀式轉變而成的。

而這一結婚習俗也由來已久,島上流傳著兩個與結婚有關的典故。乙個是周文王和桃花三娘子的故事。嵊山島歷來新娘出嫁前母女要抱頭痛哭、新娘子到半路上要把銅火爐的灰倒掉,這些習俗都是聰明的桃花三娘子用來躲避文王的**,躲避死亡而採取的措施。

另乙個便是出嫁女子三日王的故事。傳說南宋時,康王避難舟山,而民女紅姑智勇既退敵,於是留下「民女救康王,康王賜鳳冠」的傳說,因此普通的漁家女也能帶鳳冠出嫁。

2. 海洋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

嵊山島的民間生產知識包括十二月風暴口訣、潮水口訣等。而民間手工生產技藝也歷史悠久,像串烏賊拖柱、調綱、串蝦柱、烏賊混子、織網、漁網繩結等生產工具製作技藝,蟹黃餅、烏賊籽餅、三礬海蜇、三刨鰳魚、螺漿、嗆醃蟹等海鮮食品加工技藝。這些知識和技能成為嵊山島文化走向外界、吸人眼球的重要資本。

(二)精神生活遺產

精神生活遺產是海洋非遺文化的另乙個板塊,可再細分為海洋信仰與傳說、海洋文學藝術等。

1. 海洋信仰與海洋傳說

民間信仰又稱民俗信仰,是流傳於中國民間的一種信仰心理和與這種信仰心

理相伴隨而發生的信仰行為、舉行的各種儀式和活動。海島民間信仰是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長久地存在在世代漁民心中,是涉海民眾在生產、生活中的一種精神寄託,具有很大的慰藉作用。信仰的物件主要包括神、祖先、鬼怪等,具有多數合

一、多神崇拜的特點。

嵊山島的海洋信仰文化豐富多彩,主要包括觀世音信仰、關帝信仰、海龍王信仰、天後信仰等等。

非物質遺產主持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智慧型的體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們的前世今生。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展示活動,旨在喚起全社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共...

中國非物質遺產的文化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特殊性 舊文化中包孕著我們的傳統基因 民族特徵與文化個性,新文化也不可能在脫離母體的情況下憑空造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要有前瞻性,而前瞻性的支撐力來自眼界與胸懷。山東楊家埠木版年畫拓印技藝 由於現代工業化切斷各民族傳統 格式化生活方式給當代人帶來的警醒與反思,我們日益強...

非物質文化遺產園

店埠學區中心學校三 1 班王菁 這個星期三,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期待已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園,那裡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一進門,我們先觀賞了 噴泉,那美麗的噴泉,隨著 的旋律開始跳舞,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如漫天的雨簾,似九天的飛瀑,氣勢壯觀,美麗極了。看完了這些,導遊又把我們帶到馬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