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王陵精簡

2022-12-29 14:06:03 字數 3717 閱讀 1983

潞簡王陵

景區簡介: 潞簡王陵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北十三公里處的鳳凰山腳下 , 是我國目前儲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中原定陵」、「中原石頭城」之稱。

整個潞王陵由神道石刻儀仗群、潞簡王墓和次妃趙氏墓組成,共占地 157205平方公尺。神道石刻儀仗群設定石獸14種,大大超過了歷代帝王陵寢鎮墓瑞獸 6種的規制。南京明孝陵、北京明長陵都遵循祖制,只列獅、麟、象、駝、獬、馬6種石獸,而潞王陵竟然有石獸 14種之多,可以說是盛況空前了,歷代所有的,潞王陵皆有,歷代所無的,潞王陵也應有盡有,可謂是秦漢以來歷代帝王陵寢鎮墓瑞獸的大集中。

陵墓的主人名叫朱翊鏐 ,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唯一同母弟。他四歲冊封為潞王,二十一歲封藩於衛輝府,因其身份特殊,權勢顯赫,被當時的朝臣們稱為「諸藩之首」。在明朝歷代皇帝先後封藩在全國各地的五十多位親王中,潞王獨居最突出的地位,所以死後更是超越規制,建成一座雖為王家陵園,卻呈皇家風範的陵墓。

陵墓建成於萬曆四十三年( 2023年),完全仿照北京的定陵,耗資巨大,無比壯觀,被譽為「中原定陵」。 建築用材除極少數的磚木外,幾乎全部採用了青石和白石,被當地百姓稱為「中原石頭城」。

整個潞王陵由神道、潞簡王墓和次妃趙氏墓組成,陵區共占地 240畝,約為《明會典》規定的親王陵園的 4倍,由此構成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藩王陵墓。

潞藩佳城石碑坊:

神道:過石坊進入長189.5公尺神道,兩旁排列石人、石獸15對,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駱駝、象、羊、馬及神化了的其它怪獸,或立或蹲或臥,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石人、石獸均採用整塊青石雕成,其中最大者高2.77公尺,最小者亦有1.55公尺。

四百多年來,雖經歷代滄桑,風雨剝蝕,仍儲存完好,細部紋飾清晰,實為難得的一批藝術珍品。

陵前水池:

城門樓:城門樓為陵園的總門戶,為單層簷歇山頂,封簷,無斗拱梁架檀椽之屬,梁架系用石拱券代替,頂以綠色琉璃瓦覆蓋,九脊十獸,牆壁全以青條石砌成,下闢三道拱券門洞,門釘為九帶九扣,九九八十一顆,此為中國封建社會門戶裝飾中最高規格。

陵園城牆也全用青條石砌成,上飾灰瓦屋脊式牆帽,為該墓區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建築之一。整個建築規整堅固,隨北高南低之地勢,雄峙鳳凰山前,氣勢十分雄偉,成為該墓區高大的屏障,增加了墓區壁壘森嚴的氣氛。

維嶽降靈牌坊:「維嶽降靈」石坊為墓區內建築群的門戶,是一座仿木結構的石刻建築物,全以榫卯相接。其結構為三間四柱,各柱及大小額枋正反面,以高浮雕手法鐫滿雲龍寶珠圖案,皇家風範十足。

明前絛環板正面精刻徑尺楷書「維嶽降靈」四字,乃取《詩經·國風》篇「五岳降靈」之意。明間二柱正面陰刻對聯一幅,上聯為「龍臥太行綿玉牒」,下聯為「鳳棲瑟水濯銀璜」。意為:

潞王及妃子們葬於太行之陽,衛水之濱,乃極佳的風水寶地,可靈氣通天,子孫綿延,香火不斷。正脊的**圓雕兩條立式纏龍,頭頂寶珠,腳踏海水,各面南北,其神色充滿哀戚之情。

石坊南北兩面共置抱鼓石四組,鼓石下部雕多層仰腹方座,座的正面和左右兩側垂掉裝飾巾,巾角又下垂一環,圖案設計精美,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鼓面上刻山水寶珠圖,在它的抱鼓上各蹲有石獅,獅頭頂皆平或微凹,雄性踩彩球,或抱一球,雌性則與小獅戲耍,一大一小,其動作、神態極富母子親情,趣味橫生,將本屬於形象十分兇悍的野獸,雕成了令人喜愛的親情玩物。

碑廊: 穿過「維嶽降靈」石坊,進入第二個院落,在中軸線神道兩側為碑廓,碑廓內牆嵌置著二世潞王朱常淓草書唐詩 336首,每塊石刻上還刻有各種形體、書體的印章,多則五枚,少則二枚,印印有別,其藝術功力和獨特的篆刻風格可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稜恩門:稜恩門原為墓區的主要建築之一,又稱中門。為單層簷歇山頂,琉璃綠瓦,九脊十獸,外壁青條石,內幫大塊青磚,門前台階十**,中間用白石鑲嵌高浮雕的二龍戲珠圖案陛石。

祭碑群: 進入第三個院落,神道東西兩側巍然聳立著 8通祭碑,為明熹宗朱由校,福王朱常洵,朝延首輔申時行,**各部、院等衙門,河南布政司,分巡、分守河北道等地方**所立之碑。

稜恩殿遺址: 墓區內的主要建築稜恩殿及左右配殿(神廚、神庫),據當地群眾傳說於 2023年前後被捻軍首領張宗禹所焚毀,現東西配殿已在原址上修復,為懸山式建築。

稜恩殿的台基、柱礎、拜台尚存,在拜台前兩邊置有高大的圓雕雄獅一對,高 3公尺餘,正面為 9級踏步,中間嵌高浮雕二龍戲珠圖案陛石。在拜臺台基的左、右、前三側雕有白石柱杆,臺的東南和西南兩角有兩座高 3公尺餘的焚帛爐拜臺的建置,更加有力地烘托了享殿的雄偉壯麗。享殿的 32個巨大石礎分四行排列,由此可推知當年的大殿面闊 7間,深 3間,從現存台基的高大寬廣和巨大的柱礎,我們可以想象當年的稜恩殿是多麼的巍峨巨集大。

櫺星門:墓區的第四個院落是墓主人朱翊鏐的墓室、墓冢所在,以石牌坊「櫺星門」為門戶,這座牌坊的型制比較特殊,結構為單間二柱,巨型的抱鼓石雕刻精美,鼓上石獅已毀,但鼓面上鐫刻的「月下麒麟」、「龍戲寶珠」和「犀牛望月」圖案則畫面如新,栩栩如生,堪稱該墓中鐫刻之精細。

五供:走過第三道牌坊,迎面為巨型青石供案,供案是用三塊大型條石組成的,呈束腰狀,四周雕有精美花飾。在案前還放置有高大的石雕「五供」,即香爐乙個,花瓶二個和燭台二個。

香爐的高近 4公尺,圓鼎,雙耳三足,重簷鑽尖頂,造型獨特、精緻;花瓶高 2.9公尺,方座、方瓶,方花朵,在瓶的四周雕有精美的「鷺鷥荷花圖」,瓶頂花朵亦呈方形,四周刻有不同花飾,分別雕滿盛開的枝葉牡丹、秋菊、荷花及幹枝梅花,燭台的形象逼真,高為 2.9公尺,通高圓體,分三層瓜瓣,底座分多層,雕刻繁縟。

墓碑:這個院落中最高大的便是潞簡王墓最具有標誌性的建築物——墓碑,墓碑外原來有高大的明樓,可惜已經毀掉了,只留下青石築成的樓台。墓碑龍首方趺,碑額正反兩面鐫刻楷書「皇明」二字。

碑正面刻楷書「敕封潞簡王之墓」七字,字型寵大,筆法蒼勁、秀美。碑的反面陰刻朱翊鏐生卒年月:「隆慶戌辰貳月初五日寅時降生,萬曆甲寅伍月拾伍日辰時薨逝。

」碑首上的盤龍,碑趺上的雲龍寶珠等高浮雕圖案,刻工講究、精湛。

地宮與寶頂:地下宮殿即墓室,是安放潞簡王棺槨的地方。墓室距地面 4公尺,原來有用磚、石砌築的隧道與地面相通,潞王下葬後即填封了。

在通道最前方是「金剛門」,由左右兩側巨型石槽,用長條狀板石,上下一塊塊「鑲嵌」而成,造型特殊,並且非常堅固。地宮的總面積 180平方公尺,分別由甬道、中庭、主墓室和左右側室組成,並且全部為青條石築成的拱券式無樑殿建築。中庭和左右側室與主墓室之間各有一道用整塊青石做成的石門,石門都能啟動關閉自如,並且有乳狀門釘,門釘為縱九橫九,九九八十一顆,龍麵鋪首,可惜

二、三十年代被盜墓者炸毀。甬道內與兩側室內已空無一物。只有中庭仍然放置有乙個長方形石案,石案上擺置小型「五供」。

主墓室正中用大塊青石築成的棺床,棺床上放置三具石槨,中間為墓主朱翊鏐 ,左側為妃子賀氏,右側為妃子楊氏。楊氏是二世潞王朱常淓的親生母親,比潞王晚死了十三年,也就是說十三年後,小潞王又重新開啟潞王墓,將自己的生母同生父安葬在了一起。

主墓室內除巨型棺床和石槨外,還有兩塊墓誌銘,一塊為鐫刻篆體九字:「大明敕封潞簡王壙志」,另一塊用楷書鐫刻潞簡王生平志文,筆畫流暢,字跡清晰。

地宮的正上方墓冢寶頂呈圓丘式,通高 6公尺,周長 140公尺,周圍用白條石壘砌,城頂部邊沿和圓丘底部台基為青石,形成了青白色差。

次妃墓:在潞簡王墓西 140公尺處是次妃趙氏墓,趙氏生前為潞王第二個妃子,她原是孝定皇后「欽賜」給潞王的「隨封侍媵」,死後才追封為次妃,她比潞王小兩歲,但比潞王早死了十三年,趙氏聰明、美麗、善良,倍受潞王恩寵,因此死後潞王竟冒犯「天規」,超越規制為次妃建造陵墓,而且同潞王墓並肩而立,共枕一山,同蹬一水,這在中國帝王陵墓建築史上確屬罕見,由於次妃墓建在潞王生前,可以說無論它的用材、建築形式和質量以及各種裝飾手法、藝術效果等方面,都要超出潞簡王墓,次妃墓的墓區建築布局同潞王墓大體相同,四周亦築有高大的青石城牆。墓區內有牌坊、稜恩門、稜恩殿以及櫺星門等建築。

次妃墓的寶城高為 10.6公尺,墓室總面積為 240平方公尺,比潞簡王墓的要大,另外還有一奇觀,即在寶城兩側各築兩座丫環墓,它是為隨侍趙妃陪葬的丫環建立的,這在中國陵墓建築史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王陵街道辦事處自查問題彙總

4 明理巷2號樓3單元203室裝飾有建築垃圾5 明理巷有野廣告 6 夾河中街4號樓3單元下水道堵塞 7 夾河中街3號樓有少量建築垃圾 8 夾河小醫院門前無垃圾箱 垃圾散亂 9 夾河街花壇有雜物。五 小北門社群 1 3號院6號樓康紅自來水公司施工未及時修復路面六 二眼井社群 1 中樞22號樓3單元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