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蠶桑產業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2022-12-22 14:54:05 字數 2829 閱讀 2487

一、太和鎮概況

太和鎮地處銅梁、潼南、合川三縣交界處,是合川西北部的絲綢特色鎮、蠶桑大鎮,2023年被重慶市列為小城鎮建設示範鎮,2023年被重慶市列為「百鎮工程」鎮,距合川主城區35公里。太和自古商賈雲集、商貿活躍,近代商貿尤以蠶桑絲綢見長,是周邊17個鄉鎮的物質集散地和交易場所。

太和鎮幅圓面積為156.71平方公里,轄36個村,共261個合作社,2個社群居委會,總人口8.7萬人,全鎮勞動力33885人。

涪江水域穿鎮而過,全鎮地貌為淺丘地和河灘台階地,屬遂寧母質土壤,土地肥沃。本鎮耕地面積62033畝,其中土面積35392畝,25度以上的坡耕地為7545畝,水域面積15294畝。至2023年,本鎮完成第一期徵地175000m2的絲綢工業園區,發展桑樹953萬株,共8720.

5畝,現有投產桑約4000畝,且桑樹品種多,良桑程度較高,全年四季可養蠶1萬張,可產繭23噸。

二、太和鎮蠶桑產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隨著我國加入wto,美國、歐洲、印度、日本、南韓及東南來等絲綢消費逐年取消絲綢關稅壁壘及紡織品配額;西部開發,退耕還林,東桑西移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建設啟動,也為本鎮蠶絲產業提供了難得的國內發展機遇。

太和鎮是重慶最適宜蠶桑生產的地區,有絲綢生產傳統習慣,是承擔「百萬擔優質繭」工程鎮。鎮內有兩家絲綢產業的龍頭企業和重慶鄉鎮企業示範園區—太和絲綢工業園和聚龍蠶業發展公司。至2023年,已建成基地村14個,基地社108個,基地規模達7000畝,桑樹953萬株,養蠶1萬張,產優質鮮繭23噸,繭款收入420.

7萬元。其中新建桑園1300畝已初具規模,培育10畝以上業主20戶。

良好的科研機構支撐。西南農大已多次來本鎮講授桑樹栽培及養蠶技術,並基本形成地、人物三落實,有科研物質基礎,2023年試行「一步成園」和紙板方格簇上簇,已取得階段性突破,蠶農特別是現代業主接受面廣、影響深遠,有科技推廣基礎。

健全的服務體系。本鎮已建立蠶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蠶桑技術學校,每村有專職蠶桑技術員,可保證栽桑養蠶新技術的推廣。

優質繭銷售有市場。本鎮繅絲能力達3萬緒,需大量優質繭原料。聚龍公司與蠶農訂有繭收購合同,制定了最低保護價收購**,走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實施了「價外補貼」和「二次返利」政策,蠶農思想穩定,市場銷售無憂。

三、太和鎮蠶桑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規模較小。目前,全鎮形成規模養蠶,初見效益的村只有石埡村、二橋村、鹽溪村、菱角村、樓房村等五個村。一季飼養3張蠶種以上的農戶佔全鎮蠶農的10%,

缺乏規模效益。二是業主推進程式遲緩。現雖有業主20多戶,但年均養蠶20張以上的只有4戶。

三是桑樹嫁接還不夠普及。全鎮從2023年開始發展桑樹953萬株,其中已嫁接的不足70%。四是市場秩序較亂。

目前,由於蠶繭市場管理缺位,相關政策落實難以到位、市場准入把關不嚴以及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打擊乏力,一證多點、無證收購現象較為普遍,使得蠶繭收購難以體現優質優價和劣質劣價。五是經濟效益較差。我鎮30%的桑樹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發展的多邊桑、低產桑,桑葉產量、質量不高,畝桑產繭量低,經濟效益難以提高,新桑園由於投入資金少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嫁接改良率低,難以發揮作用。

與此同時,還存在著發展滯後,技術落後,推廣乏力等問題。四、基地建設的保障措施及建議

1、**轉變職能。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標,全面貫徹「****」重要思想,切實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本著「小**大服務」的原則,大力整治、改善、發展軟硬環境,以優惠的政策、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為優質繭基地建設提供廣闊的空間。

2、建立桑蠶業產業化經營機制。用發展工業的理念謀劃桑蠶的發展,辦好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桑蠶產業化。抓好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提公升桑蠶科技含量,帶動桑蠶產業化,帶動桑農致富。

圍繞桑蠶辦工業,辦好工業促桑蠶業。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工廠」的經營模式,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走產業化道路,建立利益共享機制,企業與蠶農結成魚水關係,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農工貿一體化,規範市場秩序,進行有序的市場競爭。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將優質繭基地建設落到實處,加強鎮情和蠶桑發展的宣傳必不可少,將基地建設方案及目的、意義宣傳到田間院壩,使致富前景家喻戶曉,激發農戶的建園熱情。只有廣大農戶自覺接受和參與優質繭基地,基地建設才有落實的土壤。

4、推進業主示範,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農業產業化是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培育蠶桑業主,就是培育優質繭基地的個體規模。規模出管理,規模出效益,方可充分體現產業化的競爭和效益優勢。

5、創新土地流轉機制,為基地建設鋪路搭橋。根據渝委發[2003]6號檔案精神,充分享受用活「百鎮工程」的土地優惠政策,積極探索土地置換,整治和流轉的新途徑。

6、實施科技興蠶戰略,提高基地建設科技含量。充分發揮「太和蠶桑技術學校」的科技力量,普及和推廣規模養蠶實用技術,做到人人會栽桑、會嫁接、會修枝整形、會病蟲害防治。大力推廣蠶室蠶具集體消毒,小蠶共育、棚架蠶台育和紙板方格簇具等先進技術。

7、加大技改力度,實現貿工農一體化。大力發展「聚龍蠶業發展****」和鎮內繅絲企業,加強技改力度,加強優質繭基地與公司企業對接,形成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鏈條,走好「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促進蠶桑絲綢產業的和

諧發展。

8、強化技術隊伍、服務網路的建設。搞好生產技術配套服務,實施科技興蠶,提高單產,提高質量,提高效益,關鍵要有一支過硬的科技隊伍和結實的服務方式。當前加強蠶桑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重點是抓好鎮(鄉)、村、社**網路的健全和完善,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改善服務質量,配套相應的政策措施,解決好報酬,確保蠶桑生產技術服務不斷檔、不脫節。

9、不斷加大扶持投入。一是「以工補農」政策:採取每噸幹繭提取一定資金,建立專門發展**,專項用於生產發展,設施裝置改造和新技術推廣等;二是「誰受益,誰負擔」政策:

採取鎮(鄉)、村、社和社員戶幾結合的辦法,多方籌資解決,實行蠶農出大頭,鎮、村、社適當補助,誰受益,誰負擔。三是用好林業政策: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政策與栽桑養蠶結合起來,用好用活退耕還林補助資金,達到調整結構,退耕還林,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增加收益等「一勞多益」的目的。

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工作匯報

2013年6月27日 學校基本情況 太和中學始建於1945年,2008年晉公升為重慶市重點中學。學校現占地160畝,建築面積6萬多平公尺。學校現有學生近6300人,教職工330人。學校辦學方略 21345 發展策略 兩大戰略 名校發展戰略和名師發展戰略 乙個目標 辦群眾滿意教育,育社會有用人才 三大...

重慶市合川區建築企業名單

1 重慶公升廈建設 集團 2 合川區教育建築工程 3 重慶易成建築工程 重慶市三維建築工程 合川區鹽井建築工程 合川區裕華建築工程 重慶市合川區萬通建設工程 重慶市合川區吉安建築安裝工程 合川區川達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合川區龍市建築工程公司 重慶市合川東立建築工程 重慶市合川區古樓建築工程 合...

赴重慶市合川區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陳蘭 根據我縣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5月27日,在縣委政法委的組織帶領下,興仁縣民意調查中心的同志們,赴重慶市合川區進行了觀摩學習。學習期間共計觀摩了 合川區社會管理教育培訓中心 合川區公安局 和 合川區南津街街道 主要領導的分析報告,方法上採取現場看 聽取介紹 面對面交流等方式進行。現將考察學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