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少林寺

2022-12-18 05:27:03 字數 3827 閱讀 9682

各位來賓,我們現在要去參觀遊覽的地方就是中國禪宗發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巨集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闢基建立,因其座落於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

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為「禪宗祖庭」,並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後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裡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武術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區還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2023年,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遊局首批認定為我國目前最高端----4a級旅遊區。

少林寺景區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十方禪院、武術館等主要旅遊景點。

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執事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總面積三萬多平方公尺,為七進建築。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

山門:山門就是少林寺的大門,這是清代建築,一九七五年翻修,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親書,上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一枚。

山門殿台階下兩側的石獅是明代刻立的,即顯示了佛門的氣派,又象徵著鎮邪與吉祥,山門外兩側還有明代嘉靖年間建造的東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門殿佛龕中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們的到來。我們把彌勒佛稱為「端莊莊重山門喜看世間光輝照,笑哈哈迎來人祝福極樂無窮」。

山門殿佛龕後面供奉的是韋馱菩薩,人稱**金剛,它手持金剛寶杵,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天王殿我們現在看到是第二進建築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築於2023年被石友三燒毀。這是2023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福人間。

人們根據四大天王的組合特點,寓意「風調雨順」。

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築,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2023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這是2023年重建的。該殿是面闊五間的重簷歇山式建築。

殿內正中供奉的為現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為過去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山牆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牆後壁懸塑的是觀世音。。另外,在該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下還有麒麟雕像,預示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於2023年,2023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於2023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台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曆年鑄造的,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為接待賓客的場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遊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的鐘為元代鑄造,此鐘只能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

達摩亭又稱立雪亭。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

說起達摩亭還有乙個動人的故事。據佛教經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後,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並不灰心。

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後,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乙個夜晚,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神光依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後,見神光站在雪地裡,就問他:

「你站在雪地裡幹什麼?」神光回答說:「求師傅傳授真法。

」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證,並為其取名為「慧可」。我們現在所說的「衣缽真傳」的成語故事即源於此。「斷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為禪家所傳誦。

同時,為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為「立雪亭」。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去參觀少林寺最高的大殿,當然也是最珍貴的殿堂。

千佛殿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後一座建築,又名毗盧閣,殿高20餘公尺,面積300餘平方公尺,是寺內的最大佛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毗盧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龕上懸掛的「法印高提」匾額是清乾隆皇帝御書,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上是明代繪製的500羅漢朝毗盧大型彩畫,出自明代無名畫家之手畫意精美,設計大膽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我們往地上看,殿內磚鋪底面上有4排48個站樁坑,他們是歷年少林寺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從這些腳坑我們可見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少林寺沿途講解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郵電國旅的導遊員***,很高興能夠陪同大家遊覽少林寺,我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大家提供乙個舒適、愉快的旅程。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援與配和,大家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儘管提出來,我將盡力給予解答和滿足,預祝我們合作愉快,路途順利!謝謝大家!

我想問大家乙個問題:為什麼少林寺這麼出名呢?有兩個原因:

就是「禪」和「武」第一,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禪宗是佛教中的乙個重要的派別,它融合了中國本土的宗教和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內容而形成的,對中國文化有深遠的影響。「禪」,就是安定、排除雜念的意思,禪宗的宗旨就是明心見性,四大皆空。

尤其它提倡平常心,禪宗有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只要心中有佛,行、住、吃、坐、臥都是在修佛。

平平淡淡也是真嘛!

少林寺聞名於世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武術。大家都知道天下武術出少林。中國是武術的故鄉,具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武術形成了南北兩大派,內外兩家,少林武術是被公認的武術正宗之一。

看過《少林寺》這部電影的朋友都知道少林武僧武藝驚人,在一些武俠**中也曾出現過少林派。那麼,少林寺是怎麼形成的呢?它和禪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禪宗主張靜坐修心,坐得久了身體就會困乏。

另外,當時少林寺建在深山密林叢中,經常有野獸出沒,為了能夠防身,強身健體,達摩就創造了一套體操,傳授給**們。現在的武功又融進了各大武術派系的精華,成為名振天下的少林武功,我們今天參觀少林寺,一是領悟「禪」,二是欣賞「武」。相信大家在瀏覽之後不僅對佛教的禪宗有一定的了解,也會學個三招兩式的,因為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吃了少林鹽,都會去打拳。喝了少林水,都會踢踢腿。」

少林寺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具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最初是由印度僧人跋陀在這裡傳授小乘佛教,公元527年,佛祖釋迦牟尼第二十八代**菩提達摩來這裡傳授禪宗,名極一時。少林寺最繁盛的時期是在唐朝。《少林寺》這部電影想必大家都看過,它的故事內容就是根據隋末唐初少林寺的十三棍僧救助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在做了皇帝之後,對少林寺大加封賜,從此少林寺名振四海。

到了宋代它擁有田地1.4萬畝,殿堂5000餘間,明代它擁有僧人2000多名,香火旺盛。清朝末年,逐漸衰敗。

歷史上最慘痛的是在2023年,軍閥混戰中,大軍閥石友三一把火燒了少林寺,大火燒了四十多天,許多建築都被燒毀,今天我們即將看到的少林寺大部分建築是在2023年以後重修的。

各位尊敬的遊客,我們現在已進入了少林寺風景區,沿途看到的中岳嵩山就是由太室山、少室山兩部分組成,少林寺就是因為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中而得名的。大家已經發現了這裡的武術氣息特別濃厚,沿街有許多經營武術器械的商店,剃著光頭的武術學員隨處可見。可是在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乙個人跡罕至的偏僻山村。

自從《少林寺》這部電影公映之後,少林寺就名聲大振,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近年來,我們河南以武會友,每兩年舉辦一次少林國際武術節,吸引海外眾多的武術團體參加.並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旅遊.

同時對宣傳河南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我們現在來到了少林寺的山門前,我們在少林寺活動乙個半小時,到時我們在這裡集中,請大家遵守時間.

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於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 於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台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曆年鑄造的,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 也就...

少林寺導遊詞

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具有多年的行車經驗和嫻熟的駕駛技術,大家盡可放心遊玩。我們將盡力為大家做好服務,如果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都可以提出來,我們盡最大的可能滿足大家的合理要求你們的滿意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預祝大家遊的盡興,玩的開心。俗話說得好,相聚即是緣分!在這裡,希望大家...

少林寺李世民碑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中國禪宗祖庭 少林寺。我是導遊某某某,希望通過我的介紹,能夠讓大家對少林寺有更深的認識。少林寺建立於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95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是名符其實的 千年古剎 寺院因位於嵩山少室山北麓,故名 少林 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歷盡艱辛,來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