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史記貨殖列傳

2022-12-12 09:54:05 字數 4570 閱讀 2127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代書籍中,記述商品經濟者極為鮮見,《史記·貨殖列傳》一篇是絕無而僅有的古代商品經濟史專著。擁有一篇這樣燦爛輝煌的歷史遺產,我們該如何利用它,如何傳承貨殖列傳的文明,貨值列傳中究竟體現了怎樣的經濟思想,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一、《史記·貨殖列傳》簡介

《史記》共有一百三十篇,分五個部分: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總共一百三十篇。本紀是皇帝級別的人,世家是諸侯級別的人,列傳是大臣級別的人或者其他有特色的人,表是世系,書是典章制度。

《貨殖列傳》在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六十九,是整本《史記》的倒數第二篇。最後是「太史公自序」,是全書的序,這樣倒數第二的位置,也可以說是倒數第一。《貨殖列傳》在全書就是倒數第二或者倒數第一的位置,好不容易才擠上了這部不朽名著的尾班車。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是專門記敘從事「貨殖」活動的傑出人物的傳記,也是反映司馬遷經濟思想和物質觀的重要篇章。「貨殖」是指謀求「滋生資貨財利」以致富,即利用貨物的生產與交換,進行商業活動,從中生財求利。司馬遷所指的貨殖,還包括各種手工業,以及農、牧、漁、礦山、冶煉等行業的經營在內。

全文主要是為春秋末期至秦漢以來的大貨殖家,如范蠡、子貢、白圭、猗頓、卓氏、程鄭、孔氏、師氏、任氏等作傳。通過介紹他們的言論、事蹟、社會經濟地位,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重要經濟地區的特產商品、有名的商業城市和商業活動、各地的生產情況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敘述他們的致富之道,表述自己的經濟思想,以便「後世得以觀擇」。太史公認為,自然界的物產是極其豐富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商業發展和經濟都市的出現是自然趨勢,人們沒有不追求富足的。

他主張應根據實際情況,任商人自由發展,引導他們積極進行生產與交換,國家不必強行干涉,更不要同他們爭利。這集中反映了他反對「重本抑末」,主張農工商虞並重,強調工商活動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肯定工商業者追求物質利益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突出物質財富的占有量最終決定著人們的社會地位,而經濟的發展則關乎到國家盛衰等經濟思想和物質觀。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司馬遷就能注意社會的經濟生活,並認識到生產交易和物質財富的重要性,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二、《史記·貨殖列傳》的產生

《太史公自序》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之於時而息財富,智者有採焉。作《貨殖列傳》」。

這十分明確而簡要地道出了寫作本篇的動機與主旨。正史裡除了帝王便是官,一般小人物難以入史書。商人在舊時是被歧視的,中國傳統文化把俸祿視為天經地義,把當官獲取的富貴視為榮耀,而歧視商人的智慧型致富。

對商人不但歧視,還要限制和打擊。司馬遷為商人立傳,開史家先河。《貨殖列傳》的產生源於司馬遷勇於探索的求實精神,司馬遷有遊歷全國各地的經歷,遇到了很多人,當然也包括很多貨值家,為他寫作《貨殖列傳》提供了基礎。

三、《史記·貨殖列傳》中的經濟思想

1.《貨殖列傳》中的唯物主義觀

對於滿足人民物資生活需要這個問題司馬遷認為人類對衣食住行的物質需要是客觀存在、自然形成、長久起作用的。他在《貨殖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話:「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慾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世有貧富,人皆逐利,求富患貧是人之常情。「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千乘之主,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何況是普通編戶之民呢?「賢人深謀於廊廟,論議朝廷,守信死節隱居岩穴之士設為名高者安歸乎?歸於富厚也。

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賈歸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求富,是人們的本性,不用學習,就都會去追求。

司馬遷還提出物質生活的享受和提高,是人們所普遍要求的,是客觀必然的。隨著社會向前發展,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的慾望越來越難以滿足。這與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觀點是一致的。

2. 《貨殖列傳》中的自然經濟觀

天下養天下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農家種地,地不同而作物不同,山澤有礦產林漁之利,工匠成器,商賈往來,南方有丹沙珠璣,北方多馬牛羊鐵,一切皆是自然形成,物價也有它或貴或賤的自然的節奏。司馬遷認為對待社會經濟活動,首要一條是順其自然,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會發生好結果的,違反經濟條件客觀支配作用的任何企圖都不會有什麼效力,必須順應這種客觀條件的發展趨勢。司馬遷對於物價有它貴賤的自然節奏,反應了在市場自由調節下的**機制,展現了他的完全市場經濟主張,體現了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對商品經濟的調節。

3. 《貨殖列傳》中的科學發展觀

司馬遷認為,貧與富,若排除了社會因素,僅從自然形成的角度看,則不存在予奪,關鍵在於巧與拙。或貧或富,沒有誰能剝奪或施與,但機敏的人總是財富有餘,而愚笨的人卻往往衣食不足。要想用於財富,就要變的機敏,就要因地制宜,化不利的條件為有利因素,充分利用身邊的條件,使它達到效用最大化。

越王勾踐能使越國富強,與乙個叫「計然」的人的經濟主張有關。計然看出了當時的一些生產的和經濟的規律,比如,天象與農業水旱豐歉的關係,要早作**,比如,農業有「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的現象,也要早備措施,還要有「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的策略。穀賤傷農,穀貴病商,都不好,要調節在適當水平,比如**「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這樣達到農商俱利,令貨幣「行如流水」,經濟自當繁榮。

總之,要有一系列經濟措施。司馬遷沒有說用這些智力,就不符合他的「自然經濟觀」,他並不排斥依據規律對生產和經濟有所掌控,這也可算是古代的「科學發展觀」。

4. 《貨殖列傳》中的勞動價值論

司馬遷對物質財富的**問題,正確地提出了形成物資財富的自然物資和人的勞動這兩個要素。貨殖列傳中有一段說:「周書曰:

「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農民不種田,糧食就會缺乏;工匠不做工生產,器具就會缺少;商人不做買賣,吃的、用的和錢財這三種寶物就會斷絕來路;虞人不開發山澤,資源就會短缺,資源匱乏了,山澤就不能進一步開發。

農、工、商、虞這四個方面,是人民衣食的**,人們必須不斷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對於農、工、商、虞這四個方面,人人各司其職,負責社會生活所需物品的不同領域,也體現了司馬遷的社會分工的觀點。

5.經濟與政治、文化、道德的關係

姜太公在惡劣的條件下發展生產,大興貨值之事而逐漸富強,使得東海、泰山之間的諸侯們都去朝拜齊國。後來齊國中途衰落,管仲重整太公的政策,大興貨值之事而振興齊國。越王勾踐聽了計然的建議,從事貨值之事,終於報仇雪恥,滅掉吳國,等等這些都說明了貨值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經濟財富對政治功業具有重大影響。

子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儒商,他開始在孔子那裡學習,後來開始經商,是孔子七十多個高徒中最富有的。孔子的揚名天下,得益於子貢的支援,以此來說明從事文化、教育這些事業,經濟實力的支援是乙個必要條件。

糧倉充實了,百姓就會懂得禮節;衣食豐足了,百姓就會知道榮辱。禮產生於富有,而廢棄於貧窮。因此,君子富有了,就喜好去做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會隨心所欲地做他能做的事。

人富有了,仁義就會依附於他。禮節、仁義這些德性,是以安定的生活與財富為基礎的,有了財富,才能發揮出仁心義行。因此,經濟是道德的前提基礎。

四、《貨殖列傳》的寫作手法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貨殖列傳》作為《史記》中的一篇文章,記錄的只是通史中的某個時代。《貨殖列傳》按照時間先後順序記錄了從西元前五世紀初的春秋季年到前2世紀末的武帝元鼎年間約四百年的歷史。本文的主要寫作手法是由社會經濟背景入手,進而為貨值家立傳並闡述經濟思想。

本文主要利用舉例的方法,以大量的大貨殖家,如范蠡、子貢、白圭、猗頓、卓氏、程鄭、孔氏、師氏、任氏等為例,通過介紹他們的言論、事蹟、社會經濟地位,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重要經濟地區的特產商品、有名的商業城市和商業活動、各地的生產情況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敘述他們的致富之道,表述自己的經濟思想。

五、《貨殖列傳》的後世評價

此傳記天時、地理、人物、風情,歷歷如畫。雖屬說理文章,讀來卻頗有興味。史公之識,卓絕千古;史公之筆,精妙絕倫。

總攬全文可見,傳中人物各具特色,各懷其才;篇中敘事行雲流水,自然流暢;文中說理鞭辟入裡,無懈可擊;全篇辭章奇傳雄渾,波瀾壯闊。可謂博大精深,渾然一體,實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璀璨奪目的光輝篇章。

司馬遷的財富觀是非常現實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記述了許多富商大賈的傳奇致富,也記述了一些靠盜墓犯法、賭博惡業發家的人。還有賣漿水致富、磨刀致富、賣小食品致富、獸醫致富的人。

除盜墓賭博之外,司馬遷對這些致富都是肯定的。司馬遷充分體會到財富對人的重要性。中國這塊土地自古養官不養民,官有俸祿,民不但要自食其力,還要抽糧納稅養官。

司馬遷看到這樣的現實:在陸地養五十匹馬,一百六七十頭牛,二百五十隻羊,水中占有年產千石魚的魚塘,山中有千棵成材的大樹……齊魯千畝蠶桑**,等等,乙個人有這樣的資本,財富可以與千戶侯相等。司馬遷把無官職俸祿奉養,也無爵位封邑的收入,但生活富足能與有俸祿封邑的人相比,叫「素封」。

千金之家可以與一地**長官比富,億萬富翁能和國王同享樂。

《貨殖列傳》不僅在寫作方法上比較奇特,更是提出了許多先進的經濟思想,被方家學者稱讚。

六、《貨殖列傳》需要改進的地方

大凡人造之物,絕無盡善盡美,否則,社會就不再需要進步。《貨殖列傳》當然有其不足之處。

前面說,司馬遷對物質財富的**問題,正確地提出了形成物資財富的自然物資和人的勞動這兩個要素。這個觀點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指出的社會財富的創造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的結合相比較,自然有不夠精確的地方;在提法上,司馬遷也只重視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源泉,認為這個源大就富足,小就貧乏,是比較片面的。司馬遷還說到「人富有了,仁義就會依附於他」,過分的強調了財富對人的品德形成的作用,忽視了思想教育的意義。

但是,但在兩千多年前,能夠在全面指出形成財富的兩要素之後,進一步強調勞動的源泉作用,能夠提出這麼多先進的經濟思想,已經十分難能可貴了。

貨殖列傳讀後感

篇一 貨殖列傳讀後感太史公作 貨殖列傳 不拘泥於時,駁斥儒道兩大家有關經濟問題的觀點,大膽提出人類追求財富的合理性,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無論多美好的志向都得有實現的基礎,財富,在很多時候就是我們人生的資本。自從商業產生以後,貧富差距漸漸出現,同時因為有了差距,便生出許許...

《史記 滑稽列傳》學歷案

滑稽列傳 司馬遷 設計者 內容出處 這幾則選文出自現用學案 中國古代文化經典賞讀 之 史記 滑稽列傳 課標要求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積累文言閱讀經驗,培養民族審美趣味,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提公升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

史記滑稽列傳閱讀答案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使群臣喪之喪 為 服喪 b.屬我貧困往見優孟屬 叮囑 c.齎以薑棗齎 購買 d.於是莊王謝優孟謝 感謝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優孟者,故楚之樂人也 有敢以馬諫者 b.馬者王之所愛也 寡人之過一至此乎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