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期末輔導

2022-12-06 02:00:06 字數 4930 閱讀 1085

一、名詞解釋

物質::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印象

實踐: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發展:發展是前進的上公升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生產和舊事物的滅亡。

真理:標誌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謬誤:標誌主觀與客觀不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不正確反映。

價值:客體以自身的屬性滿足主體需要的效用關係。價值是主體性和客觀性

的統一。

生產方式: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謀取方式,即物質生產具體的、歷史的表現形式,它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統一體。

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p.87-88。

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生產力: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改造和影響自然以使其適合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

生產關係: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係

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係的總和。

上層建築: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

資本的原始積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貨幣資本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

自然經濟:為了直接滿足生產者自己或本經濟單位的需要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

商品經濟: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

社會分工:社會勞動劃分和獨立化為不同部門和行業

商品: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剩餘價值:剩餘價值就是由雇傭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用符號m來表示

資本:資本是可以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

資本積累:把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把剩餘價值資本化

壟斷: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乙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進行操縱和控制

經濟全球化:在生產不斷發展.科技加速進步.

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範疇而相互聯絡.

相互依賴的一體化的過程

二、簡答題

簡述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簡述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大創新:唯物史觀、剩餘價值學說

簡述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徵:(1)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理論特徵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2)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集中表現為它的徹底的批判精神。

(3),對任何乙個領域都不是淺嘗輒止。(4)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實踐性為基礎的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屬

簡述規律的含義及其特點:1)規律就是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2)規律具有兩個特點:

①客觀性。規律是運動著的物質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到、是否承認,規律都是客觀存在的,並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②普遍性。

規律不只是在個別的、特殊的事物和現象中存在並起作用,而是在較大範圍和領域內存在並起作用。

簡述唯物辯證法的三條規律:對立統一規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內部和事物之間都包含矛盾的兩個方面,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

事物的運動發展在於自身的矛盾運動,矛盾的鬥爭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一般和個別)統一於客觀事實。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和動力,它貫穿於唯物辯證法其它規律和範疇之中,是唯物辯證法科學體系的實質和核心。

量變質變規律: 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變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產生新質,然後,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量變是質變的基礎和必要的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事物發展的形式和形態。

否定之否定規律: 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的肯定和否定兩方面矛盾鬥爭的結果,是事物自我發展的過程,但是否定並不是全盤拋棄,而是「揚棄」,是克服和保留的統一。新事物否定舊事物然後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發展。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即事物的發展表現為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新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簡述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辯證關係:量變、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和場所的更換。又稱漸變。是事物運動的基本狀態之一,與質變相對。

質變、事物從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事物運動的基本狀態之一。同量變相對。又稱突變。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基本的狀態。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不可能沒有量變,也不可能沒有質變,而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1、 量變是質變的準備 。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只有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引起質變。 2、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不會永遠維持下去,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必然會引起質變,變為另一種性質的事物。

3、 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簡述認識過程中的主體、客體和中介:(1)實踐由主體、客體和中介構成。

主體是從事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具有自然性、社會性和意識性的屬性,有個人主體、集團主體、社會主體和人類主體四種基本形式。客體是主體活動的物件,是進入主體活動範圍的那一部分客觀事物,具有客觀性、物件性、歷史性的屬性,有自然客體、社會客體、精神客體三種基本形式。實踐中介是主體用於客體的工具、手段或程式和方法。

實踐就是以主體、客體、中介為基本骨架在一定環境下進行的動態過程。(2)主體和客體的關係。主體和客體的最基本關係是實踐關係,主要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係;在實踐關係的基礎上,建立起主體和客體的認識關係,即反映和被反映的關係,以及價值關係和審美關係。

主體和客體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主體和客體的對立表現在:在實踐關係中,兩者之間存在著改造和被改造的對立;在認識關係中兩者之間存在著反映和被反應的對立。

主體和客體的統一表現在,兩者互相規定並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實踐是主體和客體對立統一的基礎。實踐就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主體客體和客體主體化的過程。

簡述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這就是認識發展的總過程。

表現了認識的反覆性和無限性。認識過程的反覆性和無限性是指人們的認識過程既不是封閉式的迴圈,也不是直線式的前進,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公升運動。這個運動,從形式上看,表現為認識和實踐的反覆迴圈;從內容上看,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為什麼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的客觀性,不僅在於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而且在於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只有實踐才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觀標準。實踐成為檢驗真理性的標準,是由真理的本質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

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應該是能把主觀同客觀聯絡起來加以比較對照,從而確定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在的東西。而唯一能夠滿足這個要求的,便是人們的社會實踐。因此,通過實踐檢驗人的認識是否與客觀實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觀的確定性,經得起反覆檢驗。

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直接地把指導實踐的認識同實踐產生的客觀結果相比較對照,使真理獲得現實的證據。

談談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關係: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方面。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是辯證統一的。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既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又是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也就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什麼: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社會存在的具體內容有哪些?p.96

簡述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種決定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一定的生產力要求一定的生產關係與它相適應,生產力的性質不同,建立起來的生產關係也就不同。②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改變。

(2)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這種反作用表現為兩種情況:①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的先進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②不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的落後的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其促進與阻礙的程度,又因適合與否的程度而定。

簡述唯物史觀的兩個規律:唯物史觀以研究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物件,揭示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關於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論述的學說

研究社會發展的規律,要把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區分開來:一般規律是在一切社會形態都普遍發生作用的規律;特殊規律首先是指某些社會形態中長期起作用的規律,此外還包括只在某一社會形態中起作用的規律,以及在社會生活中各個不同領域中起作用的規律。這類特殊規律也可叫個別規律,它們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物件,而是各門社會科學的研究物件。

歷史唯物主義和各門具體社會科學的關係,也是既聯絡又相互區別、相互作用的。

簡述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社會基本矛盾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2.

階級鬥爭是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的表現,是階級對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3、革命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動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動力。4、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又一重要動力。

改革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現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會基本矛盾,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有效途徑和手段。5、科學技術作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誌,對於推動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簡述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歷史的創造,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

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廣大勞動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用,行等必須的生活資料.他們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馬原期末複習必考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1 單項選擇題 1 哲學是 理論化 系統化的世界觀 2 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對立的焦點在於 世界本原問題 3 列寧的物質定義揭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 客觀實在性 4 恩格斯認為,全部哲學 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5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

2019《馬原》複習

緒論一 名詞解釋 1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 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充實 豐富和發展。二 問答 1 試結合當前的現實問題,談談我們為什麼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於它的世界觀和方 是科學的,在於它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馬原課後感想

或許,大多數人在小時候都曾被這樣要求過 你應該做什麼,你不應該做什麼。這是父母長輩們所給予的要求,亦是這個社會的要求,充滿了嚴謹與忐忑,但我們在接受的同時,卻又往往不自覺得想要去抗拒這些,因為這不是我們自己所喜歡去做的。這在長輩們看來是一種叛逆,是所應該改變的,其實不然,這是我們內心想法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