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巫婆」再現時

2022-12-03 16:57:02 字數 3010 閱讀 7524

2023年獲得江乾區教育案例二等獎

利用幼兒「泛靈」心理進行教育

主題內涵:

幼兒園教育《綱要》提出:「幼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案例中教師運用幼兒「泛靈」心理開展教育活動,從開始的現象到後來對事物本質的引導,更能體現必須「尊重幼兒」!

案例背景:

為迎接「六一」兒童節,袁老師精心地為小班的小不點兒們編排了童話劇:「七個小矮人」。通過排練之前的熟悉準備工作——看「七個小矮人」的童話劇、聽媽媽講「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以及親子遊戲「七個小矮人」等等的活動,孩子們對童話劇「七個小矮人」有了一定的認識,都知道「巫婆」不好。

排練時積極性也非常高、角色扮演十分地到位,將小矮人的天真可愛、公主的漂亮大方、巫婆的小心眼富有心計等等的鮮明性格塑造得形象又生動,大家都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中……

案例描述:

又一次的排演開始了,各角色的扮演還是老師先前根據每位孩子的能力指定的,各自的神情是既興奮又不乏嚴肅,只有扮演「巫婆」的敏敏似乎不太開心。輪到「巫婆」上場了,只見敏敏磨磨蹭蹭遲遲不見有什麼動靜。老師催了好幾次,最後她索性「哇——」地一聲哭了,別的孩子還乙個勁地說她不好,這樣敏敏哭得更傷心了。

事後老師了解緣由:自從敏敏扮演了「巫婆」這一角色後,有小朋友說她是「巫婆」是「壞蛋」。為此老師重新請孩子們**「七個小矮人」的錄象,著重引導他們觀察劇中的「巫婆」,再請孩子們模仿「巫婆」,告訴大家這樣只是表演,是在演戲,你演了「巫婆」並不是真的會變成「巫婆」變成「壞蛋」;接著又啟發孩子:

「巫婆」知道公主是世界上最漂亮美麗的女孩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她做了什麼動作?

說了什麼話?孩子們模仿表演的積極性更高了。老師還將他們的表演攝了像,便於自己的觀察,表演慾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這次「巫婆」的出場更自信了。

分析:在表演遊戲中,孩子常常將一些童話故事、寓言等的外物「靈化」,即把童話故事、寓言中的角色遷移到現實生活中,也就總喜歡扮演一些熟悉的、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角色,而排斥那些「壞蛋」角色。常常帶著「因為我喜歡這個角色,所以我愛演」「因為我不喜歡這個角色,所以我不想演」的想法。

在童話劇「七個小矮人」的排演過程中,孩子們將劇中的「巫婆」靈化了,認為「巫婆」是「壞蛋」,所以扮演「巫婆」的同伴敏敏也是「壞蛋」是不好的。把在劇中的這種特殊的情緒、情感帶到了實際的生活中,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活動。面對這種因缺少辨別能力而導致的錯誤行為,又是針對情感需要的,更應選擇正確的方法,在不傷害幼兒自尊的前提下進行引導教育。

而教師一開始的角色分配,對於小班孩子而言雖然說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困難,但該童話劇他們已熟悉,更何況故事的情節、人物的對話以及角色的扮演他們已有了體驗,就更需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來自主選擇角色;當老師察覺孩子的表情不尋常時應該是馬上詢問、了解事出緣由,而不是乙個勁地催著要孩子去完成你所給的任務,最後再次讓不正確的評價發生、孩子的心理再次受到打擊。我們都知道幼兒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時期,我們應更注重幼兒健康心理的教育,培養其自尊、自信、自主、獨立性、社會交往能力與創造性等。後來教師的引導:

讓孩子在表演遊戲中理解表演的實質,在理解角色特點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並在自由表達和創造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努力。這些是值得肯定的。

思考:一、 利用「泛靈」心理進行教育還應指導孩子學會人物識辨、物物識辨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為有生命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幼兒能把「死板的物體生命化,而把心理世界物質化」。在他們心目中,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幼兒的「泛靈」心理是幼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心理傾向,不同於**藝術中的「擬人化」。

當然「泛靈」心理是一種意識發展不充分的表現,可以利用,但是不應有意識地促成孩子的「人物混淆」。在此「靈化」了的外物是指童話劇「七個小矮人」,引導孩子同情弱小的公主、不做像「巫婆」這樣的人是教師的初衷。採用這種教育手段,比起向孩子講解深刻的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用「小矮人」幫孩子樹立形象,直觀生動地使孩子得到了審美教育,又有利於孩子社會化行為和初步道德感的培養。但因孩子思維力及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經驗限制,不可能從本質上去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內涵以及事物與人、事物與事物、人與人之間種種複雜的關係,只能不自覺地從自我出發、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出發去認識他人、理解他物,從而造**、物混淆的情況。因此教師在運用「靈化」了的外物對幼兒進行教育時,還應指導孩子學會人物識辨、物物識辨。

後來教師引導的表演實質,促成孩子從本質上去認識事物,能使孩子的意識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二、 把握作品、避免負遷移,讓積極的情緒、情感調節思維活動

從遷移結果上看,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可使學習的時間、次數減少或增加學習深度、學習量,得到「觸類旁通」的效果;而負遷移則可能對學習的效率和準確性產生消極影響或增加學習時間和次數。本案例中孩子將「巫婆」的角色遷移到同伴身上是一種負遷移的表現,這種負遷移導致的結果很顯然不僅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了極大的挫傷,而且對他們正確地學習表演遊戲、理解表演遊戲的實質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根據皮亞傑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理論,2——4歲幼兒處於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是自我中心的,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緒、情感影響;同樣消極的情緒、情感則會影響思維的程序和方向。

總之,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正確把握來自幼兒的資訊。

尊重就是讓幼兒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尊重就是不把**的要求強加於幼兒,而是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相信幼兒有自己的見解。尊重對於幼兒來說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幼兒終究是要走向獨立的,不會的鼓勵他們試著、學著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大膽放手、方法上因勢利導。本案例中,教師若一開始請孩子自主選擇角色扮演、帶頭積極地參與遊戲,把「巫婆」這一性格形象鮮明地塑造出來,孩子也不會排斥這反面角色,傷害敏敏參加遊戲的積極性。教育家蒙台梭利說過:

「教師的作用在於觀察兒童、引導兒童。」本例中教師若發現敏敏情緒不尋常時及時了解緣由,並引導認識表演的本質,也就不會對敏敏的心理造成傷害了。重視來自每個幼兒的資訊,挖掘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並採用相應方式作出相應的反饋,可促進幼兒的進一步發展。

1、 莫雷主編 《教育心理學》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資料核字(2002)第031200號。

2、 劉金花主編 《兒童發展心理學》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7.6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資料核字(1999)第3238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