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藝術的概述

2022-12-02 14:45:03 字數 2902 閱讀 9506

巴洛克(baroque)一詞本義巴洛克原指不規則的,怪異的珍珠,在當時具有貶義,當時人們認為它的華麗、炫耀的風格是對文藝復興風格的貶低,但現在,人們已經公認,巴洛克是歐洲一種偉大的藝術風格。

古典主義者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只是到了後來,才對巴洛克藝術有了乙個較為公正的評價。巴洛克藝術產生於16世紀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紀,進入18世紀,除北歐和中歐地區外,它逐漸衰落。巴洛克藝術最早產生於義大利,它無疑與反宗教改革有關,羅馬是當時教會勢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羅馬興起就不足為奇了,可以說,巴洛克藝術雖不是宗教發明的,但它是為教會服務,被宗教利用的,教會是它最強有力的支柱。

概括地講巴洛克藝術有如下的一些特點:首先是它有豪華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種激情的藝術,它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三是它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四是它很關注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五是它的綜合性,巴洛克藝術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例如在建築上重視建築與雕刻、繪畫的綜合,此外,巴洛克藝術也吸收了文學、戲劇、**等領域裡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著濃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題材在巴洛克藝術中占有主導的地位;七是大多數巴洛克的藝術家有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如在一些天頂畫中,人的形象變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紋。當然,一些積極的巴洛克藝術大師不在此例,如魯本斯、貝尼尼的作品仍然和生活保持有密切的聯絡。

[編輯本段]【巴洛克藝術的起源】

巴洛克一詞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影響很大。義大利b.克羅齊等人認為源出於baroco,原本是邏輯學中三段論式的乙個專門術語;另一說認為源出於葡萄牙語baroco或西班牙語barrueco,意為各種外形不規則的珍珠,引申為「不合常規」。

17世紀末葉以前最初將巴洛克運用於藝術批評,泛指各種不合常規、稀奇古怪,也就是離經叛道的事物,當時有許多人抱持文藝復興時期持續不墜的樂觀精神,另一方面又有許多人過著退隱山林、禁慾苦修的宗教生活,他也是隨著一股退隱避世的潮流逐漸興起的。18世紀用作貶義,一般指稱違背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標準的情況。一直到19世紀中葉都是用於貶義而非藝術風格的名稱。

2023年h.韋爾夫林發表《文藝復興運動與巴洛克》一書,對巴洛克風格作了系統論述,從此確定了巴洛克作為一種藝術風格的概念。20世紀西方學者對巴洛克作了更為深入的研究,賦予它不同的意義,但當做一種藝術風格理解仍是主流。

[編輯本段]【巴洛克藝術之建築】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體現巴洛克的羅馬耶穌會教堂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也有人稱之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築。

手法主義是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誇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建築史中則用以指1530~2023年間義大利某些建築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

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乙個聖龕,由哥德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公升起一座穹窿頂。

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教堂立面借鑑早期文藝復興建築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斯聖瑪麗亞小教堂的處理手法。正門上面分層簷部和山花做成重疊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門兩側採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兩側作了兩對大渦卷。這些處理手法別開生面,後來被廣泛仿效。

巴洛克風格打破了對古羅馬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的盲目崇拜,也衝破了文藝復興晚期古典主義者制定的種種清規戒律,反映了嚮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富麗堂皇,而且能造成相當強烈的神秘氣氛,也符合天主教會炫耀財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築從羅馬發端後,不久即傳遍歐洲,以至遠達美洲。

有些巴洛克建築過分追求華貴氣魄,甚至到了繁瑣堆砌的地步。

從17世紀30年代起,義大利教會財富日益增加,各個教區先後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由於規模小,不宜採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為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

巴洛特式的聖卡羅教堂

等單一空間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典型例項有羅馬的聖卡羅教堂,是波洛公尺尼設計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欖形,周圍有一些不規則的小祈禱室;此外還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與天花裝飾強調曲線動態,立面山花斷開,簷部水平彎曲,牆面凹凸度很大,裝飾豐富,有強烈的光影效果。

儘管設計手法純熟,也難免有矯揉造作9之感。17世紀中葉以後,巴洛克式教堂在義大利風靡一時,其中不乏新穎獨創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過分的建築。

教皇當局為了向朝聖者炫耀教皇國的富有,在羅馬城修築寬闊的大道和巨集偉的廣場,這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風格開闢了新的途徑。

17世紀羅馬建築師豐塔納建造的羅馬波羅廣場,是三條放射形幹道的匯合點,**有一座方尖碑,周圍設有雕像,布置綠化帶。在放射形幹道之間建有兩座對稱的樣式相同的教堂。這個廣場開闊奔放,歐洲許多國家爭相仿效。

法國在凡爾賽宮前,**在彼得堡海軍部大廈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廣場。傑出的巴洛克建築大師和雕刻大師伯尼尼設計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幹柱廊環繞,整個布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

巴洛克建築風格也在中歐一些國家流行,尤其是德國和奧地利。17世紀下半葉,德國不少建築師留學義大利歸來後,把義大利巴洛克建築風格同德國的民族建築風格結合起來。到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築藝術成為歐洲建築史上一朵奇葩。

德國巴洛克風格教堂建築外觀簡潔雅緻,造型柔和裝飾不多,外牆幹坦,同自然環境相協調。教堂內部裝飾則十分華麗,造成內外的強烈對比。著名例項是班貝格郊區的十四聖徒朝聖教堂、羅赫爾的修道院教堂。

十四聖徒朝聖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廳和聖龕做成三個連續的橢圓形,拱形天花也與此呼應,教堂內部上下布滿用灰泥塑成的各種植物形狀裝飾圖案,金碧輝煌。教堂外觀比較平淡,正面有一對塔樓,裝飾有柔和的曲線,富有親切感。

中國書畫也能巴洛克

字畫裝裱並非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多種不同元素不同風格的混搭裝飾已成為人們逐步接受的新鮮事物。中西方文化相互滲透,歐式風格的裝裱與中國傳統繪畫已不再是完全衝突的個體,改革創新將他們融合和相互借鑑必然會成為乙個極強的 衝擊波 一提到文藝復興,人們腦海所浮現的必定是天主教大教堂的華麗,巴洛克風格古城堡的莊...

小班藝術《波洛克的畫》

小班健藝術活動 走近波洛克 一 活動目標 1 欣賞波洛克的畫,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作品的認識和感覺。2 體驗大膽玩色的樂趣。二 活動重難點 重點 欣賞波洛克的畫,了解其自由灑脫的特點和大膽玩色的方式。難點 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作品的認識和感受。3 活動準備 波洛克作畫的 片段。幼兒用書第3冊第16 ...

什麼是洛可可風格,它和巴洛克風格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洛可可風格,它和巴洛克風格有什麼區別?洛可可風格家裝效果圖什麼是洛可可風格?洛可可風格是一種裝飾藝術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對於府邸的形制和外形上也有相應特徵。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流行於法國貴族之間,是在巴洛克裝飾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可可風格家裝效果圖洛可可風格有什麼特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