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抗震牆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

2022-11-26 09:48:02 字數 1587 閱讀 6473

作者:葉新金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23年第16期

摘要:通過對房屋結構易損性分析,對其結構選型與抗震設計中的建築體型、結構構造及改善框架柱和上部磚房抗震效能等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抗震牆;構造措施

1 前言

底框結構是我國現階段經濟條件下特有的一種結構,從抗震上講它是一種不合理的結構形式,但限於我國當今的經濟發展水平,目前還無法取消,因此在我國內地及廣大中西部地區臨街建築中仍普遍採用。其具有「頭重腳輕」、「上剛下柔」的特點。結構設計中抗震牆如何設定,有時需要反覆計算,多次與建築專業協調。

由於底部框架抗震牆磚房是由鋼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牆和上部磚房兩種承重和抗側力體系構成,這兩種抗側力體系在抗震效能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類結構的結構選型與抗震設計較為複雜。臨街建築採用這類結構,底部臨街一側常不設定抗震牆或設定的數量較少,而另一側則設定的數量較多,造成結構的質心與剛度中心不一致,**時引起較為嚴重的扭轉效應,加劇了**的破壞作用。通過對這類房屋結構易損性分析,結合歷次的震害資料及設計實踐,可對其結構選型與抗震設計中的建築體型、結構構造及改善框架柱和上部磚房抗震效能等問題進行了研究。

2 抗震構造措施

底部框架--抗震牆磚房的磚砌體和混凝土結構部分除應分別滿足多層磚房和多層混凝土結構房屋的有關構造措施外,還應滿足下列要求。

2.1 上部磚混層構造柱和圈樑的設定及其構造

底部框架一-抗震牆磚房的上部磚混層應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當採用裝配式樓蓋時,各層均應設定必要的圈樑,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2.1.1 構造柱和圈樑的設定部位:

磚混過渡層各橫牆(軸線)與內、外縱牆(軸線)交接處及門窗洞口處均應設定構造柱,且每軸線均設定圈樑;其它磚混層應根據房屋的總層數按抗震規範中多層磚房的規定設定。2.1.

2 構造柱的截面尺寸宜採用300 mm×300mm,且不應小於240 mm× 240 mm;圈樑的截面尺寸宜採用240 mm ×300 mm,且不應小於240mm× 240mm。2.1.

3 構造柱的縱向鋼筋不宜小於4φ4,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00mm(柱上、下端500mm範圍內為100mm),箍筋直徑應≥8;圈樑的縱向鋼筋不宜小於4φ10,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00mm。2.1.

4 構造柱應與每層圈樑連線,或與現澆板可靠拉結。2.1.

5 磚混過渡層構造柱縱筋在相鄰框剪層柱(粱)內錨固長度:單元四角處≥40 d,其餘部位≥35 d,或在柱(梁)內留出短筋與過渡層構造柱縱筋搭接,搭接長度≥1.2倍錨固長度。

當構造柱與框架梁連線時,粱的相應部位應採用間距100mm、直徑≥8的箍筋加強。2.1.

6 構造柱與牆連線處宜砌成馬牙槎,先砌牆,後澆柱,並應沿牆高每隔500mm設2φ6拉結鋼筋,鋼筋伸人牆內不宜小於1 m。2.1.

7 磚混過渡層的外縱牆窗台以下應每隔500mm設定通長的2φ6鋼筋,並在窗台標高處設定600mm、厚240mm寬的配筋砂漿(或混凝土)帶,砂漿強度等級應≥m7.5(混凝土強度等級應≥c20),鋼筋宜採用2φ10,且應錨入兩側的構造柱內;另外,過渡層牆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於m7.5。2.1.

8 上部的承重牆和厚度不小於240mm的自承重牆,其中心線宜與底部的框架梁、抗震牆的軸線相重合;構造柱宜與框架柱上下貫通。2.1.

9 為了改善房屋的整體抗震效能,應盡量減輕上部結構的重量,如採用空心磚、加氣混凝土砌塊等。

砌體結構房屋與抗震

摘要 砌體結構根據就地取材的原則,有蒸壓和燒結的實心磚和多孔磚。砌體結構的抵抗變形的能力小,抗震效能差。為滿足砌體結構抗震效能的要求,需要提高砌體結構的抗震效能。關鍵詞 砌體結構抗震 砌體結構抗震砌體結構房屋在設計上,優先採用橫牆承重或縱橫牆共同承重。砌體結構要使 作用的影響降到最低,必須在結構上剛...

1 9剪力牆結構抗震構造

3 抗震牆豎向 橫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宜大於牆厚的1 10。三 剪力牆的軸壓比限值 隨著建築結構高度的增加,抗震牆底部加強部位的軸壓比也隨之增加,統計表明,實際工程中抗震牆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的軸壓比已超過0.6。影響壓彎構件的延性或屈服後變形能力的因素有 截面尺寸 混凝土強度等級 縱向配筋 軸壓比...

砌體填充牆對框架結構的抗震分析

摘要 框架結構中砌體填充牆對於整個框架結構的受力效能的影響不可忽略。在工程設計中,對框架填充牆的受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詳細分析了各種受力條件下填充牆對框架的影響,並提出了措施和建議。關鍵詞 框架 填充牆 一 前言 框架結構中有砌體填充牆,填充牆將整個框架劃分為不同的開間和不同的功能區,填充牆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