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四川流動人口現狀及其影響研究

2022-11-23 11:30:06 字數 5223 閱讀 5112

2012-06-18

統計報告[2012]第013期

人口流動,作為人類活動的基本行為,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環境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四川人口的流動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其人口流動變化更趨複雜,規模不斷增大,在人口發展中的作用,特別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被**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因此,認真研究四川人口流動狀況,對於引導人口有序流動,促進四川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現狀及特點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實施細則,流動人口是指居住本戶,戶口在其他鄉(鎮、街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和戶口在本戶,離開本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外出人口。縱觀四川流動人口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流動人口的分布特點

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四川省共登記外來半年以上人口1173.52萬人。其中,省內1060.

66萬人,省外112.86萬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2091.

37萬人。其中,省內1040.82萬人,省外1050.

55萬人(見圖1)。四川流動人口分布特點主要表現如下。

圖1、四川人口流動示意圖

1.地域分布以經濟發達地區最多

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四川外出半年以上人口,省內佔49.77%,省外佔50.23%。

分市、州看,流入人口最多的為成都市,佔四川省流入人口總數的38.62%,其次為綿陽市,佔6.10%。

最少的阿壩僅佔0.94%。其餘各市、州流入人口所佔比例都在1個百分點以上。

在流出省外人口中,全國30個省、市、區都有四川人口。最多為廣東,佔36.88%,其次為浙江,佔12.

66%。即使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新疆、**,也分別佔3.94和0.

90個百分點。在四個直轄市中,四川人口流入最多的為重慶市,佔5.45%,上海市和北京市分別為4.

71%和3.45%。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從省內到省外,從漢族地區到少數民族聚居區,到處都有四川流出人口的足跡。

可以說在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下,凡是有條件、能賺錢的地方,都有四川流動人口存在,而流動人口的流向多集中在省內大中城市和農村集鎮、省外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和大城市。見表1。

2、城鄉分布以城鎮為主

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在省內流動人口中,有55.8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街道;31.52%的流動人口居住在城鎮的居委會;12.

66%的流動人口居住在鄉村。其中,有9.91%的人口在鄉村之間流動,有2.

75%的人口在城鎮之間流動。從人口流動原因來看,在鄉村之間流動的人口,主要是婚姻嫁娶;在城鎮之間流動主要是拆遷搬家、戶口寄掛等引起的人戶分離所致。

資料**: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機器彙總資料

(二)流動人口的構成特點

1、年齡構成上以青壯年為主

我國現階段的人口流動從本質上說是勞動力的流動。2023年人口普查資料表明,四川流動人口中、青年佔絕大部分。15~29歲流動人口佔流動人口總數的34.

47%,30~39歲佔19.94%。15-44歲之間的青壯年勞動力成為流動人口的主流,所佔比例高達64.

17%。年齡構成輕是流動人口最突出的特徵之一。

2、性別構成上男性多於女性

流動人口的性別構成突出表現為男性多於女性,男性流動人口佔流動人口總數的54.34%,比女性高8.67個百分點。

但在區域分布上其差異程度有所不同,省內男性佔51.64%,女性佔48.36%,男性佔比較女性多3.

28個百分點。流出省外的人口,男性佔57.01%,女性佔42.

99%,男性佔比較女性高14.02個百分點。男性流動人口佔比省外比省內高,是由於在省內流動人口中,婚姻嫁娶引起的人口流動占有一定比例,在5.

58%的婚姻嫁娶人口中,女性佔73.42%。其他如隨遷家屬、投親靠友、學習培訓等引起的流動人口,女性佔比都高於男性。

3、職業構成上以商業服務業為主

從流動人口所從事職業來看,在省內流動人口中,從事商業、服務業人員所佔比例最高,達38.78%。其次為生產、運輸裝置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佔28.

53%。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所佔比例分別只有12.08%和9.

55%。在跨省流動人口中從事商業、服務業人員所佔比例最高,達40.56%。

其次為生產、運輸裝置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佔25.66%。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所佔比例分別只有11.

86%和11.52%。

4、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為主

人口普查結果表明,6歲及6歲以上流動人口受教育程度雖然高於總人口,但都表現為低文化程度人口佔大多數。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超過一半。在省內流動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佔61.

13%。其中,女性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佔比較男性高2.49個百分點;高中僅佔23.

34%。在省外流入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佔54.12%,高中佔20.

01%。,其中,女性較男性低3.23個百分點。

流出省外人口受教育程度略高於省內。見表2。

資料**: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機器彙總資料

(三)流動人口的社會經濟特點

1.經濟上以低收入人群為主

人口流動的誘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經濟原因,因此,流動人口對收入狀況的考慮是人口流動過程中產生問題的重要原因。據四川省統計局2023年2月中旬對來成都務工的外來務工人員工資收入調查,外來務工人員的月均收入(剔除第一次外出務工人員)大多在1000-3000元之間。其中,月均收入在1001-2000元的佔36.

9%,月均收入在2001-3000元的佔34.7%。另據2023年年報統計,成都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0515元,月均2543元。

與此相比,外來務工人員工資收入明顯低於本地職工工資收入,且流動人口以低收入人群為主。流動人口不僅在勞動報酬上存在收入較低的特點,而且收入分布的區域差異也比較明顯。經濟發達地區流動人口月均收入比落後地區高,大中城市流動人口收入高於小城鎮。

2、居住條件較差

流動人口受住房供給條件和需求能力的限制,比起城鎮戶籍人口在住房的可獲得性、住房條件和居住社群環境等方面都相對較差。他們大多數人成為城市社會生活的最底層。據「六普」資料計算,四川省外來務工經商人員中,平均每戶住房間數1.

98間,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4.51平方公尺。分別比四川省城鎮平均水平低2.

46間和10.28平方公尺。租房戶佔57.

02%,是城鎮人口租房戶的3倍;購房者僅佔14.38%,相當於城鎮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大多居住的房屋結構較差,80%居住的房屋為平房、混合結構、磚木結構和其他結構。

另外,還有1.08%的戶沒有住房,有10.00%的戶為住房兼作經營用房。

流動人口中暫、寄住的人口比例高,流動性較大,分布面廣,且較為零散,從城郊農村到市內社群、從平房到樓房,只要有空閒房屋,就會有流動人口居住。流動人口不僅住房條件差,所居住的社群環境也較差。可以說,社群環境越差,居住的流動人口就越多。

這也從另乙個側面反映了流動人口收入和消費水平較低的特點。

3、未婚人口比例高

流動人口的婚姻狀況主要表現為有配偶人口為主,相對於常住人口而言,流動人口未婚比例較高。在省內流動人口中,未婚人口佔15歲及以上流動人口總數的28.93%,有配偶人口佔流動人口總數的66.

39%。省內未婚流動人口所佔比例較省外流入人口低3.83個百分點,省內有配偶流動人口所佔比例較省外流入人口高2.

14個百分點。總的來講是,無論省內、省外,流動人口未婚比例都比常住人口高10個百分點左右。尤其是男性未婚流動人口,省內、省外分別高達30.

94%和37.70%,比常住人口中的未婚男性所佔比例分別高7.74和14.

50個百分點。見表3。

資料**: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機器彙總資料

4、思想素質相對較低

如前所述,流動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基本生活條件差,外出原因大多為務工經商。除此之外,也有投親靠友的、逃避計畫生育的、負案在逃的等幾種型別。據有關部門典型調查,某轄區內被處罰的人員中有60%以上是流動人口。

流動人口已成為城鎮居民中刑事和治安案件的高發群體。

二、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

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總的來講「適者生存」是人口流動的直接動因。根據普查資料顯示,經濟因素是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

(一)人口流動的經濟原因

1、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是形**口流動的前提和基礎

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土地對勞動力的數量需求相對下降,農村勞動力剩餘,成為潛在的隱蔽性的失業人口。加之,耕地逐年減少,農村勞動力逐年增加,隱性失業越來越顯性化。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土地經營規模化,以「公司加農戶」、「農、工、商一體化」等形式的農村新型土地經營形式的出現,使人口與土地資源的矛盾更加明顯,農村勞動力剩餘現象越來越突出。

加之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力不斷弱化,客觀上推動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向城鎮轉移。

2、城鄉、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是促進農村勞動力流動的重要原因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即使在農村,東部農民人均收入比西部要高出許多倍,東部城市居民收入比西部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就更大了。於是,大量剩餘的勞動力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從農村走向城市,從落後的西部流向發達的東部地區,形成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民工潮」。

除此之外,城鎮之間、城鄉之間因工作調動、學習培訓、投親靠友、拆遷搬家等原因也造成了大量人口流動。

3、經濟利益驅動是形**口流動的直接動因

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是農村人口流向城鎮,農業人口流向非農產業的直接動機。如前所述。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農民獲得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支配權,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大幅度增加。

但是由於農用生產資料的漲幅大大高於農產品**的增加,農民從實踐中感到種地同從事其他行業相比效益最低,所以外出「打工掙錢成了農村人口流動的直接驅動力。特別是在貧困地區,這一動機更加明顯。而外出務工經商實際收入遠遠超過在家種地的事實,也產生了巨大的示範效應,更加強化了農村勞動力離開土地,走向城鎮。

(二)人口流動的社會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鼓勵農民自由流動的政策。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各級**把鼓勵農民從事非農產業,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就業、落戶、辦企業,農民跨區域流動和就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之一。實行城鄉統籌,勞動部門不僅管理城市勞動力,也注意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勞動力市場逐漸增多並日益完善,為農民進入城市擇業提供就業培訓、就業指導和有關資訊服務,以及用法律手段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等。同時,隨著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城市各項社會體制的改革也配套進行。這些政策消除了人口流動尤其是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和跨區域流動的障礙,使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成為可能,推動了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動。

加之大眾傳媒的宣傳和農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走出大山,面向市場,溶入城市社會,已成為農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流動人口聯絡制度

育齡婦女管理制度 為加強育齡婦女管理,保證完成與上級簽訂的計畫生育管理合同,經北杏村兩委會研究決定,特制訂本管理制度 一 分工,前孫村計生主任由黃建秀擔任,孫光來任計生組長,龐佰利主管。後孫村由李桂花任計生主任,孫桂華任計生組長並主管。北杏村由王緒琴任計生主任,各生產組長任計生組長,由鄭澤玉主管。今...

流動人口管理方案

六流流動人口免疫預防管理方案 流動人口是指離開戶籍所在地,在另乙個地方長期居住或短期居住滿三個月以上的人員。全區流動人口實行有計畫的預防接種制度,包括有計畫地對流動人口中的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和對傳染病流行地區流動人口進行應急性預防接種。一 我衛生院 做好流動人口計畫免疫工作,並接受上級疾病預防控制...

流動人口培訓《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條例》知識試卷附答案

單位姓名 一 填空題 1.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條例 自起實施。2.條例 立法宗旨是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維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穩定低生育水平。3.條例 第十七條規定 出具婚育證明或者其他計畫生育證明材料 4成年育齡婦女負責查驗婚育證明。5.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實行計畫生育享受的休假包括 6.成年育齡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