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徒手心肺復甦技術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2022-11-22 05:06:06 字數 3937 閱讀 6322

常見提問:

1. 心肺復甦的適應證和禁忌證?適應症:

各種原因致迴圈驟停或呼吸驟停。 禁忌證:(1)胸壁開放性損傷(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臟壓塞(4)凡已明確心、肺、腦功能不能逆轉者。

2. 心肺復甦的有效指徵是?(1)能摸到大動脈搏動(2)臉頰、口唇、甲床和**色澤轉紅(3)出現自主呼吸或呼吸改善(4)散大的瞳孔縮小(5)眼球活動,捷毛反射與對光反射出現(6)ecg有波型改變(7)收縮壓 >8kpa(60mmmhg)(8)肌張力恢復或增高(9)神志意識改變

3. 心肺復甦的注意事項有?(1)復甦過程中頭後仰保持氣道通暢。

(2)人工呼吸時送氣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胃脹氣。(3)確保足夠的按壓頻率和深度,按壓盡量不中斷。(4)按壓時肘肩腕關節成直線,與患者長軸垂直;放鬆時讓胸廓充分回彈,手掌根部不離開胸壁。

4. 心肺復甦的常見併發症有?(1)肋骨骨折(2)胸骨骨折(3)血胸(4)氣胸(5)肺損傷(6)肝脾撕裂傷(7)脂肪栓塞。

5. 心臟驟停有哪些表現?(1)意識突然喪失或伴有短陣抽搐;(2)頸、股動脈搏動消失;(3)呼吸斷續,呈嘆氣樣,以至停止;(4)**蒼白或明顯發紺;(5)心音消失。

6. 終止心肺復甦術的條件?(1)已恢復自主呼吸、心跳;(2)搶救持續30~40分鐘之後,完全無效(被搶救者瞳孔散大固定,心電活動、呼吸不恢復,提示腦及心臟死亡)。

2015最新心肺復甦指南新變化

10月15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在官方**及雜誌(circulation)上公布了《2015心肺復甦指南(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指南針對醫務人員的有何提醒呢?又與此前2010版指南有何變動呢?

以下為「**基礎生命支援和心肺復甦質量(醫護人員bls)」部分供大家學習。

及早識別患者並啟動應急反應系統

2015(更新):一旦發現患者沒有反應,醫護人員必須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現實情況中,醫護人員應繼續同時檢查呼吸和脈搏,然後再啟動應急反應系統(或請求支援)。

2010(舊):醫務人員在檢視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時,也應檢查反應。理由:

此條建議變更的用意是儘量減少延遲,鼓勵快速、有效、同步的檢查和反應,而非緩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胸外按壓的強調事項*

2015(更新):醫護人員應為所有心臟驟停的**患者提供胸部按壓和通氣,無論這是否因心臟病所導致。而且,醫務人員比較實際的做法應是,根據最有可能導致停搏的原因,調整施救行動的順序。

2010(舊):急救人員和院內專業救援人員都可為心臟驟停患者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理由:建議未經培訓的施救者實施單純胸外按壓式心肺復甦,因為這種方式相對易於排程員通過**進行指導。醫護人員理應接受過心肺復甦培訓,才能夠有效實施按壓和通氣。

但是,醫務人員的首要任務,尤其是在單獨行動時,仍應是啟動應急反應系統並給予胸外按壓。心肺復甦的順序可以在某些情況下改變,比如在醫護人員可以快速取得並使用aed時。

先給予電擊還是先進行心肺復甦?

2015(更新):當可以立即取得aed時,對於有目擊的**心臟驟停,應盡快使用除顫器。若**在未受監控的情況下發生心臟驟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時,應該在他人前往獲取以及準備aed的時候開始心肺復甦,而且視患者情況,應在裝置可供使用後盡快嘗試進行除顫。

2010(舊):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發生院外心臟驟停且現場立即可取得aed,施救者應從胸部按壓開始心肺復甦,並盡快使用aed。在現場有aed或除顫器的醫院和其他機構,**心臟驟停時,醫務人員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並且在aed/除顫器可供使用後盡快使用。

以上建議旨在支援早期心肺復甦和早期除顫,特別是在發生心臟驟停而很快能獲得aed或除顫器的情況下。急救人員如並未目擊到院外心臟驟停發生時的情況,則可在開始心肺復甦的同時使用aed或心電圖檢查患者心律並準備進行除顫。在上述情況下,可以考慮進行1分鐘至3分鐘的心肺復甦,然後再嘗試除顫。

凡是有兩名或更多施救者在場的情況,都應在去取除顫器的同時進行心肺復甦。對於院內突發心臟驟停,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援或反對在除顫之前進行心肺復甦。但對於有心電監護的患者,從心室顫動(vf)到給予電擊的時間不應超過3分鐘,並且應在等待除顫器準備就緒的同時進行心肺復甦。

理由:儘管有很多研究對比了在電擊前先進行特定時長(通常為1分鐘到3分鐘)的胸部按壓,和aed就緒後盡快給予電擊兩種情況,但患者預後沒有出現差別。在安放aed電極片的同時應實施心肺復甦,直到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

胸外按壓速率:100至120次/分鐘*

2015(更新):對於心臟驟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鐘100至120次的速率進行胸外按壓較為合理。

2010(舊):非專業施救者和醫務人員以每分鐘至少100次的按壓速率進行胸外按壓較為合理。

理由:建議最低的按壓頻率仍是100次/分鐘。設定120次每分鐘的速率上限,是因為有一項大型的註冊系列研究表明,當按壓速率超過120次每分鐘時,按壓深度會由於劑量依存的原理而減少。

例如,當按壓速率在100到119次每分鐘時,按壓深度不足的情況約佔35%,而當按壓速率提高到120到139次每分鐘時,按壓深度不足的情況佔到50%,當按壓速率超過140次每分鐘時,按壓深度不足的比例達到70%。

胸部按壓深度*

2015(更新):在徒手心肺復甦過程中,施救者應以至少2英吋(5厘公尺)的深度對普通**實施胸部按壓,同時避免胸部按壓深度過大(大於2.4英吋[6厘公尺])。

2010(舊):**胸骨應至少按下2英吋(5厘公尺)。

理由:相比於較淺的按壓,大約5厘公尺的按壓深度更有可能取得較好結果。儘管有關按壓深度是否有上限的證據較少,但最近一項很小的研究表明,胸部按壓深度過深(大於2.

4英吋[6厘公尺])會造成損傷(不危及生命)。如不使用反饋裝置,可能難以判斷按壓深度,並很難確認按壓深度上限。施救者必須認識到,胸部按壓深度往往過淺而不是過深。

胸廓回彈*

2015(更新):施救者應避免在按壓間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壓後使胸廓充分回彈。

2010(舊):每次按壓後,施救者應讓胸廓完全回彈,以使心臟在下次按壓前完全充盈。

理由:胸廓充分回彈即指在心肺復甦的減壓階段,胸骨回到其自然或中間位置。胸廓回彈能夠產生相對胸廓內負壓,促進靜脈回流和心肺血流。

在按壓間隙倚靠在患者胸上會妨礙胸廓充分回彈。回彈不充分會增加胸廓內壓力,減少靜脈回流、冠狀動脈灌注壓力和心肌血流,影響復甦存活率。

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次數*

2015(重申2010版的建議):施救者應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中斷的次數和時間,盡可能增加每分鐘胸外按壓的次數。

2015(更新):對於沒有高階氣道接受心肺復甦的心臟驟停**患者,實施心肺復甦的目標應該是盡量提高胸部按壓在整個心肺復甦中的比例,目標比例為至少60%。

理由:胸外按壓中斷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和通氣等)而有意造成,也可能是無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擾)。胸外按壓比例是指實施按壓的時間在心肺復甦所用總時間中所佔的比例。

可以通過儘量減少胸部按壓時的暫停來增加胸外按壓比例。胸外按壓比例的理想目標尚未確定。設定胸外按壓比例,旨在限制按壓中斷,在心肺復甦時盡可能增加冠狀動脈灌注和血流。

胸外按壓反饋

2015(更新):可以在心肺復甦中使用視聽反饋裝置,以達到實時優化心肺復甦效果。2010(舊):

使用新型心肺復甦提示和反饋裝置可能有效地幫助培訓施救者,也可以將其作為整體策略的一部分,以便在實際進行復甦時提高心肺復甦質量。對於進行足夠胸外按壓所需的多種技能的複雜組合,培訓的重點應為演示精通水平。

理由:技術裝置能對心肺復甦質量進行實時監控、記錄和反饋,包括患者的生理引數及施救者的績效指標。這些重要資料可以在復甦中實時運用,也可以在復甦完成後進行匯報總結,並能用於系統範圍的質量改進專案。

即使對於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要在復甦過程中始終將注意力放在速率、深度和胸廓回彈這三項要點上,同時盡可能減少中斷也是一項複雜的挑戰。一些證據表明,使用心肺復甦反饋可以有效糾正胸部按壓速率過快的情況,還有另外的證據顯示,心肺復甦反饋可以減少胸部按壓時的倚靠壓力。但是,至今為止的研究表明,在實際心臟驟停事件中,使用心肺復甦反饋並未顯示出可以顯著增加良好神經功能預後或提高存活出院率。

延遲通氣

2015(更新):對於有目擊者、有可電擊心律的院外心臟驟停患者,基於優先權的多層急救系統可以借助3個200次持續按壓的按壓週期,加被動給氧和輔助氣道裝置的策略,來延遲正壓通氣(ppv)。

徒手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新增

院內單人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判斷意識 看瞳孔 壓眶 觀察有無反應 無反應 判斷呼吸 10秒鐘 判斷呼吸已停止或呼吸異常 嘆息樣 喘息 通知陪護或他人呼叫醫生到場 看時間 立即置木板於患者身下 解開患者上衣 鬆開腰帶 去枕 迅速確定按壓部位 兩手掌根部重疊放於其上 手指稍向上翹起 肘關節伸直 利用體重和...

徒手心肺復甦流程

高階生命支援流程圖 修訂時間 2003年10月21日 同步電復律流程圖 修訂時間 2003年10月21日 心動過速的處理流程圖 評估病人 血流動力學是否穩定 有無嚴重的症狀或體徵 此症狀 體徵是否是心動過速引起 血流動力學是否穩定 穩定不確定 評估屬於哪型心動過速不穩定 確認引起症狀和體徵的快速心律...

CPR單人徒手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遇到嚴重胸廓畸形 廣泛性肋骨骨折 血氣胸 心包填塞 心臟外傷等,應禁忌胸外心臟按壓 按壓部位要準確,太低可能傷及腹部臟器或引起胃內容物返流,過高可傷及大血管,偏離胸骨則可能引起肋骨骨折 搶救者應根據個人身高及患者位置,採用腳踏凳或跪式等不同體位,以確保按壓力垂直作用於患者胸骨 為小兒行胸外心臟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