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

2022-11-10 19:39:01 字數 1328 閱讀 8967

佩飾舊時江浙一帶端午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鐘、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髮髻,也用以饋送。

《清嘉錄》雲:「(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制為繁纓、鐘、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人。

」健人一說與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雲:「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駱虎狀,婦人皆戴之,」似此則當有驅邪闢疫之作用;一說即古時的步搖,純為婦**飾品(蔡雲《吳獻》注)。兒童頭上還會用雄黃酒畫上乙個「王」豆娘,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

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

《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

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鐘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艾虎,舊時端午節驅邪闢祟之物,也作裝飾品。

我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

能噬食鬼魅,……亦闢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髮際身畔。

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

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闢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戴香包頗有講究。

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緻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

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物件心靈手巧。

端午節習俗

賽龍舟每逢端午節時,我國南方各地都有賽龍舟的習俗。龍舟競渡是我國歷史悠久 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一項傳統的水上競技活動。我國端午龍舟競渡,據史料述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南朝梁代宗懍 荊楚歲時記 載云 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江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 後就相沿至今盛行不衰。龍舟競渡,既...

端午節習俗

一 談話引出課題 端午節習俗 1 關於 端午節習俗 你了解多少?2 對於 端午節習俗 你還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端午節的來歷 飲食文化 文學藝術 民間美術等等 3 把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為下一步作準備。三 學生分組確定研究問題 1 根據問題的類別,學生自由選擇,成立研究小組 互相協調 2 分組討論...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每逢陰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舉行賽龍舟,還要吃粽子 戴香袋 踏青採艾蒿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從古至今一直在沿續著。若說到端午節的來歷,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佞,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秦國趁機進攻楚國,楚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