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複習

2022-10-22 10:00:06 字數 4753 閱讀 6439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複習資料(2011最新)

一、單項選擇題(包括30個小題,共30分)

1.管理者管理的主要資源有:人力資源、原材料資源、機器資源(包括裝置和能源) 、資金資源和資訊資源五類。

2.企業中物流是單向的、不可逆的,而資訊流是雙向的,即有資訊反饋。

3.按資訊穩定性分類,將資訊分為固定資訊和流動資訊兩類。通常將資訊穩定係數在0.85以上的資訊劃成為固定資訊。

4.按決策層次分類,將管理資訊分為戰略資訊、戰術資訊和業務資訊。

5.管理資訊處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的收集、儲存、加工、傳輸和提供五個方面。

6.根據資料和資訊的**不同,可以把資訊收集工作分為原始資訊收集和二次資訊收集兩種。

7.從資訊加工本身來看,可以分為數值運算和非數值處理兩大類。

8.現代企業對資訊處理的要求可歸結為及時、準確、適用、經濟四個方面。

9.edp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管理人員處理日常業務的工作效率,減輕工作負擔,節省人力和降低工作費用。

10.乙個專家系統es有兩個核心組成部分:乙個是存放專門知識的知識庫;另乙個是利用知識庫的知識實現問題求解的推理機。

11.按計算機的規模和效能,計算機可以分為六大類:巨型機,小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個人機,工作站。

12.目前計算機都是由運算器、控制器、儲存器和輸入輸出裝置等五個基本部分構成的。(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13.隨機儲存器(ram),唯讀儲存器(rom)。

14.軟體一般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類。

15.評價計算機效能的指標包括:字長,運算速度,記憶體容量,主頻,訪問週期,匯流排寬度。

16.匯流排是由資料匯流排db、位址匯流排ab和控制匯流排cb三組線構成的。

17.**分為感覺**、表示**、顯示**、儲存**、傳輸**五類。

18.訊號的頻寬就是頻帶的寬度,其單位是赫茲(hz)。

19.資料交換技術包括:專線連線,電路交換和儲存**交換。

20.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包括:資料通訊,資源共享,分布處理。

21.計算機網路從邏輯功能上可以分為資源子網和通訊子網兩大部分。

22.網路傳輸技術可以分為點對點式網路和廣播式網路。

23.網路按覆蓋範圍分為: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lan),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wan)。

24.常見的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有:星型拓撲,環型拓撲, 匯流排型拓撲,樹型拓撲。

25.在區域網中,計算機的相對地位有對等和客戶機/伺服器方式兩種形式。目前絕大多數區域網都採用客戶機/伺服器(client/server)網路模式。

26.網際網路主要由通訊線路、路由器、主機和資訊資源等組成。

27.網際網路的網路互聯通訊協議是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協議。

28.資料庫系統一般由資料庫、計算機硬軟體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使用者(終端使用者、應用程式設計員和資料庫管理員) 四個部分構成。

29.資料庫模式主要分為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兩個方面。

30.模式反映的是資料庫的結構,一旦定義好基本上就不再變動;而例項反映的是資料庫某個時刻的狀態,資料庫的資料是在不斷更新變化的。

31.資料庫系統的**模式中還提供了兩個映像功能:乙個是在物理結構與邏輯結構之間的映像**換)功能;另乙個是在邏輯結構與使用者結構之間的映像**換)功能。第一種映像使得資料庫物理結構改變時邏輯結構不變,因而相應的程式也不變,這就是資料庫的物理獨立性;第二種映像使得邏輯結構改變時,使用者結構不變,應用程式也不用改變,這就是資料和程式的邏輯獨立性。

32.資料模型分為兩類,以人的觀點模擬現實世界的模型叫做概念模型(或稱資訊模型),以計算機系統的觀點模擬現實世界的模型叫做資料模型。

33.實體型之間的聯絡包括:一對一(1:1)、一對多(1:n)和多對多(m:n)三類。

34.資料模型分為邏輯資料模型和物理資料模型兩類。

35.邏輯模型通常由資料結構、資料操作和資料完整性約束三部分概念組成。

36.人們一般以資料結構的型別來命名資料模型,如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係模型、物件導向模型等。

37.關係模型要求關係必須是規範化的,即要求每個關係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關係中每個分量必須是不可再分的基本項。

38.專門的關係運算主要有選擇(篩選)、投影和連線三種。

39.visual foxpro是乙個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

40.乙個表就是乙個關係,它總是以檔案的形式存放在計算機的外儲存器中,檔案的副檔名是dbf.

41.在vfp中一張二維表稱為乙個資料表,資料庫也可作為乙個檔案存放在計算機外儲存器中,其副檔名是dbc.

42.如果為一條語句命令增加注釋,必須在注釋內容前插入注釋引導符:&&

43.按照系統論的一般原理,系統具有目的性,整體性,相關性,環境適應性等特徵。

44.滿足使用者的要求是開發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45.強調系統的整體性,採用先確定邏輯模型,再設計物理模型的開發思路。

46.分析系統的相關性,根據分解-協調的原則由頂向下發展系統。

47.系統結構化分析和設計的方法,其要點是「自頂向下」 地開發系統,由整體到各組成部分,由表及裡,由抽象到具體,逐步求精。

48.目前系統開發的主要方法為結構化生命週期法。

49.生命週期法將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過程劃分為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三個階段。

50.發展物件導向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軟體系統的可重用性,擴充性和可維護性,使軟體系統向通用性方向發展。

51.資料表徵了物件的狀態,操作則是在外界激發下使資料的狀態改變。

52.系統開發專案組成員由三類人員組成,即系統分析師、程式設計員和企業管理人員。

53.乙個企業的資訊系統規劃可劃分為戰略性規劃和執行性規劃兩大部分。

54.諾蘭模型六個階段是:初始階段,普及階段,控制階段,整合階段,資料管理階段,成熟階段。在第1階段到第3階段人們主要關注的是資訊科技的應用本身,在第4階段到第6階段人們關注的重點是資訊資源的管理和有效應用。

55.資訊系統規劃的主要方法有:戰略集合轉移法,關鍵成功要素法,企業系統規劃法。

56.們借助關鍵成功要素法,可以對企業成功的重點因素進行辨識,確定企業的資訊需求,了解資訊系統在企業中的位置。

57.系統規劃方案的可行性應從經濟方面、技術方面、系統執行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

58.系統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調查,以充分掌握現行系統全面和真實的情況,分析使用者資訊需求,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59.現狀調查應「自頂向下」、由抽象到具體地進行,調查內容有企業組織結構和資訊關聯狀況、系統業務流程、系統資料調查等幾個方面。

60.現狀調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業組織結構的現狀及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絡,並用組織結構圖將它描繪出來。

61.為了準確地表達原系統的業務處理流程和便於以後各工作階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這些調查成果,一般採用業務流程圖作為描述原系統業務的工具。

62.資料流用一根箭線表示,箭頭指向資料流動的方向,箭尾連線資料產生的地方,它可以產生於或流向外部實體,處理功能,也可以產生於或流向資料儲存。

63.、用分層次的資料流程圖來描述原系統,把系統看作乙個統一的整體,進行綜合的邏輯描述。首先要劃定系統的邊界,然後逐步求精,逐層深入分析。

64.擴充套件的資料流程圖其繪製過程就是在原系統邏輯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擴充套件,形成計算機化的資訊系統邏輯模型的過程。

65.資料分析的任務,是將資料流程圖中所出現的各組成部分的內容、特徵用資料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確的定義和說明。

66.資料字典的作用是對資料流程圖中的各種成分,包括資料項、資料結構、資料流、資料儲存、處理功能、外部項等的邏輯內容與特徵予以詳細說明。

67.資料字典中的條目有六種形式:資料項,資料結構,資料流,資料儲存,處理功能,外部實體。

68.從邏輯上進行分析,處理功能可歸納為三類,即資料的輸入和輸出處理、算術運算、邏輯判斷。常採用決策樹、決策表及結構化語言等作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

69.用結構化語言任何處理邏輯都可以表達為順序、選擇判斷、迴圈三種結構。

70.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目的是根據已批准的系統分析報告,考慮實際的技術,經濟和執行環境等條件,確定新系統的物理實施方案。

71.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活動有:系統總體設計,系統詳細設計,編寫系統設計報告。

72.系統總體結構設計的任務,是根據系統分析的邏輯模型設計應用軟體系統的物理結構。

73.系統物理模型必須符合邏輯模型,能夠完成邏輯模型所規定的資訊處理功能,這是物理設計的基本要求。

74.系統應具有可修改性,即易讀,易於進行查錯、改錯、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和使用者的要求進行各種改變和改進。系統是否具有可修改性,對於系統開發和維護影響極大。

75.在系統生命週期中各階段的應用軟體費用及人力投入大體分布如下:系統開發:20%,系統維護:80% .

76.在機構化總體結構設計中,整個應用軟體系統由多個功能模組組成,通過合理的劃分和組織模組,正確處理模組之間與模組內部的聯絡,達到使整個系統有良好的可用性,可讀性,可修改性,易於除錯和維護的目的。

77.必須設計一種合理的物理結構,將波動效應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提高系統的可修改性。

78.2023年美國的等首先提出了「結構化設計」的構想。

79.具體操作由下層模組去完成,上層模組主要起到判斷,控制和傳遞資訊的功能。

80.模組獨立程度可以由兩個定性指標衡量,即:為保證模組相對獨立,應使模組內部自身聯絡緊密,而模組外部相互之間的資訊聯絡要盡可能減少,這是設計物理模型的兩項重要原則。

81.衡量模組自身聯絡是否緊密、與外部的聯絡是否合理,需引入模組凝聚、模組耦合的概念。

82.模組凝聚是用以衡量乙個模組內部自身功能的內在聯絡是否緊密的指標,也是衡量模組***壞的重要標準。

83.模組按凝聚程度的高低可分為五級:偶然凝聚,邏輯凝聚,時間凝聚,資料凝聚,功能凝聚。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重點複習

1.資訊 是對事物運動狀態和特徵的描述。2.資料 是載荷資訊的物理符號。3.資訊和資料的關係 資訊和資料是不可分離而又有一定區別的概念 一方面,並非任何資料都能表示資訊,資訊只是認識了的資料,是資料的含義 另一方面,資訊是更本質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資料則是資訊的具體表現,所以資訊不隨載體的性質而改變...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複習綱要A

201103學期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複習綱要a 一 單項選擇題 1 下列儲存器屬於主存的範疇的是 a erpomb cache c 硬碟d 2.諾蘭模型中,在 人們開始對資訊系統進行全面規劃。a 控制階段b 整合階段 c 資料管理階段 d 成熟階段 3.擴充套件的資料流程圖除增加新的功能外,還增...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複習總結

32 關係操作有哪些型別?p8233 vfp命令的結構和命令規則是什麼?p88 第三章34 簡述系統開發的特點。p9235 系統開發的指導原則。p94 36 簡述生命週期各階段的主要任務。p9837 簡述生命週期法的主要優缺點。p100 38 簡述原型法的優點。p10139 四種系統開發方式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