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

2022-10-16 16:48:15 字數 1285 閱讀 8318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高山、流水是古代著名的古琴獨奏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相傳伯牙是春秋時著名的七弦琴演奏家,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苟子·勸學篇)中有「匏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語,就是說匏巴彈瑟時,連水裡的魚都躍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時,正吃的草料馬也仰首而聽。伯牙的琴聲能夠模仿很多種自然界中的聲音,並且能表達各種情感。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聽懂他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

所以,他常常因此而感嘆無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國國君之命出使楚國。在完成使命以後,俞伯牙乘船逆漢水而上,準備返回晉國。但剛啟程不久,就在漢陽遇上了大雨,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邊。

俞伯牙命令僕人取出隨身攜帶的七弦琴,看著旁邊的高山,聽著漢水的濤聲,就在船艙中撫起琴來。他彈著彈著,突然,琴弦斷了。按照當時的說法,只有遇到懂得**並理解彈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會崩斷。

伯牙走出船艙,見到岸上有乙個身穿蓑衣,頭戴鬥籤的樵夫,這位樵夫叫鍾子期,生活在漢水邊,以砍柴為生,閒暇時喜歡讀些詩書。剛才在附近躲雨,被俞伯牙的琴聲吸引而來到了船邊。俞伯牙問他:

「你聽我彈琴,但是你能聽懂其中的寓意嗎?」鍾子期答到:「能。

」於是,俞伯牙馬上換好琴弦。他鼓琴一曲後,問鍾子期:「何也?

」子期答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曰:

「蕩蕩乎,若流水。」俞伯牙立即走到鍾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動地說:「我今天終於找到知音了!

」「知音」之典故由此而來。

俞伯牙遇鍾子期雨過天晴,俞伯牙必須啟程覆命去,兩人分別時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裡相會。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會,但卻久等子期不到。於是,俞伯牙就順著上次鍾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這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家。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鍾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俞伯牙,鍾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時擔心俞伯牙會在這裡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俞伯牙。俞伯牙聽到這個訊息後悲痛欲絕。他隨老人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畢,就在鍾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並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 後人稱頌其事,在此築館紀念,稱為琴台,現琴台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蹟勝地。

清朝著名文人宋湘曾隨友人到古琴臺遊玩,當他聽完這個故事後深受感動,他當即在古琴臺的牆壁上題詩一首:「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傳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無文字直至今。

是耶?非耶?相逢在此,萬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題詩,吾去矣。」

高山流水典故

第二年中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 高山流水 曲終,以刀斷弦。並仰天而嘆 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台,琴破弦絕。後人感其事,就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畔築一琴台,以資紀念。據記載,伯牙臺建於北宋,清代重修,後破敗,...

《高山流水》讀後感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演盡各種變幻,內心深處,一直在渴望著一片掌聲,這是對我們所作所為的最大獎賞。掌聲,是人生必備的元素,是激勵人奮發向上的動力。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很明顯,這就是中國那個有名的成語 對牛彈琴 的典故。琴師的琴技再高,沒有掌聲的認證,他何從知道自己的水...

經典美文《流水和高山》

推薦 經典美文 流水和高山 推薦 經典美文 流水和高山 趙麗巨集面對著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類歷史上兩位最偉大的 家,他們是貝多芬和莫扎特。莫扎特的 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這流水時而平緩時而湍急,然而它們永遠不會失去控制,始終保持著優美的節奏,它們在風景如畫的旅途上奔流,綠蔭在它們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