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味

2022-10-10 16:33:02 字數 2758 閱讀 5990

作為一名山西人,提到家鄉味,自然會跟麵食有關.俗話說,「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麵食的製作與豐富經歷了很長的歷史發展。

而山西麵食又隨著社會的變革與動盪廣為流傳。 隨著山西商人的腳印遍及全國乃至世界,隨著解放戰爭南下幹部流傳江南。山西麵食顯露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自然條件的惡劣,造成了山西蔬菜產量除了土豆、白菜、蘿蔔, 其它時令蔬菜品種少、產量低、季節性差,歷史上,山西民間食豬、 羊、牛肉,不食雞、魚,更談不到其它海鮮。 維繫這塊土壤靠的是這裡得天獨厚的雜糧系列,因此山西以麵食為主的飲食習慣由來已久。 改革開放的二十年,山西的餐飲業發展很快,除了將粵菜、川菜、滬菜、 淮揚菜與當地口味結合創新出了不少好菜,山西麵食更是「洋」為中用, 風味小吃、雜糧與忌廉、沙拉結合,創出的新鮮、營養的麵點食品, 已登上大雅之堂。

記憶中,從小到大,家鄉人的飲食從來都是以小雜糧為主的。山西地理環境複雜,氣候差異大,造成了糧食生產及飲食習慣的差異。大致南部以小麥為主;中部和東南部以穀子、玉公尺、高粱等雜糧為主;北部以莜麥、蕎麥、大豆為主。

歷史上山西便有「小雜糧王國」之稱。《山西通志》記載,山西谷屬有黍、稷、粱、麥(冬小麥、春小麥、蕎麥),豆屬有黑、綠、黃、豌、豇、扁、小豆等豆類。

特定的自然條件與傳統農業,為山西的麵食提供了物質基礎。家鄉以穀類糧食品種製成的麵食之多、用料之廣、花樣之繁、制法之巧、食法之殊,即使在以麵食為主的北方,也是獨樹一幟的。

而粗糧細作,細糧精作更是家鄉飲食的獨到之處。山西百姓製作飯菜較為講究,花樣多,品種全,飲食豐富多樣。即使家常便飯,也非常講究烹飪技術,善於粗糧細做,細糧精做。

民間經常食用的麵食就有五六十種,令人眼花繚亂。尤其是雜糧面食品,堪稱山西麵食一絕。例如,風靡山西的包皮面就是山西人民智慧型的結晶,單純的粗糧面澀粘,入口難以下嚥,而將白面與粗糧面合二為一則既解決了粗糧面的難以入口,又解決了吃飽的問題,一舉兩得。

直到現在,儘管生活已經大大改善,但包皮面還是山西百姓喜食的面食品。

當然,家鄉麵食結構的獨特在世界上也是頗為知名的,長期以來,山西麵食無明顯主副食區分,重數量,輕質量,地區經濟基礎是這一事實形成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山西多旱少雨,氣溫低,不適合種植蔬菜。除極少數幾個品種外,吃菜成為一種奢侈。

因此,在普通人家的食俗中,菜飯合一或湯飯合一的品種成為百姓的主要選擇。如晉北的「谷壘」、晉中「撥爛子」、晉東南的「和子飯」都是這種品種。當今,百姓的生活雖然有所改善,但因受傳統食俗觀念的影響,一些地區的百姓仍然難免吃些傳統的食品。

悄咽唇涎,下面就是我自小吃到大的幾種家鄉主味:

莜面栲栳

莜面栲栳是山西晉北、晉中、呂梁一帶家庭主婦的拿手戲。她們將一大塊熱水和好的麵糰放於手背上,夾於中指食指中間,放置光潔石板一塊,隨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捲,筋薄透亮的乙個個栲栳便整整齊齊地碼放在籠中,急火蒸10來分鐘出鍋後,澆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蔥油鹽醋等,軟筋適口、濃香不絕。

刀削麵刀削麵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

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滷麵、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麵,同稱為五大麵食名品,享有盛譽。

刀削而對和面的技術要求較嚴,水、面的比例,要求準確,一般是一斤面三兩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麵糰,然後用濕布蒙住,餳半小時後再揉,直到揉勻、揉軟、揉光。如果揉麵功夫不到,削時容易粘刀、斷條。刀削麵之妙妙在刀功。

刀,一般不使用萊刀,要從特製的弧形削刀。操作時左手托住揉好的麵糰,右手持刀,手腕要靈,出力要平,用力要勻,對著湯鍋,嚓、嚓、嚓,一刀趕一刀,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象銀魚戲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廚師,每分鐘能削二百刀左右,每個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夠參觀廚師削麵,無異於欣賞一次藝術表演。

刀削麵的調料(俗稱「澆頭」或「調和」),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場、金針木耳雞蛋打滷等,並配上應時鮮菜,如黃瓜絲、韭菜花、綠豆芽、煮黃豆、青蒜末、辣椒麵等,再滴上點老陳醋,十分可口。

拉麵拉麵,又叫抻面,是山西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麵食名吃。相傳,拉麵源於山東省膠東半島的福山一帶,因有「福山拉麵」之稱。拉麵傳入京都,受到皇帝的讚賞,賜名「龍鬚麵」,於是拉麵又成為御膳房的常備食品。

至於拉麵何時傳入山西或本來就由山西土生土長,無從考究。但山西人善於製作拉麵和普遍愛吃拉麵的習慣,卻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至今晉中、晉北一帶,仍然保留著婚嫁用拉麵待客、生辰用拉麵祝壽的傳統習慣。

製作拉麵,首先要求配料準確。一般的配料標準是:標準粉五斤,兌水三斤至三斤二兩(冬增夏減),食鹽一錢五分,鹼麵五錢左右。

和麵時,打出面穗,揉成麵糰,兌水扎軟,餳半小時後,加鹼水揉勻,然後慢慢揉成長條,合攏旋成麻花形,如此反覆多次達到粗細均勻時,放在案板上用幹麵粉滾勻,去掉兩頭,雙手各執一端,上下抖動,用力抻拉,拉開,併攏,再拉開,再併攏。一般拉成六十四根為宜。下鍋時,一一手執兩頭,一手釣中間,掀去頭尾,落水煮熟撈出,澆上調料即成。

高明的廚師,一分鐘能拉水面團三斤、抻拉十二扣,計八條、八千一百九十二根,細著銀絲,根根不亂,連線起來,竟有十二華里長。

此外,還有龍鬚麵,揪片,貓耳朵,擦蝌蚪,剔尖,包皮面,炸糕,甩餅,鍋魁,孟封餅,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家鄉獨特的歷史因素、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凝固,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山西麵食文化也有著自己的特色。山西麵食獨特的食物結構、烹調技藝以至飲食風尚,有著濃郁的黃土高原氣息和傳統的生活特色,大範圍屬「北方型」,但與毗鄰的河北、陝西、內蒙、河南諸省區相比,既有相通的民族性,又有其獨特的地區性。

家鄉麵食從遠古走向今天,山西麵食從黃土高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山西麵食,不僅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我的家鄉作文

作者 侯春贏 我的家鄉沒有繁華的街道,也沒有閃亮的路燈,更沒有高樓大廈,它只是乙個普普通通的鄉村,但是在我的心中,我的家鄉是美麗的 迷人的。因為這裡到處都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在這裡可以看到藍藍的天空 碧綠的草地,還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勤勞質樸的家鄉人更讓我自豪。其實,多年以前我的家鄉並沒有像現在這...

我的家鄉南京

我的家鄉南京是乙個有山有水的美麗城市南京的紫金山雖然談不上什麼奇峰羅列,怪石嶙峋,但我卻十分喜歡它。春天,春風喚醒了大地。山上的小草都發芽了,綠油油的紫金山,好像披上了綠色的新裝。樹木抽出了柔軟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片。綠油油的樹木下,小野花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地開在山坡上。小鳥時而在花叢中,時而...

我美麗的家鄉

我的家鄉,沒有滾滾的黃河,也沒有秀麗的長江 我的家鄉沒有險峻的泰山,也沒有茵茵的草原,但在我的眼裡,家鄉就宛如那美麗的桃花源。朋友們,隨著我的的腳步,一同去感受那獨特的風光吧!江界河是家鄉最美麗的一道風景線。他的源頭我也不知道在 只知道他從大山深處潺潺而來,順著兩邊的山勢從中流下,水一點兒也不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