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元《高階財務會計》第十三章外幣業務講義

2022-10-03 02:24:02 字數 3162 閱讀 7699

第十三章外幣業務

第一節略

1、金融學上的外幣:外國貨幣

2、會計學上的外幣: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

3、復幣記賬:企業發生的外幣交易必須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後方能入賬,但又要同時在輔助賬中以永續盤存制登記外幣的原始金額(數量),即復幣記賬。

4、外幣報表折算:總公司與子公司的記賬本位幣不同時,在編制合併報表時,須將子公司報表金額折算為總公司記賬本位幣金額,以便以統一的貨幣計量合併財務報表。

5、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的係數,就是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貨幣的匯價。

6、直接標價法:1單位外國貨幣值多少本國貨幣,我國採用的是直接標價法。

7、**價:指銀行收購外國貨幣的匯價。

8、賣出價:指銀行**外國貨幣的匯價。

9、中間價:**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

10、現行匯率:資產負債表日的匯率。

11、歷史匯率:外幣資產、負債發生日的匯率。

12、平均匯率:一段時間內的現行匯率與歷史匯率的平均數。

13、即期匯率:現匯交易市場中交割發生日的匯率。

14、遠期匯率:期匯交易市場中合同約定未來交割時使用的匯率。

15、公升水:直接標價法下遠期匯率高於即期匯率。

16、貼水:直接標價法下遠期匯率低於即期匯率。

17、匯兌損益:匯率波動導致外幣資產公升值或貶值的利得或損失。

18、外幣交易:以外幣計價結算的交易。如外幣借貸、發生外幣債權債務、外幣兌換等。

19、功能性貨幣:企業經營所處的主要經濟環境中的貨幣,企業通常以此作為記賬本位幣。

第二節外幣記賬方法

一、逐日折演算法:按交易發生時即期匯率折算外幣金額的一種方法,期末再將全部外幣資產及負債的本位幣金額按期末匯率調整,調整金額記入匯兌損益或其他專案。

假設「銀行存款—美元戶」期初美元餘額為3000美元,上期末匯率為6.890,本期末匯率為6.750。

期末「銀行存款—美元戶」美元餘額=3000+15000+5000-4000=19000

期末「銀行存款—美元戶」人民幣餘額=3000×6.89+103200+34410-27280=131000

期末「銀行存款—美元戶」人民幣應計餘額=19000×6.750=128250

匯兌損益=131000-128250=2750(元)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275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 ¥2750

此外,「應收賬款—美元戶」也應比照這一做法調整其美元戶的人民幣賬面餘額。

二、標準匯率法:也叫月終調整法,作外幣兌換業務外,其他外幣專案入賬時均按即期匯率的似匯率折算入賬,平時不確認匯兌損益,月末時再對所有外幣賬戶按期末匯率進行調整或登出,倒軋當月彙總損益,該法主要用於外幣業務較多的企業。

外幣交易產生的匯兌損益,一般記入財務費用,屬於籌建期間的記入長期待攤費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記入在建工程或其他資產專案的購建成本。

第三節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一、單一交易會計處理的基本方法

這種觀點將「賒銷(購)——收(付)款」的整個過程看作一筆交易,其間的匯率波動對外幣資產或負債的影響金額要用來調整銷售收入或購貨成本。

由此引發另乙個問題:如果應收賬款在下一年度收到,則下一年度的匯率波動影響金額是調整主營業務收入還是記入財務費用是個問題!如果是購貨的應付賬款,也會產生同樣的問題。

二、兩項交易觀點

將購銷的發生視為乙個獨立的交易、再將因此產生的外幣債權或債務的收款或償還看作另一項交易。由此,收付款期間產生匯兌損益與購銷無關,不再調整購貨成本或銷售收入,而計入當期損益,會計實務中大多採用此法。

如「逐日折演算法」舉例時的處理就是按兩項交易觀點進行,將外幣債權及債務的所有匯兌損益記入了「財務費用」,而不是調整銷售收入或購貨成本。對於跨期持有的外幣債權或外幣債務,應於每期期末進行匯率調整,確認匯兌損益的增減變動金額,但對於該匯兌損益的會計處理有兩種做法:

1、在資產負債表日(期末)確認外幣折算損益,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其他專案。

按「逐日折演算法」舉例時的處理,將期末確認的本期匯兌損益增減變動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

2、將外幣折算損益遞延到外幣債權或債務的實際結算日。

思考題:兩項交易觀與單一交易觀哪種更合理?兩項交易觀下對匯兌損益遞延處理與不遞延處理哪種更合理?

第四節遠期合同和套期保值

一、遠期合同和套期保值

1、遠期合同:客戶與外匯經濟銀行簽訂的將由銀行按雙方約定的遠期匯率在未來某一日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的契約。

2、簽訂遠期合同將使客戶能以固定的金額購入外幣或售出外幣,以便在交割日少支付或多收入現金,起到保值的作用。

二、套期保值一筆相同金額的外幣承諾

1、外幣承諾:指一項將在遠期成交的按外幣結算的購銷協議或合同。

2、合同各方要想達到保值目的,可以在簽訂外幣承諾協議的同時,再與外匯經濟銀行簽訂乙份遠期交割的期匯合同,

【例3】國內a公司2023年12月14日向外國客戶簽訂了於2023年2月14日交貨付款的購貨合同,合同金額10000萬美元,合同簽約日的匯率為6.20;a企業又與外匯銀行簽訂了乙份遠期合同,按6.25購入一筆2023年2月14日交割的外幣10000美元。

假設2023年12月31日及2023年2月14日的即期匯率為6.23和6.28。

固定資產入賬價值=62800-300=62500=期匯合同約定付款額,即被釘死。

三、套期保值以外幣表示的應收款項和應付款項

【例4】國內a公司2023年12月1日向外國客戶賒銷商品,當日的匯率為6.28,約定於2023年1月31日收款,合同金額10000萬美元;a企業又與外匯銀行簽訂了乙份遠期合同,按6.23售出一筆2023年1月31日交割的外幣10000美元。

假設2023年12月31日及2023年1月31日的即期匯率為6.25和6.20。

注意:本例中應收賬款發生時間與【例3】中應付賬款發生時間不同;合同款與貨款的匯兌損益在【例3】中都是要在最後交易發生時確認,所以需要遞延到最後;【例4】中貨款早就入賬,其匯兌損益已分期確認、故遞延貼水也按比例同步分期確認,而不是都遞延到最後。

四、對國外附屬公司或分支機構淨投資的套期保值(略)

1、借入一筆等額的外幣資產以產生外幣負債,以此來抵消外幣資產上匯率波動的風險。

2、簽訂一項期匯合同,到期支付一筆外幣來取得本幣。

為此專案的而產生的匯兌損益應作為外幣報表折算損益的調整,記入「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但超額部分則作為「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計入利潤表。

五、為投機目的的遠期合同

1、掉期交易:在買進或賣出即期外匯的同時,賣出或**遠期外匯。先賣後買稱為空頭或賣空。

高階財務會計複習

1.a a公司以公b a公司是b公司的母公司,c a公司為b公司,c 按照新準則規定,a b 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依據d 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要按?調整b 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編制的有關母公司d 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最關鍵的d b公司為a公司的全資子公司b c 傳統會計計量c 傳統財務會計計量模式a 承租...

高階財務會計任務

1.資料 1 m公司歷史成本名義貨幣的財務報表 m公司資產負債表 歷史成本名義貨幣 2 7年12月31日單位 萬元 2 有關物價指數 2 7年初為100 2 7年末為132 全年平均物價指數 120 第四季度物價指數125 3 有關交易資料 固定資產為期初全新購入,本年固定資產折舊年末提取 流動負債...

高階財務會計試題

1.2008年7月,大華公司決定以庫存商品和交易性金融資產 b 與a公司交換其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固定資產 裝置一台。大華公司庫存商品賬面餘額為150萬元,公允價值 計稅 為200萬元 b 的賬面餘額為260萬元 其中 成本為210萬元,公允價值變動為50萬元 公允價值為300萬元。a公司的長期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