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門修復工藝規範

2022-09-03 18:06:04 字數 4315 閱讀 5332

目錄彈簧式安全閥修復工藝規範 1

1.目的 1

2.範圍 1

3.閥門修復的作業程式 1

4安全閥效能調整 3

5.包裝、入庫: 5

閥門脫脂工藝規範 6

1主題內容 6

2適用範圍 6

3術語和定義 6

4工作前期準備工作 6

5.脫脂閥門的總體要求 6

6流程(依據閥門工作環境確定) 7

碟閥閥門修復工藝規範 10

1.目的 10

2.範圍 10

3.閥門修復的作業程式 10

4.包裝、入庫: 12

調節閥修復工藝規範 13

1.目的 13

2.範圍 13

3.閥門修復的作業程式 13

4.包裝、入庫: 15

球閥修復工藝規範 16

1.目的 16

2.範圍 16

3.閥門修復的作業程式 16

4.包裝、入庫: 18

截止閥修復工藝規範 19

1.目的 19

2.範圍 19

3.閥門修復的作業程式 19

4.包裝、入庫: 21

閘閥修復工藝規範 22

1.目的 22

2.範圍 22

3.閥門修復的作業程式 22

4.包裝、入庫: 24

閥門修復檢驗、試驗工藝規範 25

1.目的 25

2.範圍 25

3.閥門檢驗的一般要求 25

4.閥門的壓力試驗 27

5安全閥除錯 28

彈簧式安全閥修復工藝規範

1.目的

1.1.使公司對使用者的閥門修復後達到使用者使用的基本要求。

1.2.使公司對使用者的彈簧式安全閥修復有章可循。

2.範圍

本規範適合於本公司彈簧式安全閥修復工藝過程。

閥門修復的作業程式

3.閥門修復的作業程式

3.1.1.拆除操縱桿銷、操縱桿、提公升傳動裝置;拆除定位螺母定位銷及復位螺母;

3.1.2.用深度尺測量壓緊螺釘上端麵至閥杆頂端的距離,並做好記錄;

3.1.3.鬆開壓緊螺釘鎖定螺母,用專用扳手逆時針旋轉直至壓緊螺釘與彈簧上部墊圈鬆開;

3.1.4.

用專用扳手均勻地拆下兩個頂軛杆的螺母。將軛架從閥杆上提離閥門,在彈簧頂部做好原始定位標記拆除支座元件和頂部彈簧墊圈及彈簧底部彈簧墊圈。從重疊套環和閥杆元件上拆下重疊套環的開口銷;

3.1.5.在重疊套環上位與閥杆銷孔的槽口處做一標記,然後把重疊套環逆時針轉動,直至環上4條線中的最低一條線與上浮墊圈持平;

3.1.6.仔細地數清通過閥桿開口銷孔前面的槽口數;

3.1.7.

在蓋板與通氣孔上做好定位標記,然後拆下蓋板的雙頭螺栓螺母並從雙頭螺栓上提出蓋板;將閥杆連同閥瓣、閥瓣壓環元件從閥門裡拆出;從閥杆上拆下閥瓣和閥瓣壓環,測量從導承頂部至套筒座距離尺寸以及從導承頂部至上調整環底面的距離尺寸並記錄;從閥座上拆下上調整環銷,提出導承;

3.1.8.

從底座上拆下上調環和導座元件,用記號筆標出上調整環槽口相對於導承的徑向位置,旋松下調整環銷,直至銷與環的槽口稍微分離;然後在套筒座的頂部放一平板,在下調整環位於下調整環的銷處的槽口做一標記,以下調整環銷為基準,逆時針旋轉下調整環直至與平板接觸,數清並記錄通過下調整環銷的槽口數後,將下調整環從閥座套筒上旋下並從閥體內取出;(注意:在旋下調整環銷時,不要轉動下調整環)。

3.2.外部檢查

3.2.1.將壓蓋螺母、襯套、上下調整杆拆下,檢查螺紋部位有無損傷,如有損傷應使用銼刀修整,用1755清洗劑除鏽後擦拭乾淨。

3.2.2.取出上下調整環,徹底清掃螺紋部位,檢查閥座表面有否缺陷,檢查內壁有無磨損沖刷引起的壁厚減薄現象。

3.2.3.

測量密封面溶焊金屬厚度及噴咀形閥座密封面對閥體上口的不平行度,如超標應對密封面進行研磨校正(溶焊金屬厚度不得小於4mm,密封面對閥體止口不平行度不得超過0.03mm)。

3.2.4.閥瓣元件檢查,目視檢查密封面損傷及導向部位是否有擦、咬傷、裂紋、砂眼、麻點、粘合、卡住痕跡,如有應清理,並對導向套和閥瓣外部進行清理。

3.2.5.檢查與閥杆頭部接觸面有無裂紋等缺陷,目視檢查閥桿表面是否有裂紋、咬傷、粘合、卡住的痕跡;檢查閥桿的直線度,磨損情況不得大於0.1mm,閥桿導向部位是否有缺陷;

3.2.6.

彈簧表面除鏽進行外觀檢查,應光滑無裂紋、傷痕、腐蝕等缺陷;測量彈簧的自由高度應符合要求,兩端面平行,且垂直於軸線,垂直度偏差不大於2mm;彈簧壓縮後能恢復自由高度;彈簧座無裂紋及其它缺陷,彈簧與彈簧座接觸應平穩,接觸平表面總面積的50%以上有腐蝕應更換;查擋環與下彈簧座是否接觸園滑,以擋套與閥杆能夠自由行程為準。

3.3各元件修復

3.3.1.

主彈簧元件的檢修:檢查清理主彈簧調節螺釘、圓螺母、夾圈及軸承;檢查清理擋板、墊板、彈簧座、承座及墊塊,並用砂布打磨光潔;測量承座、彈簧座、閥桿的間隙,間隙:0.

10-0.25mm。

3.3.2.

閥桿、閥蓋的檢修:清理閥桿;檢查閥桿有否變形(閥桿區域性彎曲≤0.05,而且不超過閥桿總長的1/1000);閥蓋襯套研磨襯套內孔應無變形、無絲痕(襯套與閥杆間隙:

0.20-0.55mm)。

3.3.3.

檢修閥芯、閥套及襯套:由襯套從閥座取出來,將閥芯與閥套連線的圓螺母旋出來,並取出閥芯,用專用平板對閥芯密封面進行研磨並測量其接觸面,測量與閥套間隙(閥芯與閥套間隙:0.

1mm。閥座內孔與閥套間隙0.48~0.

56mm);

3.3.4.檢修閥座:清理閥座,對密封面和齒形墊接合面進行研磨,密封面無裂紋,麻點、溝槽等,內孔不圓度<0.10mm;

3.2.5.檢測密封表面至主閥座基準面的高度,如小於1.5mm應對主閥座基準面進行加工。

3.3.6.

密封面損傷檢修:將閥門拆開,根據損傷程度採用研磨或與車削後研磨的方法加以修復,修復後應保證密封面平整度,其粗糙度不低於0.2;紅丹粉檢查密封面的徑向吻和度,吻和度必需超過密封面寬度的80%;

3.4.安全閥組裝

3.4.1.將閥體內部、閥瓣、閥座等用脫脂棉浸丙酮擦乾淨後,將閥瓣下到閥體內,切記絕不可以用棉紗或麻布;

3.4.2復裝步驟與拆卸逆向進行,復裝時閥杆頭部、調整螺桿下端部、調整螺桿螺紋處、上下調節圈螺紋處均應塗上類似牛油的潤滑油脂

3.4.3將閥體內清理乾淨,復裝上、下調節圈,並調整至拆卸前的原始位置,再裝上固定螺釘固定好。

3.4.4閥瓣及閥座結合面擦淨;閥瓣及下閥杆連線絲扣旋入並脫牙;將閥瓣連同下閥杆放入閥座體內,閥桿下端部至導向室與導向套掛接好。

3.4.5.裝上罩蓋、下彈簧座;裝上彈簧及上彈簧座。

3.4.6把上部壓蓋扣上,旋上左右立柱的螺母至底部位置。

3.4.7旋上調節螺桿,使調節螺桿調節彈簧的壓縮量,壓至合適的尺寸為止。

3.4.8裝上提公升螺母、閥帽、手動提公升杆。

3.4.9逐條檢查上、下調節圈的位置是否復原,安裝罩蓋時應使閥杆位於罩蓋孔當中。

4安全閥效能調整

4.1.整定壓力(開啟壓力)的調整:

4.1.1調整時先緩慢公升高閥進口壓力,使閥門起跳一次,若開啟壓力偏低,卸去閥門進口壓力,按順時針方向旋緊調節螺套,若開啟壓力偏高,則按逆時針方向松之,當調整到所需的開啟壓力後,將鎖緊螺母並緊,裝好閥帽,若需更換另一根不同工作壓力級的彈簧,然後重新進行調整;

4.1.2.調整整定壓力應注意下列各項:

1)當閥前壓力接近開啟壓力(即超過開啟壓力的80%)時,不能旋轉調節螺套,以防閥瓣旋轉,損傷密封面;

2)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應盡可能採用與實際工作條件相接近的介質引數進行調整以保證開啟壓力值的準確性,若不可能採用與實際工作條件相同的介質調整開啟壓力時,則氣體或蒸汽用安全閥可使用空氣介質調整整定壓力;液體或水用安全閥可用常溫水調整,當實際所使用介質溫度與調整時介質的溫度相差較大時,應考慮溫度補償;

3)脫脂清洗後的閥門介質用氮氣在校驗站進行核定。

4)調整整定壓力用壓力表應定期校驗,其精度不低於一級,定壓壓力值應在壓力表量程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範圍內,表盤直徑應大於等於100公釐。

4.1.3.整定壓力的偏差

4.1.3.1.壓力容器和壓力脊道上安裝的安全閥的整定壓力偏差(用水介質)

1)當整定壓力小於0.5mpa時為±0.015mpa

2)當整定壓力大於或等於0.5mpa時為±3%整定壓力

4.1.3.2.蒸汽鍋爐用安全閥

4.2.排放壓力和回座壓力的調整:

4.2.1對開啟壓力已調整好的安全閥,若排放壓力或回座壓力不符合要求,則可利用改變調節圈的位置來調整.。

熱軋爐卷輥表面裂紋焊接修復工藝

昆鋼科技 年第 期 年 月 熱軋爐卷輥表面裂紋焊接修復工藝 吳嗣明 生產管理中心 摘要介紹了板帶爐卷軋機的爐卷輥熱應力裂紋損壞的焊接修復工藝技術及操作要點,對同行業爐卷輥表面裂紋焊接修復具有借鑑和指導意義。關鍵詞軋鋼爐卷輥裂紋焊接 和研究,制定了相應的焊接修復工藝方案和操作要 前言 點,並嚴格按照工...

閥門裝配工藝與檢驗規範

2.1.5檢驗人員應該對檢驗後的產品按附錄 b的規定,進行標識。2.1.6檢驗人員必須定期 六個月最長1年 參加專業知識培訓,學習和接受先進的檢測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2.2檢驗方法 2.2.1按照產品 圖和零件明細表,對即將裝配的零件,進行核對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 零件的數...

口腔修復工藝學專業個人簡歷原創

姓名 杜宗飛專業 口腔修復工藝學專業 院校 浙江大學學歷 本科 手機 e mail 位址 浙江大學 自薦信尊敬的領導 您好!今天我懷著對人生事業的追求,懷著激動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薦,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給予我片刻的關注。我是口腔修復工藝學專業的2014屆畢業生。大學四年的薰陶,讓我形成了嚴謹求學的態度 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