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學生作品

2022-08-15 09:36:03 字數 3280 閱讀 6577

《位置》(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成員:王冰純、鄧春秀、謝桂淳

一、教學內容

(一)教材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第一節《位置》。

(二)知識點

數對概念、數對表示位置、根據數對在方格紙表示位置、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1.概念:數對、位置概念。

2.技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具體位置;根據給出的數對,在方格紙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3.問題解決:用數對表示生活中抽象的位置;說明具體情境中數對的表示的具體含義。

(三)知識結構圖

(四)教學重難點

用數對表示物體的具體位置;根據給出的數對,在方格紙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準確講出數對的讀法及表示方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能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並用數對表示出來;

(3)能夠根據給出的數對,在方格紙中畫出物體的位置;

(4)通過小組討論,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做搶答遊戲,根據給出的具體的情景以及問題鍛鍊思維,複習已學的知識;

(2)學生通過基於活動的遊戲自主**,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能夠體會自己構建位置知識的過程;

(3)通過生活中具體情境的拓展,學會用數學中位置和數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遊戲**、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等方式,將用生活經驗描述位置的能力上公升為用數學方法——數對來確定位置,發散思維,培養空間感和位置觀念;

(2)通過使用數對對生活中物體位置的表示,感受數對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其魅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3)通過小組遊戲,培養小組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一般特徵

六年級學生大部分處於13—14歲之間,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喜歡自己探索和發現新事物。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處於形式運算階段,他們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想象和思維,自己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因此,採用**、遊戲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起點水平

六年級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時就有學過《位置》的相關知識,會用前、後、左、右、第幾組第幾個等方位詞表示物體的位置;在三年級下學期學過《位置與方向》,會用東、南、西、北方位詞來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四年級下學期學過《位置與方向》,會用方位角-距離的方法來表示位置。學生已經學過這些知識,對位置的相關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這意義建構基礎上學習用數對的方法表示物體的位置就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四、學習資源的設計

1、學習資源系統結構

《位置》課件系統結構圖

(二)學習資源功能

《位置》課件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用來支援學生的課堂**、知識歸納及提供課後練習,課堂**包括「行列我能判」、「數對我來探」,給學生提供課堂**學習,「數對我來探」為學生學習「用數對表示位置和根據位置寫出數對」的知識提供自主探索的活動,在闖關遊戲中學生自己構建知識;「數對我來探」之後有乙個知識小結,對學生構建知識進行引導和深化;練習題包括「練練我最行」 「我愛小遊戲」,給學生提供課後的練習,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含教學模式的說明與教學流程的描述)

1、教學模式的設計

遊戲化教學就是將遊戲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為課堂教學服務。它是遊戲手段,服務於特定的教育目標和任務,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像遊戲般的體驗。遊戲化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教具與學生形成互動,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

本課題採用遊戲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利用遊戲匯入,通過複習舊知識來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情緒,提出關於新課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們思考問題。

「遊戲式**」對應的是探索性問題關卡,學生帶著第乙個環節的問題進行遊戲,通過探索、嘗試,解決問題,獲取感性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在一旁觀察,並且適時監控引導。

「交流總結」是學生對**過程進行乙個交流,老師在此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總結。學生自由討論(或者分組討論)自己的遊戲感想,教師在一旁適時引導,讓學生從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

學生學習完知識點之後,進行遊戲化練習。教師在此過程需提供一定的協助(如提供問題解決工具),針對學生對問題所做出的回答進行一定的反饋(以讚揚為主),診斷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習評價在整節課的進行過程中是不斷發生的,在課程的最後,對評價進行總結。

2、教學流程圖的設計

(1)複習匯入,創設情境。六年級的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用行跟列來表示位置,所以老師運用具體的課堂情境,問題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搶答自己的位置。可以用兩種方法表示,a用「第幾組第幾個」描述, b用「第幾列第幾行」描述。

(2)分析問題,協作討論。老師站的位置跟學生的位置不同,那例如「c」同學的位置會變嗎?從此問題中分析確定第幾列一般是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是從前往後數。

從而引出用另外一種方法表示位置「數對」,教師並簡單介紹數對的寫法、讀法。

(3)遊戲式**。學生在教師講解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利用闖關遊戲自主**,遊戲**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與玩結合在一起,並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獲得數對的感性認識。

(4)知識總結。教師在學生自主**完了之後,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包括數對表示的順序性,兩個數字確定乙個位置,在方格紙中表示位置等使學生獲得乙個理性的認知。

(5)遊戲化練習。學生學習完進行鞏固練習,分別有選擇題、填空題、匹配題和小遊戲。

(6)創作作品。這個環節屬於拓展學生思維及創作能力的階段。利用課件中的小地圖,讓學生創作一條旅遊路線用數對表示出來,並講述自己創作的原因。

作品要求:a從正門進,到水族館; b經過所有的景點; c不走重複路線。

(7)學習評價。教師根據學生課堂練習,遊戲體驗,作品展示,還有評價量表對學生進行乙個過程性評價。學生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六、教學評價

1、評價方法與內容

(1)課堂練習

為了檢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我們設定一些課堂練習題給學生進行練習檢測。主要包括選擇題、填空題這些比較簡單的練習題,檢測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

(2)遊戲檢驗

在教學「用數對表示位置和根據位置寫出數對」過程中,設定乙個「闖關」的小遊戲:學生借助教學資源進行自主**遊戲。在這個遊戲中,學生根據數對來尋找不同景點的位置,學生每闖過一關,我們會有相應的知識歸納,未闖關成功還會有小提示,學生到達終點後我們給予鼓勵(「你真是闖關大王!

」)。根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來評價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在練習中我們也設定了「拼圖遊戲」和「接金幣遊戲」,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3)作品展示

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方格紙上設計出遊玩動物園的路線圖,並用數對表示出每個景點的位置。

2、學生學習評價量表

學生文作品

致即將逝去的小學生涯 六 5 柴浩森指導老師冀延培 時間過的真快,還有兩個月就畢業了,奔我走來的是愉快的暑假。但是,快樂嗎?快樂就是真正的高興?可為什麼每當我想起小學生涯快結束的時候,我心中便隱隱作痛呢!小學生涯實際就是六年。六年,說短也短,1560天,像個孩子一樣,偷偷溜走了,我們拼命抓,卻抓不住...

學生作品評價

2007 2008學年度南京市六年級第一學期資訊科技課程教學建議 高淳縣實驗小學 一 模組概述 小學階段主題活動,旨在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與生活和學習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品質。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拓展中,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資訊科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還是學習的工具,使學生通過體驗,認識到資訊科技...

確定位置學生學案

成都華西中學王舒琳 一學習目標 1 理解用一對數表示物體在平面內所在的位置,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2 經歷在現實生活中確定物體位置的過程,感受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法 3 體驗生活中處處有確定位置,感受現實生活中確定位置的必要性.重點 理解在平面內確定乙個物體的位置一般需要兩個資料 難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