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實帳化

2022-07-25 07:42:05 字數 3620 閱讀 2046

由於中國養老保險改革後的新制度在**的管理模式上實行的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混賬管理,使得個人賬戶成為名義上的空賬。空賬的一部分是人為轉嫁隱性債務危機的結果,隱性債務及其附帶的債務決定了空賬的大體規模。隨著新制度的執行,社會統籌資金缺口問題將日益嚴峻,隱性債務將逐漸顯現。

這些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

一、個人賬戶空賬產生的原因

(一)、轉製成本

個人賬戶空賬是制度轉變的內生效應,我國以前實行的是現收現付的養老模式,而現在改革為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這就涉及到乙個巨大的轉製成本。由於老年人沒有個人賬戶積累,中年人的賬戶積累不足,而經歷過現收現付制的人員數量十分龐大,在沒有外部資金注入的情況下,這部分賬戶就成為空賬。

(二)、制度設計缺陷

按現制度設計,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實行的是混賬管理。離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發放所需費用,不管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發放,還是基礎養老金等其他養老金的發放,都從「養老保險**專戶」中開支,剩餘部分留作積累。由於養老保險**絕大部分用於當年養老金發放,養老保險**積累額遠小於職工個人賬戶記賬額,這造成了個人賬戶空賬。

而且由於混賬式管理,造成了資金管理混亂,就如同會計和出納是同一人的效果,賬目的收支十分不清。這種管理體制也容易發生官僚行為,加大制度外開支,進而加劇了養老保險賬戶的空賬化。

(三)、人口老齡化的壓力

由於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發放是按積累額的總數除以 120,那就意味著個人賬戶的實際發放只能維持10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預期壽命普遍延長。那意味著在未來,新人的個人賬戶積累也將出現空賬。

如果這種狀況不果斷地加以制止,空賬積累的數額將會越來越大。

(四)、其它因素

大量的提前退休和對其的監管不力,加劇了空賬化的程序。養老保險覆蓋面不全,收繳率不高,繳費工資基數不實,導致多數省份近兩年**收支出現赤字,過早動用積累,使得部分空賬變為完全空賬的可能性大為增強。從2023年開始,全國有5個地區的養老保險**收不抵支,2023年擴大到21個,2023年達到25個,有的地區甚至出現發不出退休金的現象。

二、個人賬戶實賬化的意義

(一)、個人賬戶實賬化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者進行分開管理的基礎

它有助於現行制度的平穩執行,避免倒退為現收現付制。筆者認為,對此問題的解決既是一國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誠信和國民共擔風險的體現。如果**不明確責任,盡快將個人賬戶做實,**缺口將越來越大,財政最後將很難兜底。

(二)、個人賬戶實賬化有利於個人賬戶**保值增值和維護參保者的利益

由於個人帳戶實賬可以執行市場化運作,個人賬戶資金便可享受到經濟快速增長的成果,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既維護了參保者的利益,又增強了參保者的信心且弱化了人口老齡高峰養老金支付的風險另外,個人賬戶還可更加明確個人在養老保險中的責任,進而有助於參保者加強對單位繳費的監督,有利於減少拒繳、少繳現象的發生。

(三)、個人賬戶實賬化有利於社會保障事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它不僅可以避免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局面,而且有利於形成規範的制度結構,為完善社保**市場化管理機制創造條件。

三、做實個人賬戶的思路與政策建議

(一)、明確**責任,採取分擔原則

過去幾十年,國家對老職工一直實行的是低工資、低消費政策,對於他們的承諾則是他們退休後的養老金發放。老職工為自己長年積累的那部分養老**已被**作為生產**直接用於國有企業的投資。以前,我國社會保障實行的是現收現付制,而現在實行的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累積模式,這樣的轉製成若轉嫁給任何個人和企業都是無法單獨承受的,而順利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落實並解決轉製成本是非常關鍵的。

從理論上說國家應該且必須承擔起轉製成本,但在實踐中又幾乎不具有現實性。因而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分擔轉製成本並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解,是較為理性的可行的政策方案,**在此承擔主要責任。故國家現應該著手中老年職工養老金隱性負債的精算,通過確定需要補償的物件群體、補償的基本政策和補償的標準,盡快算出轉製成本的實際總額度。

在三方責任明確的情況下,通過有計畫的、穩妥的、多管齊下的方法進行化解。而**應該彌補的空缺額度,應將責任明確。由於中老年人的退休時間擁有一定的跨度,所以國家可以一次性注入資金,或分批、分階段注入資金。

先向即將退休的老年人帳戶注入資金,中年人賬戶空賬執行,再逐步注入資金。

(二)、加大財政支付的力度

國家不應該籠統地說加大財政支付力度,而應該明確其支付的責任。在原有支付不變的情況下,應將其加大支出的部分,強制作為個人賬戶的積累。對減稅部分則可採用「稅前列支」和「稅後列支」方法,明確財政的支付額。

同時,國家應採取各種方法加速經濟發展,促使財政收入同步增長,從而使得財政支出在支出比例不變的情況下,總量可以保持增長,並將財政劃撥增量部分作為個人賬戶的積累。

(三)、控制替代率

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不一,過高的替代率將使得本已老齡化的經濟發達地區負擔日益沉重,而過低的替代率將使得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老年人生活在貧困的邊緣。只有替代率趨於相近,並與物價指數掛鉤,才能體現社會保障的效率與公平。因此我們應通過改變財政的轉移支付,使得全國統一替代率趨於相同或相近,達到60%左右。

替代率高的地區,可以減少養老金的發放;替代率低的地區,則可按人頭增加養老金的發放,並且在發放時與物價指數掛鉤。

(四)、開徵社會保障收入稅

在發放養老金時,對養老金收入超過800元者,開徵社會保障收入稅,以體現稅收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避免國家只要一涉及社會保障發放,就稅收全免的不合理性。

(五)、調整個人賬戶的收益率

個人賬戶的收益率不是由市場化管理的實際收益率決定,而是按實際收益率扣除利息率和通貨膨脹後的淨收益率來設定標準。因為個人賬戶不承擔投資的風險,那麼管理和增值與個人賬戶本身是沒有關係的,因此設定標準以外的個人賬戶收益率可以由國家統一劃撥填充個人賬戶的空賬。另一方面,從風險分擔的角度來看,如果個人賬戶的收益率未達到設定的標準,則應由財政來補貼。

(六、)改變老年養老工資基數

與以前只按退休前一年的平均收入計算享受老年保險工資基數的辦法不同,把參加保險退休前10年的平均工資指數化,考慮作為享受老年保險工資基數辦法,這樣可以避免「59歲現象」,又可以將工資基數下調,以減少社會保險**的支出。

(七)、逐步提高退休年齡,建立靈活退休金發放制度

將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落後地區對接,通過技能培訓,從落後地區輸送一批技工到經濟發達地區,並通過雙向交流,改變結構性失業,避免提前退休;同時逐步提高退休年齡,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養老金的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養老保險金的收入,收支相抵的節餘將是可觀的。其次也可以避免內退職工一邊拿著養老金,一邊去民營企業打工。高齡老人工作可根據身體狀況採取工作時間靈活制,並給予差額退休金補償。

(八)、加快法制化程序,加強制度化管理

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降低管理成本,通過技術學習,達到逐步將制度完善化,避免制度性不合理。首先個人賬戶的設計應將繳費期延長,個人賬戶可發放時間延長,避免出現未來制度性的隱性負債。同時應設立社會保險預算制度,每一季度公布一次**收支平衡狀況,以全面反映社會保險收支的總體情況,避免資金管理混亂,減輕財政負擔;再次應建立個人賬戶ic卡管理制度,使人人擁有一張養老保險ic卡,其號碼可與身份證重疊,亦可隨工作單位的調動而流動。

這樣既方便個人查詢自己個人賬戶實際繳納數額,又有利於個人對**實施監督管理,進而有利於養老保險覆蓋面的擴大,為以後將民營企業納入社會保險網打下基礎。最後,應完善社會保障**的徵繳制度,加強徵繳管理,將徵繳率與一把手的業績掛鉤,作為幹部考核指標之一。

總之,雖然空賬化的數目巨大,但由於老年人和中年人是陸續退休的,時間跨度大,筆者認為通過開源節流的方法,沿著空賬化→部分空賬化→實賬化的過程將空賬化的問題逐步填實,將是可行的。

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簡介

1.個人賬戶的支付 1.參保人員辦理退休前出境定居 非本市城鎮戶口退休前退保 一次性退休 死亡終結基本養老保險關係時,按有關規定一次性退回個人賬戶儲存額。2.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參保人員辦理退休手續後,個人賬戶儲存額 包括該年度記賬額本金 的利息計算至其退休之月止。退休人員的個人賬戶儲存額用...

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制度

新農保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制度 一 個人賬戶建賬 年滿16周歲 具有農村戶籍,經縣農保局審核符合參保條件的,各鄉鎮根據申請人填寫的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登記表 的相關資訊為其建立個人賬戶。二 個人賬戶對賬 1 對賬時間 各鄉鎮在繳費年度結算後,開始同參保人員對賬,鄉鎮同參保人員對賬時間最遲在當年...

什麼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一 什麼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根據勞動部辦公廳印發的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 勞辦發 1997 116號 規定,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居民身份證號碼為標識,為每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個人設立的惟一的 用於記錄職工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和從企業繳費中劃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