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信用管理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022-07-18 21:00:08 字數 3698 閱讀 9123

一、社會信用體系的概念

我們知道:乙個人或單位做了失信的事,將同時受到兩種懲罰,一是法律懲罰,即國家機關依據法律、法規對失信者做出的民事、行政或刑事制裁;二是社會懲罰,就是當人們都知道這個人或單位不講信用時,都不願意和他再打交道,他只能是寸步難行了。乙個國家或地區的誠信度,就取決於上述兩個懲罰的力度。

我國現在之所以失信事件屢屢發生,很多行業或地區出現信用危機,就是因為上述兩個懲罰力度太小,法律懲罰缺乏剛性,社會懲罰幾乎沒有。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信用體系,它是對失信者的法律懲罰機制的有力補充,二者共同決定著乙個國家、地區的誠信度。

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一定要按照市場經濟本身的規律進行。上面我們已經談到,社會信用體系就是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其實,市場經濟本身就具備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

我們還從最早的村社經濟說起,當時人類活動範圍小,經濟交易地域較小,交易雙方大部分都居住在同一村莊或社群,或者居住得比較近,人們長期生活在一起。這時候,人們之間不願意失信,因為如果一旦失信,全村莊或全社群的人都知道了,都不願再和他打交道。比如:

張三借了李四 500 元錢,如果賴賬不還,李四就會告訴其他人,那麼張三以後就很難借到錢了。後來經濟發展了,社會分工多了,交易區域也擴大了,交易雙方都不認得,並且居住也比較遠,也就不怕別人說他失信了,這種村社經濟基礎上的失信懲罰就失效了,開始大量的出現**。經濟學上講,有缺失必然有市場,這時間,信用行業就應運而生。

信用公司為了讓委託者滿意和增加自身的競爭力,大量的收集與整理失信者的資訊,並且信用公司之間也組織成了聯盟與協會,共享各自的信用資訊。乙個人或單位的失信記錄,會被信用公司蒐集並整理,並向社會提供,所以人們又不願意失信了,**也就少了。這樣,對失信者的社會機制又建立了。

既然市場經濟本身具備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我們要進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從立法等各個方面完善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和保證其正常執行,堅決不能損害這種機制的執行。

三、加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信用體系

我國關於社會信用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批從事信用評價、信用擔保等業務的信用服務機構,一些部門和地方**也在不同程度上對信用體系建設進行了探索。但總的來說,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未能在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方面發揮出全面的強有力的作用,必須加快建設步伐。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工作,應當以建立全社會的誠信環境,形成規範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的;以發揮**的示範作用,培育良好的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為重點,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信用體系。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應當包括社會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和服務系統、信用實踐活動、監督與懲戒機制四個方面。建立社會信用制度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培育信用管理和服務系統是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任務,開展社會信用流動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踐環節,建立信用行業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巨集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複雜的任務。在方法步驟上,應當堅持**推動,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堅持總體規劃,精心試點,統籌協調,分層推進,分步實施;堅持誠信宣傳教育與信用制度建設並重;堅持採用先進的資訊化手段和統一的信用資訊標準;堅持培育社會信用市場需求、促進商業性信用服務行業發展與加強信用監管相結合。到2023年,力爭達到以下目標:

全社會的誠實守信的道德水準、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和**部門的公信力顯著提高;信用管理方面主要的法律法規、信用制度基本形成;社會信用服務行業有較大的發展,信用服務需求明顯擴大;對偷逃稅款、惡意合同

違約、故意拖欠債務、商業欺詐、假冒偽劣等行為形成有效的社會聯防和制約懲戒機制,面向企業和個人、覆蓋經濟社會生活主要方面的社會信用體系初步建立,市場經濟秩序明顯好轉。

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我國徵信業開始起步。在地方徵信體系建設上,以上海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和城市率先邁出第一步。 1997 年,上海開始開展企業資信評級,並根據實際需要,逐步建立了個人和企業聯合徵信系統。

浙江省、深圳市等也都較早地試點進行地方徵信體系建設。上海、深圳、浙江等模式都獲得了較大成功,區域內部信用資訊缺乏和資訊不對稱的現象得到明顯改變,市場經濟秩序得到有效規範,金融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銀行 2003 年 10 月被賦予管理信貸徵信業的職能後,開始著手建設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地方徵信體系建設納入了全國徵信體系統一框架。

2004 年,山東省堅持 「 **引導、市場主導 」 的原則,在 4 個城市積極開展借款企業資信評級試點。 12 月末,共有 85 戶企業與相關評級公司簽訂評級協議,完成企業評級作業 83 戶,初步啟動了資信評級市場。

雖然我國地方徵信體系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各方面反映突出的徵信相關法律不健全、資訊資料部門分割、行業自律不足等。同時,我們在推進地方徵信體系建設中,還遇到其他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認真研究解決。

(一)徵信體系發展的迫切需要與徵信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當前,包括**、企業和個人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於加快徵信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迫切性已經達成共識,金融機構與企業對徵信產品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但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我國評級機構的徵信產品認知和信任程度遠遠不足,企業參與評級的積極性不高;商業銀行也不能主動利用外部評級結果加強信貸管理,對徵信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足客觀上制約著徵信體系建設和徵信市場的發展。

(二)徵信體系發展的市場化原則和行政化推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按照 「 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 」 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徵信服務體系,即:走市場化發展的道路。

但在地方徵信市場建設初期,由於徵信機構缺乏、徵信意識不強、市場規範欠缺等,較多地使用了行政化手段,如**全額出資或部分出資成立徵信中介機構;利用行政手段開拓評級市場,明確規定一定範圍的企業必須參與評級等。行政化推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外部評級的路徑依賴,致使非**背景的徵信機構發育不足,市場競爭不充分;徵信機構市場細分和定位能力較弱,市場深化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差。

(三)徵信業的外部性與監管不足之間的矛盾。與金融業一樣,徵信業也具有較強的外部性:資信評級機構的不公正評級可能會誤導市場判斷,扭曲市場訊號,甚至造成金融機構的貸款損失等,社會影響很大;同時,徵信業還涉及到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保護、國家的資訊保安等,嚴格監管徵信市場勢在必行。

從目前徵信市場發展看,資信評級機構的買級賣級、壓價競爭等現象時有發生,各地對於徵信市場的監管重視不夠,既沒有建立健全的徵信管理法規,也缺乏可靠的監管手段,未能對徵信市場發展提供有效的監管保障。

(四)資信評級指標體系和評級標準的共性和個性之間的矛盾。統一的評級指標體系和評級標準有利於提高外部評級的一致性和權威性,但壓抑資信評級機構的創新動力,也不利於資信評級市場的細分和深化;個性有利於激發評級機構的創新動力,合理確定市場定位,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但評級結果的一致性差,可利用價值低,外部評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受到置疑。最佳的評級指標體系和評級標準應該在共性和個性之間尋找乙個均衡。

當前,資信評級機構的評級指標體系個性太強、共性不足。評級機構的指標體系各不相同、評級標準差別很大,造成評級報告參差不齊,同一企業可能會被評為不同的級別,同一評級公司的評級標準存在普遍較高或較低的問題,金融機構無法甄別評級報告的合理性,外部評級的可利用價值很低。不解決好共性與個性的矛盾,徵信業的發展便沒有生命力。

(五)徵信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要求與目前人才缺乏之間的矛盾。徵信業是知識和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評級涉及不同的業務品種、不同的行業背景、不同的法律環境,需要大量不同行業的高素質人才。以 experian 為例,公司總部僅軟體工程師就有 200 多名。

但我國現有的業務人員以具有會計專業背景的評級人員為主,從事行業研究和產品開發的分析人員缺乏;我國只有極少數大學開設了信用管理課程,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大部分徵信機構處於虧損狀態,經營狀況非常艱難,難以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

保健食品行業信用評價體系正在建設中

中國醫藥報 2010年 4月 26日 第003版 市場週刊保健 保健食品行業信用評價體系正在建設中 本報記者陸悅 編者按據悉,中國保健協會曾聯合多家 開展了一項保健食品信譽度調查,結果表明,在共有28.48萬人次參與的調查中,有高達74.35 的消費者認為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品只是有點用,但實際效果與廣...

論企業培訓體系建設中的培訓資源管理

作者 宋秀華 經濟研究導刊 2013年第31期 摘要 人才培訓和開發,是企業人力資源的造血功能,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要高效開展企業人才培訓和開發,必須建立完善的企業培訓體系予以充分保障,而企業培訓體系的建設,實質上就是對企業培訓資源的建設和管理。圍繞企業培訓體系建設中的培訓資源管理展開討論。關...

管理會計在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重要作用新思考

管理會計在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重要作用新思考作者 王麗靜 中國市場 2016年第07期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一體化程序的加快,中國經濟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國內外競爭的經濟環境瞬息萬變,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管理會計行業正受到世界各國越來越強烈的關注,管理會計在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