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監測方案

2022-06-25 23:51:05 字數 3954 閱讀 3094

目錄一、基坑監測技術方案 2

1 工程概述 2

1.1 工程概況 2

1.2 工程地質條件 2

2 監測目的 2

3 方案編制依據和原則 3

3.1方案編制依據 3

3.2方案編制原則 3

4 監測專案與預警指標和監測頻率 4

4.1 監測專案 4

4.2 監測頻率 4

4.3 監控指標 4

5 測點布置 5

6 監測方法及監測儀器 5

6.1 巡視檢查 5

6.2坑頂沉降 6

6.3坑頂水平位移測量 6

7 監測技術管理措施和質量控制措施 7

7.1 監測技術管理措施 7

7.2 監測質量控制措施 9

7.3 質量控制的安全文明施工和安全防護措施 11

8 資訊化監測和成果反饋 11

8.1 資訊化監測 11

8.2 監測流程圖 12

8.3 監測週報、月報和總結報告提交 13

9 應急預案 13

9.1 提高監測頻率 13

9.2 報警 14

9.3 配合搶險進行必要的監測措施 14

9.4 施工措施 15

10 擬投入本專案的服務設施清 15

11 專案監測人員 16

二、近三年部分類似工程業績 16

三、基坑監測測點布置圖 17

一、基坑監測技術方案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況

場地位於長沙市岳麓區,西鄰岳華路,南臨嶽麓大道。本次基坑工程支護高度為4.0m-11m,為臨時性支護,efg段基坑為安全等級一級,其他為二級,本次基坑支護工程使用年限小於2年。

1.2 工程地質條件

根據本次鑽探揭露,場地內埋藏的地層為人工填土層,第四系沖積層、第四系殘積層,下伏基岩為元古界板岩。各地層的野外特徵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

人工填土:層厚0.40~11.70公尺。

粉質粘土②:層厚0.60~2.60公尺。

粉質粘土③:層厚0.70~6.40公尺。

第四系殘積(qel)粉質粘土④:層厚0.70~6.90公尺。

強風化板岩⑤:層厚0.30~18.60m。

中風化板岩⑥:揭露厚度1.20~12.10m,層厚不詳。

中風化板岩⑤-1:層厚0.50~3.20公尺。

強風化板岩⑥-1:層厚0.50~2.50公尺。

2 監測目的

1)驗證支護結構設計,指導基坑開挖和支護結構的施工。由於設計所用的土壓力計算採用經典的側向土壓力公式,與現場實測值相比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了解現場實際的應力和變形情況,與設計時採用值進行比較,必要時對設計方案或施工過程進行修正,從而實現動態設計及資訊化技術施工。

2)通過將監測資料與**值作比較,判斷上一步施工工藝和施工引數是否符合或達到預期要求,同時實現對下一步的施工工藝和施工進度控制,從而切實實現資訊化施工;

3)通過監測及時發現圍護施工過程中的環境變形發展趨勢,及時反饋資訊,達到有效控制施工對周邊環境影響的目的,為工程質量跟蹤技術管理提供第一手的監測資料和依據。

4)根據一定的量測限值作預警預報,及時採取有效的工程技術措施和對策,確保工程安全,防止工程破壞和環境事故的發生;

5)將現場監測結果反饋設計單位,使設計能根據現場工況發展,進一步優化方案,達到優質安全、經濟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6)總結工程經驗,為完善設計分析提供依據。

3 方案編制依據和原則

3.1方案編制依據

(1) 《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

(2) 《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497-2009);

(3) 《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2008);;

(4) 《岩土錨桿(索)技術規程》(cecs22:2005);

(5) 《工程測量規範》(gb50026-2007);

(6) 《建築變形測量規範》(jgj/8-2007);

(7) 建設方提供的本工程的支護施工設計說明書和設計圖等相關資料。

3.2方案編制原則

為保證監測專案的順利實施,實現監測工作的科學、實用和經濟特色,以及達到監測工作指導資訊化施工的目的,監測工作遵循如下原則。

(1) 系統性原則

● 監測專案有機結合,並形成有效四維空間,測試的資料相互能進行校核;

● 在施工工程中進行連續監測,確保資料的連續性;

● 利用系統功效減少監測點布設,節約成本。

(2) 可靠性原則

● 設計中採用的監測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

● 在設計中對布設的測點進行保護設計。

(3) 與結構設計相結合原則

● 對結構設計中使用的關鍵引數進行監測,達到進一步優化設計的目的。

(4) 關鍵部位優先、兼顧全面的原則

● 除關鍵部位優先布設測點外,在系統性的基礎上均勻布設監測點。

● 同時也考慮施工現場條件較為複雜,施工風險較大,結合施工地質條件、地貌特徵,在保證監測效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靈活布置測點。

(5) 與施工相結合原則

● 結合施工實際確定測試方法、監測元件的種類、監測點的保護措施;

● 結合施工實際調整監測點的布設位置,儘量減少對施工質量的影響;

● 結合施工實際確定測試週期。

(6) 經濟合理原則

● 監測方法的選擇,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結合工程經驗盡可能採用直觀、簡單、有效的方法;

● 監測點的數量,在確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監測點之間聯絡,減少測點數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4 監測專案與預警指標和監測頻率

4.1 監測專案

本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一級,區域性為二級。根據《紅星美凱龍銀紅專案基坑支護設計說明》中對基坑監測內容的要求、《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497-2009)規定和《監測點平面布置圖》,以及場地實際的水文地質情況、周邊環境狀況,確定如下4個監測專案:

1)坡頂水平位移;

2)巡視檢查;

3)坡頂沉降

4)道路沉降觀測

4.2 監測頻率

根據《紅星美凱龍銀紅專案基坑支護設計說明》以及《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497-2009)中對監測頻率的要求,基坑施工期作為初始週期,應進行至少兩次初值觀測;在基坑開挖過程中,一周2次;地下室結構澆築期間,每週觀測1次。在遇到大雨季節、變形超過警戒值等非常時期,須加大監測頻率。在基坑回填後,監測結束。

4.3 監控指標

根據《紅星美凱龍銀紅專案基坑支護設計說明》中對監測控制值和警戒值的要求及《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497-2009)對一級基坑監測預警值的規定,本基坑周邊重要有構築物,管線密集,對地形變形十分敏感。本基坑控制值和警戒值確定如下:

(1)坑頂水平位移:以累計值30mm且速率小於5mm/天作為警戒值;

(2)坑頂地表沉降:以累計值30mm且速率小於5mm/天作為警戒值;

當監測專案的變化速率連續3天超過警戒值的70%,應報警。

5 測點布置

1)坑頂水平位移和沉降監測點:基坑邊坡頂部的水平位移和豎向位移監測沿基坑周邊布置,監測點間距一般為20m.基坑周邊中部、陽角處應布置監測點。

監測點設定在基坑頂。根據上述要求測點布置如下:坑頂水平位移共26個監測點;沉降監測共26個監測點;

道路沉降觀測點為11個。測點設定彙總表如下。

6 監測方法及監測儀器

6.1 巡視檢查

對支護結構、施工工況、基坑周邊環境和監測設施等進行巡視檢查。

1、 支護結構巡視檢查內容包括:支護結構成型質量、支撐、圍檁有無裂縫出現、牆後土體有無沉陷、裂縫及滑移、基坑有無湧土、流砂、管湧。

2、 施工工況巡視檢查內容包括:開挖後暴露的土質情況與岩土勘察報告有無差異、基坑開挖分段長度及分層厚度是否與設計要求一致,有無超長、超深開挖、場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狀況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設施是否運轉正常、基坑周圍地面堆載情況,有無超堆荷載。

基坑監測方案

1.1總體概述 工程名稱 津南區鹹水沽示範鎮金豐裡一期工程3 庫 工程地點 天津市津南區鹹水沽鎮津沽路 紫江路 南華路 南環西路圍合的地塊內。設計單位 炎黃聯合建築設計 天津市天勘建築設計院設計的 三號車庫基坑支護施工圖 及變更施工圖紙 招標 天津市方興工程建設監理 津南區鹹水沽示範鎮金豐裡小區一期...

基坑監測方案

武漢雙龍堂房地產開發 中華城商業社群一期基坑 監測方案 湖北萬鈞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2009年10月25日 目錄第一章工程概況 3 第二章設計圖紙要求及規範依據 3 第三章確定監測內容 6 第四章監測點材料和布設方法 7 第五章監測方法 精度及選用儀器 15 第六章監測頻率 17 第七章控制標準與...

基坑監測方案

目錄一 工程概況 3 1 工程簡介 3 2 場地地形 地貌,場地環境及地基土的構成與特徵 3 3 工程周邊環境 4 二 編制依據 6 三 基坑監測 6 1 監測的基本內容 6 2 監測頻率 7 3 報警值的確定 7 4 監測點的布置 8 四 監測點布置圖 11 一 工程概況 1 工程簡介 工作井和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