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原因根據孩子自身性格決定

2022-05-16 13:36:04 字數 1349 閱讀 4286

什麼是厭學

濟南納川學校心理教育專家經過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出,厭學現象多發於12歲-18歲處於中學學習階段的青少年學生。這一階段的孩子剛剛步入青春期,隨著生理發育越來越接近成年人,他們的自主意識迅速增強,逐漸從對權威(父母和老師)的恐懼和順從中脫離出來。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態度、厭學情緒和厭學行為。其主要表現有:

課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精神不振,愛打瞌睡,一般不願做作業,或者敷衍了事。學習無興趣,缺乏求知慾,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地學習,並對此感到痛苦、緊張、焦躁。經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牴觸對立,有的乾脆棄學出走。

我們(納川戒網癮學校)專家總結出厭學孩子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大都與孩子的心理需求及孩子對需求的態度不同所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也大不相同,不同型別的人格厭學原因不同,結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及孩子對待需求的態度,將厭學原因分為:安全缺乏型厭學、自尊維護型厭學、情感依賴型厭學和意義缺乏型厭學。

安全缺乏型厭學者的學習動力是對安全感的神經質追求。他們對自己的生存能力非常缺乏自信,對未來充滿了焦慮。他們喜歡把自己的學業成績和其他能力與他人相比較,一旦發現有不足之處就會非常自責和恐慌。

即使學業成績名列前茅,也無法看到自己的優勢。無休止的自我否認和絕望感最終使他放棄學業。

自尊維護型厭學者的學習動力是對自尊感的維護。由於缺乏無條件肯定自己的能力,於是過分依賴他人的評價,所以非常在意學習成績的好壞,試圖通過維持成績來控制別人的好評,以維護自己的自尊感。學習成為他們好面子的手段。

一旦覺得自己可能達不到既定標準,就會躲避考試,甚至不願再去學校,以保護自己脆弱的面子。在對厭學高學生進行心理諮詢的過程中發現,有不少平時成績不錯的高三學生會因此裝病逃避高考。然後用「別人會覺得如果我參加考試,一定也不會比別人差。

」的想法來安慰自己。

情感依賴型厭學者的學習動力是為了獲得別人的喜愛。他們最大的痛苦是被同學孤立,無論他們的成績有多好,一旦產生人際矛盾,如被人誤解、羞辱,或被好朋友拋棄等,都會極大地影響他的學習情緒。同時,這部分學生也極易發生早戀,並因此而無心學習。

意義缺乏型厭學者追求自由輕鬆的生活。這是一種退行的動力,是通過想象來構築一種嬰兒般的無所不能感,這種感覺的維持,就需要逃避現實的挑戰。因此,他們會無意識降低自己各種成長需求,表現為對什麼事都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凡是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持之以恆的事都會被他們厭棄。

學習這件需要吃苦才能完成的任務自然就成了他們厭惡的物件。

以上各種型別是各種人格在學業上的直接表現。還有一種厭學的原因是移情,指的是將對重要人物的負面情緒轉移到學習上,從而產生對學業的厭惡情緒。比如不喜歡某位老師,就討厭上他的課,從而耽誤了該門功課的學習。

這種厭學相對於人格品質導致的直接厭學情緒來講,是一種間接的厭學因素。

孩子厭學原因

厭學的原因複雜,有家庭原因,有社會及學校原因,有孩子自身原因等,香港中文大學對中學生厭學的調查情況如圖 近年來對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進行總結分析,發現在受到挫折時,他們不是分析原因,而是迴避現實,想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1 推脫責任 這些兒童把簡單的失敗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

孩子厭學的原因及對策

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在小學要求考雙百,到中學要求各課都在八十分以上,而到高中就要求更高了,學習絲毫不敢怠慢。後來漸漸地,他們便感到力不從心 疲憊不堪,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厭惡書本與學習,對學習也產生了厭倦。可見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家長不要把分數看的太重,應當根據孩子...

專家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

高中生早戀其實真的是不好的,因為你馬上就要面臨你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了!如果你選擇失誤,以後可能就沒這麼好玩咯,現在的早戀不過是因為自己的頭腦一時發熱,衝動導致的早戀情緒!而且現在你們就算在一起,那你們覺得可能呆在一起多久呢?是1年還是3年還是.如果你沒有能力的話你估計你們現在所說的什麼山盟海誓到了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