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紡織工業振興規劃實施方案

2022-05-14 11:50:04 字數 4780 閱讀 2440

(徵求意見稿)

陝西是新中國建設的全國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之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紡織工業是陝西的重要支柱產業,為全省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並在解決勞動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省紡織工業處於恢**展的關鍵時期,為了更好的應對金融危機,抓住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紡織產業西移的機遇,結合國家實施紡織工業振興計畫,特制定本省紡織產業實施規劃,推動陝西紡織工業更快地發展。

一、陝西省紡織工業發展現狀

我省紡織工業依託各地資源優勢和自然條件,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區特色的產業體系和格局,並且帶動了當地其它產業的發展。

(一)發展取得的成效

1、生產持續穩步增長。近幾年來,我省紡織工業生產銷售保持持續增長,2023年以來平均增速達10.91%。

2023年度,全省148戶規模以上企業紡織工業生產紗20.43萬噸,布78757萬公尺,印染布7344萬公尺,服裝613.6萬件。

紡織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7.04億元,其中服裝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77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5.

95%、30.9%。我省紡織工業實現了較快發展,打破了低速徘徊的發展局面,特別是服裝加工業邁向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2、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檔次顯著提高。目前,我省骨幹棉紡織企業精梳紗、無結頭紗、無梭布的比例以及產品的檔次和質量在全國處於較高水平,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全省繅絲企業擁有的自動繅絲機佔94.

6%。90%的服裝企業已經實現了高速平縫機更新換代,30%的服裝企業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3、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產權結構調整取得進展。近年來,我省國有企業全面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形成了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大了國有紡織企業改革改制力度,加快了產權結構調整,實現股權多元化。特別是10多戶國有紡織企業通過破產、兼併等方式分別實現了優化重組,國有紡織企業改制取得突破性進展。

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為我省紡織工業的各種經濟成份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民營紡織企業快速發展。一是民營紡織企業生產規模化,改變了作坊式是生產模式。二是企業採用的裝置技術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水平。

三是民營紡織企業發展速度加快,非國有紡織企業戶數比重從2023年的49.32%提高到2023年的75.68%。

目前,從民營紡織企業投資速度及裝置技術水平來看,我省民營紡織企業的發展進入了乙個新時代。

5、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我省棉紡織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公升,產品檔次進一步提高。作為紡織產業鏈中重要環節的服裝產業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2023年服裝製造業產值佔紡織業產值比重達10.

07%。功能性紡織服裝產業鏈已基本形成,防油、防水、阻燃等高新功能性面料及服裝成為我省紡織特色產業。絲綢產業形成了以安康為中心的全國優質繭、絲基地。

6、產業集群化初步顯現。一是我省紡織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產業相對集中的地區格局,並且也帶動了當地其它產業的發展。二是棉紡織行業自然形成了寶雞市東部地區、咸陽市乾縣、渭南市大荔縣三個集聚區。

三是服裝企業有以寶雞市服裝工業園為依託的職業服裝和休閒服裝聚集區,榆林市公尺脂縣和橫山縣的羊毛防寒服產業集聚區;西安以長樂路、長纓路一帶市場為中心、以都市服裝為主體的小型服裝企業聚集區。四是形成了安康市漢濱區、漢陰縣、石泉縣月河川道繭絲綢產業集聚區。

7、吸納了大量人員就業。紡織工業作為乙個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之一,共提供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目前,我省紡織圍繞一線兩帶地區已形成較強的加工能力,並且在部分市、縣、鎮基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產業加工集群區域,如乾縣工業園區共有紡織企業17戶,目前吸納就業15000多人,人均收入近萬元。

安康繭絲產業拉動全市100萬農民從事興桑養蠶。這些就業人員絕大部分來自農村,既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又提高了農民收入,加快了城鎮化程序。

(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發展速度慢,行業規模小。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紡織產業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2023年,我省紡織產業總產值只佔到全國的0.28%,排在各省區第21位,主要產品紗、布和服裝產量分別只佔到全國的0.

94%、1.41%和0.03%。

2、產業集中度低。我省紡織產業缺少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紡織產業集**展緩慢,沒有公用設施和服務體系配套齊全的現代化產業園區加以承載,企業之間缺少合作意識,互補作用不強,整合發展能力較弱。同時,我省紡織產業缺乏國際國內知名品牌產品,以品牌為龍頭的引領作用不強。

3、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國有企業比重仍然較高;二是部分民營企業起點低,規模小,生產技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三是產業鏈不完善,下游產業包括印染、服裝、家紡等沒有得到長足發展,致使我省紡織產業產品附加值低,產業能力不配套,既削弱了我省棉紡織的競爭優勢,又制約了全行業的發展。

4、自主創新能力薄弱。一方面是研發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企業新產品開發能力。另一方面科技優勢未能充分發揮作用,雖然我省紡織科研力量雄厚,但是沒有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體系與機制,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缺乏密切合作,科研成果和生產經營脫節。

由於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參與能力。

5、經濟效益差。2023年以來由於經濟形勢不斷惡化,我省紡織產業由盈虧基本持平轉為全行業虧損,2023年度,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虧損2.03億元,同比增虧0.

61億元,148戶企業中虧損企業66戶,虧損面44.59%,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3.97億元,同比增加78%。

(三)目前面臨的困難

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減少,紡織下游產品出口受阻,造成國內市場產品積壓,**下降,競爭激烈。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將使紡織產業面臨較高的市場風險。目前,我省紡織產業具體面臨的突出問題是:

1、市場疲軟,**下降,銷售難度加大。一方面傳統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外銷訂單減少,南方沿海地區下游的外向型針織、印染、服裝企業紛紛停產、半停產甚至倒閉,對上游產品的需求減少;另一方面擴大內需政策在較短時期內難以奏效,國內市場容量未見擴大,企業加大內銷產品比例的策略使國內市場競爭更加劇烈,產品**下降。

2、資金嚴重短缺,有的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造成原因:一是貨款回籠慢,應收賬款增加;二是部分產品積壓,產成品資金上公升;三是虧損導致現金流相應減少;四是企業融資困難,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不健全,融資成本高。

五是企業融資渠道窄,由於企業主要依靠銀行貸款來解決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也使企業錯失機遇。

3、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但工資水平仍然偏低,職工隊伍難以保持穩定。由於紡織企業用工多、職工流動性大等特點,因此我省紡織行業受新勞動法實施的衝擊很大,用工成本大幅上公升。儘管如此,我省紡織職工工資仍然低於省內其他行業的水平,紡織企業面臨招工難、留人更難的局面。

技術骨幹大量流失。

二、振興陝西紡織工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增強信心,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扶持與振興紡織產業的政策,抓住我國紡織產業梯度轉移及「東桑西移」工程的機遇,以技術改造、自主創新、調整結構、優化布局為重點,採取各種有力措施,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推動產業聚集區快速發展,全面提公升我省紡織工業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為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結合本省產業實際,認真貫徹國家紡織產業振興規劃中提出的基本原則,即:

1、堅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發展相結合。積極應對當前需求萎縮、虧損增加、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公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增強我省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後勁。

2、堅持科技進步與技術改造相結合。以科技進步為動力,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公升紡織工業,使紡織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勞動生產率有較大提高;同時,實施專案帶動戰略,加快行業技術改造的步伐,加大技術進步的投資力度,提公升產業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3、堅持突出重點與兼顧全域性相結合。發揮我省重點行業、優勢企業在振興中的帶動作用,支援優勢企業改制重組,做強做大;重點培植具有自主智財權、一定品牌知名度和競爭能力較強的紡織服裝企業集團;加快園區建設步伐,促進產業聚集區發展。同時,通過完善行業公共服務體系,增強中小企業應對風險能力,保持就業穩定。

4、堅持市場主導與政策推動相結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鼓勵我省紡織企業通過內部挖潛,提高生產效率,參與競爭;同時,發揮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和財稅政策等方面的引導扶持作用,推動產業有序調整。

(三)振興目標

2009-2023年,我省紡織工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

保持生產穩定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提公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發展壯大優勢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推動產業區域規劃和建設,形成布局合理、規模相當的一批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實現我省紡織工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1、確保生產穩定增長

2023年,力爭模以上企業紡織工業總產值達到143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4%。

2、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優化衣著類,擴大裝飾類,發展產業類,加快服裝產能提公升。服裝產業工業總產值在整個紡織產業中的比例由2023年的10.07%提高到2023年23左右%。

3、提高科技、品牌的貢獻率

通過技術進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用工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由2023年的3.3萬元/人*年提高到2023年的5萬元/人*年,年均增長14%。

自主品牌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重點培育10個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知名服裝品牌。

4、就業規模

2023年,力爭紡織服裝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預計達到10萬人以上,其中新增就業崗位1萬餘人。

三、產業振興的重點任務

以園區為承載,以專案為抓手,以技改為重點,切實用好增值稅轉型等各項優惠政策,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繼續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深入實施紡織企業新、特、名、優工程,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公升級。

(一)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調整產品結構

1、配合國家實施拉動內需的各項優惠政策,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努力開發一批適銷對路、附加值高的新、特產品;利用西安在全國西部服裝市場上的規模優勢,提高地產服裝在我省的市場占有率,發揮服裝產業對我省上游產業包括原料生產、紡紗、織布、印染及配套的服飾、輔助料、配件業的發展的帶動作用。

紡織工業織漿料消泡劑

紡織工業 sxp 112紡織漿料消泡劑。分類名稱 紡織漿料消泡劑。活性成份 改性聚矽氧烷 分散劑 乳化劑。性狀 外觀 白色粘稠液體,不揮發物 20 22 ph值 6.5 8.5,穩定性 3000轉 20分鐘 不分層。產品特點 主要針對紡織工業中紡織漿料的起泡特點和印染工藝 80 以下 而設計,是我公...

中國行業分析報告紡織工業

紡織工業經濟形勢分析 內需拉動 紡織工業作為最終消費品行業,有著全球最龐大 最完善的產業鏈條。巨集觀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紡織行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城鄉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在最終消費品領域就轉化成為對衣著類強大的購買能力。同時高收入群體的增長 中產階級比重的擴大以及農村市場的存在,使我國...

棉紡織工業企業安全管理規程

1 範圍 本規程規定了棉紡織企業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本規程適用於各類棉紡織企業。2 規程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 不包括勘誤的內容 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