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建築設計理念集錦

2022-05-08 15:12:03 字數 3486 閱讀 7299

在「人文居所」的概念中,我們引入新都市主義的規劃設計理念。強調較高的居住密度、重視鄰里關係的社群、建築功能的混合、沿交通線路布置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倡導步行交通形式,社群內提供就業機會等等。

二、關於細節設計

1、街——人性化的交流空間

以宜人的尺度,獨具特色的開放街道,串聯所有的公共設施及場所,為居民提供聚會的空間,增加居民的交流機會,極大地聚集了小區的人氣。更要的是,這些魅力的街道將為居民帶來強烈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1.對線性空間的探索——內街

採用內街的形式,用「街道」將商業區和休閒中心區融合起來,形成完整的介面。

2.對線性空間的拓展——梯形介面+島嶼

內街模式儘管內部空間宜人,但是缺乏與城市的交流作用。因此,**性商業介面進行梯形空間拓展,將其開放度加大,從而將路上的人引入,形成公共的商業場所。

臨水介面改造為半島和島嶼的模式,形成個性的水岸風情休閒場所。

3.化整為零休閒街區

開放度繼續加大,將整體形成具有開放性建築布局,引入「休閒街區」概念,將建築與公共空間融為一體,形成鬆散卻有序的建築形態,使人們在街區內有閑庭信步之感,強調休閒概念。

2、建築體量的相互關係

對於較大規模的住宅區,整體性空間特徵應突出,產生對外的可識別性。利用建築的高度和體量的統一與對比,構築建築的標識性形態,避免千篇一律。

3、組團綠化的空間輻射

將綠化的自然環境作為「底」,以建築組團空間作為「形」,以構成的方式有機組織,產生「形」、「底」明確的空間構圖。而作為「底」的綠化環境空間將作為「形」的建築組團包圍,產生了圍綠的組團空間。盡可能讓更多的居民享受綠化。

4、 尊重環境,因地制宜組織交通,處理地形

利用地塊與周邊條件中道路性質、高差、街口等元素,布置組織住宅區的入口、道路、沿街商業服務配套、內部停車等問題,合理運用外部條件,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5、準確定位,精心策劃,滿足複雜的房型配比要求

本區段的商品住宅要準確地定位在中檔居住區的水平;地塊中的限價房和動遷安置房政策性強,房型配比要求複雜。規劃設計既要處處為動遷居民著想,讓為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的動遷居民住得下、住得好,也必須精打細算,理解好政策。

三、關於設計內涵

1、 公眾參與

多樣性社會和公眾的積極參與是乙個高檔高品質社群所稀少的,作為居住型的社群,會在空間的建築特色、環境特徵等方面努力塑造並著力體現。社群的公共客廳,如小廣場、門廊等,都以積極的空間形態給人創造出更多逗留的機會,為聊天、散步、遊戲、聚會等參與活動提供了合適的場所。

2、具有心臟的社群

現代家庭在選擇住所時,不僅考慮經濟上的回報,也不僅僅是當作一種投資;他們期望的住宅和社群是乙個真正適宜生活的場所。我們的目標是建立這樣的具有心臟和靈魂的社群,她對所處的獨特地域作出回應,將擁有24小時晝夜不間斷的服務功能,為人們提供最靈活、最廣泛的生活選擇。

3、可持續發展的社群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正在經歷變化;可持續發展不應當是華麗的辭藻或空洞的承諾。我們必須以一種有效並且可以接受的方式,將可持續概念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方式是乙個綜合過程,從理想之城總體規劃開始,貫穿專案的各個階段。

我們的做法包括:

-在專案總體規劃和各建築階段,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和措施;

-創造乙個既充滿生機,又可以因應市場和經濟環境變化而調整的開發專案;

-對城市的經濟和市場形勢作出創造性的回應;

-倡導綠色運輸政策和策略;

-在社群乃至整個地區促進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方式;

4、智慧型的社群

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使得建立「更聰明」的社群成為可能。國際網際網路絡使人們可以在瞬間獲取全球各地的資訊。正是基於資訊的高速傳播與普及,社群才能成為適宜生活的場所。

網際網路、有線電視和其他先進的數字服務,使得社群的居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對周邊和世界的生動體驗。

5、宜居之所

未來的居住小區將既具有經濟價值,又可持續發展。它們不僅僅是很好的投資選擇,更是絕佳的生活場所。社群是人性化的社群;從新生嬰兒到老年人,社群適合每個人的需要;她將擁有配套商店、餐館、休閒設施、學校、辦公和各種形式的住宅;她像家庭一樣會成長、變化。

我們構想的社群將具有獨特的場所感,滿足市民的不同需求,與周邊區域和城市形成完美結合。

6、優雅的街道生活

街道生活是城市生活的主題,只有為街道行為提供場地才能喚起人們的活動熱情,優美的建築介面是城市生活的舞台背景,樹蔭、茶座、街頭的店鋪是城市生活的道具.當我們埋怨沒有人願意演繹城市生活話劇的時候是否考慮了提供了合適的舞台呢?賦予街道正確的含義,才能希望人們樂在其中.

7、統一性(協調)和個性的共存

匯入從多層到高層、板式到點式各式各樣的高度、形態的單體,構成富有變化的空間

充分發揮基地場所特性--節點、沿道、鄰近公園等區域要素,形成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而同時體現高品位小區的總體規劃和單體形態

將自然(綠色)住宅點綴在街道空間,形成鑲嵌式空間

8、界隈性、街路性、街道生活得以展開的場所的形成

住宅區的生活軸和周邊區域、 道路網架形成一體化城市構架

以小規模交往花園為媒介,形成安全舒適的住宅組團以及可自由往來的街道網路

通過匯入各種商業、 社群交流設施、 soho 、,+@room,促進生活軸及主要街道的活性化

9、 靜界——自然與精神的靜謐

閒逸、寧靜的生活和遊憩環境是構成現代休閒度假和高品質人居的關鍵要素之一。我們通過規劃對社群內的私密空間、半私密空間和公共空間明確界定和合理劃分,營造靜謐的氣氛。「人類離開完整均衡的自然愈遠,其實質環境愈易變得有害。

」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是人類的本性;與自然的親密接觸能夠淨化人類心靈,達到精神世界與自然和諧統一。因此,我們在規劃中強調整體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營造自然與精神靜謐的統一。

10、華麗一英里——「完善的休閒度假設施與高雅異趣的風情」

我們提出「華麗一英里」這一概念,組織水岸街坊、酒店式公寓、沿街商業、綜合辦公及其它一些休閒服務設施的配置,來打造新區中軸線的現代都市風情,通過在建築形態和景觀方面文化的充分凸顯,來強調其鮮明的「水岸街坊」特色。

11、 模糊的邊界

邊界對於空間來講具有最強的界定性,也嚴格區分了室內外。人與建築之間的聯絡由人們進入或出去來實現。模糊的邊界縮短了人與建築之間的距離,加強了人與空間的聯絡。

我國古建築中有很多製造模糊邊界的手法值得借鑑:江南的長廊,福建的騎廊以及徽州的排門等等。這些手法創造了許多宜人的空間。

而現代建築模糊空間的缺乏減少了人們與城市、與建築之間的聯絡,於是貧瘠的邊界成為了城市中灰色地帶。

因此,在這次設計中,人與邊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豐富過渡性的。挑出的樓板、連續的騎廊和建築之間的連廊,都將豐富空間層次,模糊了室內外的關係,創造現代的休閒空間。

12、一體化的社群

社群必須融入周圍和地區大環境之中。我們提出的景觀方案將整合公園綠地、公共開放空間和水系,呈現乙個獨具活力和魅力的開放空間和休閒娛樂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還將包括自行車和步行專用道,為小區居民和周邊群眾提供邊界道路。

正是由於公建服務和道路網路的一體化,才使得社群徹底融入城市的環境之中。

13、整體空間的營造

新建住宅區作為城市肌理的延伸,要具備合適的功能和良好的居住環境。在尊重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前提下,做到整體統一,區域性豐富,具有個性和可識別性。

基於抗震理念建築設計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築技術水平的提高,各種不同風格 不同功能的建築拔地而起。但建築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給人們的財產和人生安全在成了極大的損失。其中由 帶來的危害又顯得尤為突出。關鍵詞 抗震理念建築設計設計原則抗震措施 引言 建築物的平 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寸 抗震結構體系的選取 抗側力構件的布置以...

規劃建築設計中和諧與特色理念應用

摘要 建築設計中和諧與特色理念的應用,是促進建築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下,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在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進一步要求。而建築在為人們提供生活和生存的空間時,也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擁有了實用性之外的美的要求。那麼,為滿足人們對建築美且環保性的要求,和諧和特...

關於綠色建築設計理念分析

作者 劉衛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第29期摘要 隨著現代建築的發展的人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綠色建築設計如今已成為設計人員所面對的乙個關鍵問題,本文作者對現代綠色建築設計的中的理念和設計中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 綠色建築 設計理念 居住環境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