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翻譯

2022-05-07 17:15:04 字數 4811 閱讀 3339

1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江南又到了可以採蓮的季節了,葉子浮出水面緊密相連。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兒在蓮葉東面嬉戲,魚兒在蓮葉西面嬉戲,魚兒在蓮葉南面嬉戲,魚兒在蓮葉北面嬉戲。

本篇是一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

1詩歌採用民間情歌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以「蓮」諧「女」、「憐」,象徵愛情,以「魚」隱喻「男」、,以魚兒戲水蓮葉間來暗喻

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嘻戲的歡樂情景。

2詩的後四句6有何特點?傳達出採蓮人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的後四句用重複的句式,表現了魚在蓮葉間穿梭往來的輕靈的樣子,傳達出採蓮人歡快的心情。

1詩歌採用民間情歌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以「蓮」諧「憐」,象徵愛情,以魚兒戲水於蓮葉問來暗喻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的歡樂情景。格調清新健康。詩歌的開頭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致。

後四句以東、西、南、北並列,方位的變化以魚兒的游動為依據,顯得活潑、自然、有趣。句式復沓而略有變化,是《詩經》的傳統手法,用在這裡,更令人聯想到採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相應的情景。詩中沒有一字直接寫人,但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卻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氣,領略到採蓮人內心的歡樂。

2.敕勒歌(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翻譯】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陰山腳下,這裡的天幕象氈帳篷一樣籠罩著遼闊的大地。蒼天浩渺無邊,草原茫茫無際,每當大風兒吹來草兒低伏的時候,放牧的牛羊就顯現出來。

1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2畫面蒼天浩渺無邊,草原茫茫無際,每當大風兒吹來草兒低伏的時候,放牧的牛羊就顯現出來。

注釋: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

「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裡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

3.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1. 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

2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片語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注釋:這首詩從乙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

「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片語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4.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颳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1.說說詩中量詞的妙處

詩中的四組量詞的使用也是一大特色,都是句子裡同樣的位置,卻不顯得呆板。三秋二月還算是實指,千尺萬竿就帶些誇張,把江面壯觀的浪濤還有竹林幽寂的景致都寫活了。

2. 第一二句,我們要注意解和能的妙處,詩人彷彿是風的老朋友說起了它的能耐。多少悲秋與懷春的辭句都被這兩句詩涵括了進去,人們讀著讀著不禁醒悟,這世上的悲傷與歡樂居然全與和風聯絡起來了。

[注釋] 1. 解:分開。

2. 三秋:指秋天的三個月,也指秋季的第三個月。

3. 二月:指春天。

這是一首吟誦風的力量的詩。詩人對自然現象觀察非常細微,通過秋葉的飄零、春花的開放、波浪的湧起、翠竹的歪斜,從時令上、強度上寫出了無形的風的力量。詩歌對仗工整,特別是數量詞的運用,在排列上下了一番功夫。

李嶠(644—713),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省)人,唐代詩人。他的詩大部分為五言近體詩,其中詠物詩有120首。詩作用詞精心刻畫,描述貼切,但詩興不足。

5.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本詩描寫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裡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⑶ 妝:

裝飾,打扮。⑷ 一樹:滿樹。

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絛: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絛:

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農曆二月,正是仲春時節。⑻ 似:

好像,如同。

【譯文】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風啊!

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

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

2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讚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讚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

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緻的形態美。

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乙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

」——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

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徵。這首詩就是通過讚美柳樹,進而讚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6.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遷居絳州(今山西新絳)。注釋。李白與王之渙都寫過沿黃河西望的景色,不同點在於:

李白的目光由遠而近,故創出「黃河之水天上來」 的奇句;王之渙的目光自近及遠,故展現了「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奇景。遙望西陲,黃河由東向西,無限延伸,直入白雲,這是縱向描寫。在水天相接處突起「萬仞山」,山天相連,這是豎向描寫。

就在這水天相接、山天相連處, 「一片孤城」,隱約可見。這,就是此詩所展現的獨特畫面。前兩句偏重寫景,後兩句偏重抒情。

然而後兩句的情,已孕育於前兩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蕭索感、荒涼感。而背景的遼闊,更反襯出它的蕭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襯出它的荒涼。

「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這「孤城」 顯然不是居民點,而是駐防地。住在這裡的徵人,大約正是沿著萬里黃河直上白雲間,來此戍守邊疆的。

久住「孤城」,能無思家懷鄉之情?這就引出了三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愁殺行客見」的《折楊柳曲》,其思家懷鄉之情已明白可見。

妙在不說思家懷鄉,而說「怨楊柳」。「怨」甚麼呢?從結句看,是怨楊柳尚未發青。

7.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夕陽依傍著西邊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了,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如果想要看得更遠,那就要再上更高的一層樓。

1.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蘊含的哲理

2.畫面----作者站在鸛雀樓上向西眺望,只見雲海蒼茫,山色空濛。由於雲遮霧繞,太陽變白,挨著山峰西沉。「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樓下滔滔的黃河奔流入海。

[注釋]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作者站在鸛雀樓上向西眺望,只見雲海蒼茫,山色空濛。

由於雲遮霧繞,太陽變白,挨著山峰西沉。「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樓下滔滔的黃河奔流入海。

這兩句畫面壯麗,氣勢巨集大,讀後令人振奮。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

「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乙個哲理:

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這首詩由兩聯十分工整的對仗句組成。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

後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黃河中的乙個小崗上,後被洪水衝沒。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

「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山名)下瞰大河。」可見衝沒是宋以後的事了。王之渙(688-742),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

唐代詩人

8.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1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2 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3 詠鵝 唐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4 風 唐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目錄導讀1.江南 2.敕勒歌 3.詠鵝 4.風5.詠柳 6.涼州詞 7.登鸛雀樓 8.春曉 9.涼州詞 10.出塞 11.芙蓉樓送辛漸 12.鹿柴 13.送元二使安西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5.靜夜思 16.古朗月行 節選 17.望廬山瀑布 18.贈汪倫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0.早發...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1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窮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