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詩 舞詩」教學感悟

2022-04-30 07:48:02 字數 918 閱讀 5839

上月,筆者有幸參加了在成都舉行的「小學語文第一學段課堂教學研討會」,上海的戴建榮老師在現場教學古詩《春曉》,把春天的歌演繹得春色盎然。全體學生在他的引領下用稚氣的童聲讀詩、唱詩、吟詩,舞詩,情趣盎然。其後,戴建榮老師又帶領全體教師吟誦《送元二使安西》,在場的每一位師生都沉浸到了詩的情境之中。

在古詩文方面有很深造詣的著名特級教師陳嘵梅這樣評價戴老師:「一位生活在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年經老師,卻用中國最傳統的、最樸素的教法把孩子們學習詩文的熱情充分激發和點燃起來,這種強烈的反差意味深長。」。

的確,戴老師的教學環節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讀,用古詩平仄音調的規律誦讀;唱,和著古典的旋律唱詩;吟,半讀半唱,讀唱結合,充分表達古詩特有的音韻美;舞,借鑑手語的獨特表達方式,在吟誦的同時通過形體語言抒發感情。戴建榮老師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古詩文教學之路。

在場的教師稱他的課「嗟嘆之,詠歌之,舞之蹈之」。

回來之後,筆者很受啟發:以前筆者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單詞、單句地分析,學生興趣寡然,更談不上去體味挖掘詩的**美、意境美和語言美了。那麼,能不能把戴老師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呢?

小學生很難把握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感受語言的魅力,是否能用同樣的方法把他們帶入到詩境中呢?朱光潛先生說過:「詩是一種**,也是一種語言,**只有純形式的演奏,沒有語言的節奏,詩則兼而有之。

」所以,教師要借鑑戴老師的教學方法。

小學第二學段(中段)對古詩的要求是這樣的: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誦讀仍是學習古詩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只是在這一學段,對於誦讀的要求更高。

除了讓學生感受古詩語言的**美,還應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體會古詩語言的精確美、凝鍊美、意境美。

不久,筆者在教學《望天門山》時,注重運用戴老師的吟誦方法:反覆誦讀,激昂處還之激昂,委婉處體現委婉,入於眼,出於口,聞於耳,動於心,入忘我之境地,欣賞優美的意境,體會詩人的心情。這樣才能更切合農村學生的需求,給予學生一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