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你比美國大學生落後幾步

2022-04-28 21:36:03 字數 1590 閱讀 7480

中國由我玩4年,無聊才看書

美國唯讀興趣書,何必進大學

在中國,一試定終身,學生熬過了中學,考進一所大學,終於可以擺脫教科書與參考書的糾纏,有了松一口氣的機會。因此才有了大學university又有「由你玩四年」的別稱。

進了大學之後,許多人倒是有了充裕的時間和機會可以去大學圖書館讀一讀自己在中學時沒能接近的書籍。大學固然也有教科書,但是廣泛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名正言順。

至少我曾經這樣以為,可事實告訴我:我的想法大錯特錯。

早在2023年,有人針對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三個地區20歲以上的民眾做過一次閱讀調查。

那次調查中有乙個題目是探尋大學生閱讀的動機。調查發現,在閱讀動機中,「訓練獨立思考能力」這個原因普遍不受重視,大學生階層因為「無聊/打發時間」而選擇閱讀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職業階層。

看了調查分析,美國乙個朋友立刻寫了封e-mail,以好奇的語氣問我乙個問題:「為什麼你們大學生的閱讀動機裡,有那麼高成分的『個人興趣』?你們那裡的大學生居然還可以為『無聊、打發時間』而閱讀?

」我也很好奇地反問他:「這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他回答:「在美國,大學生連教授指定的讀物都讀不完,幾乎沒有什麼時間讀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更何況是為了無聊、打發時間,太不可思議了!」

那時,我才認真地思索中國和美國的大學生在閱讀這件事上重點順序為什麼正好形成對比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後續影響。

中國的中學實行的是六年學制,學生被老師塞了整整六年的教科書與考試用書。

相對於中國學生,美國中學生的六年處於相對放鬆的狀態,相反,美國學生一旦決定要進大學,頭一兩年必定是通識教育,接下來的主修課程才真正需要你進行主修閱讀。美國大學生腦子裡有這樣的觀念:如果沒有和專業課程相關的閱讀,光是在圖書館看一些社會暢銷書籍,咱們何必要費盡心思進大學呢?

中國書籍任我選,唯讀休閒書

美國讀書有專攻,讓書選擇我

有一位美國作家生動地形容了美國年輕人的讀書觀。費迪曼在《乙個年輕作家的讀書經驗》中寫道:「過了17歲以後(有的人會延後一兩年)就是書來選你,而不是你去選書了。

你必須在某種限制之下去讀書,閱讀成了一種計畫,成了大學課程中的一部分,或成為獲取某一種學識的工具……」

可是中國年輕人的閱讀習慣中卻有太多極具諷刺意味的現象。在中國,不知到底是大學生的幸運還是不幸,我們的大學很少給學生閱讀的壓力。再加上大學生大多由於高考考試分數的驅使,不是基於自己真正興趣而選擇大學的某個專業,所以從踏入大學的那一刻起,已經注定欠缺主動積極求學意願的命運。

20世紀,大量的學科在新生、在分化、在細化。於是全世界的大學教育都在為學問的細化與窄化而苦惱,所以美國大學教育立刻出了新招:大學頭一兩年必須加強補充一些通識教育。

實際上,中國大學生面臨的學問細化與窄化的問題比美國嚴重多了。中國在20世紀裡延續著近百年來中學、西學之分,理科、文科之分,許多年輕人即使進了大學,也很可能會成為乙個犧牲者—因為文理學院之間的閱讀重點根本不同,即使是同樣的文學院之間,中文系與外語系的閱讀也基本談不上貫通。

我接觸過很多中國大學生,他們的老師並不是沒有看到這些問題,讓學生放任自流,事實上,不少老師會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列出滿滿當當的閱讀書目,只是沒有幾個學生會在乙個學期內認認真真把這些書借來讀完。

如果你還在毫無壓力地憑著個人興趣選擇看書,你已經遠遠落後於美國大學生了。至少,和你處於同一年級的他們正在被「有用的書」填滿。

美國大學生怎麼學習的

清華大學的本科5年,和許多同學一樣,我也為著乙個闖蕩世界的夢想苦苦努力。1998年,我終於踏上北美大陸。這兩年的生活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我真誠地感謝清華的學習生活,也算是領略了美國大學生活的箇中滋味。相信國內許多好學上進的師弟師妹們還處在一種夢想和憧憬的階段,一如兩年前的我。本帖 東方學院學生網 b ...

美國大學生活不輕鬆

即使是平時作業,學生也認真對待。因為老師對平時的作業也會認真評閱與打分,同樣作為整個課程成績的一部分。有一次在課前,我看到老師剛剛走進教室,還沒有停下腳步,學生就紛湧而至地圍上來,爭相取回自己的作業,仔細檢視作業得分。有的學生還與老師討論作業的情況。可見學生對平時作業及其得分的重視程度。課外實踐活動...

美國大學生必做的20件事

第七,參加體育運動。調查表明,大學從事體育的人,畢業後比那些不沾體育的同學明顯收入高。特別是企業總裁,從大學體育中獲益甚大。這一點,在中文世界中,大概數我的近著 精英的階梯 美國教育考查 中論述最詳,也是國人理解最淺的面向。美國人從事體育不僅是鍛鍊身體,而且是培養競爭的才能和領袖素質。第八,別按著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