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與方法複習重點

2022-04-04 14:05:18 字數 6655 閱讀 2262

第一章藝術設計概論

1.設計的理論基礎

1.2設計與藝術

(1)設計與藝術的淵源

(2)設計中的藝術手法

①借用:設計常常借用某詩句、某段**、某個鏡頭、某一雕像或其他藝術作品,借用其藝術創作的思想、風格、技巧等,直接運用藝術的力量,營造特定的文化藝術空間,形成感人的人文氣氛。

②解構:所謂解構,是指以古今純藝術或設計藝術為物件,根據需要進行符號意義的分解,然後設計重構。

③裝飾:裝飾是設計中運用得最多,也是最傳統的設計手法之一。

④參照:參照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適度的創新。

⑤創造:創造是設計藝術最根本的方法,沒有先例可循。

(3)藝術推動設計

1.3設計與科學技術

(1)科學進步刺激設計創新

①科學技術是作為藝術設計發展的動力之一

②新材料與新生產工藝的出現,使得設計藝術發生了很大的變革

③從設計生產的手段來看,攝影、印刷、鑄造、切削、焊接、電鍍等技術的出現,提高了設計造型的技巧。

④與傳達過程有關的技術相繼誕生使視覺傳達的領域不斷擴大

⑤微電子技術與資訊科技的發展,使計算機納入了生產與技術系統,從而徹底改變了設計的概念和銷售的模式

3.設計藝術的領域

3.1視覺傳達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是指通過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資訊為目的的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的概念包括了視覺符號和傳達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視覺傳達設計的構成要素:文字、標誌、插圖。

(2)視覺傳達設計的門類:廣告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ci)、書籍裝幀、網頁及軟體介面設計

3.2產品設計

(1)設計的目的

設計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其目的是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為其設計物件、過程、服務以及它們的系統建立多方面的品質。

(2)設計的任務

設計為下列任務尋求發現和評價其結構性、組織性、功能性、表現性和經濟性的關係:

①提高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全球道德規範);

②增進人類社會、個人和團體的福利和自由;

③終端使用者,生產和市場(社會道德規範);

④支援文化的多樣性,不論全球化如何(文化道德規範);

⑤產品、服務和系統,讓其具有符號的表達性和美學的連貫性。

產品設計的三個基本要素:產品的功能、造型和物質技術。

第二章創造性思維方法

1思維與創造力

創造力是對已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科學的加工和創造,生產新概念、新知識、新思維的能力。

創造力一般包括一下幾方面的能力:

①有效地組合現有只是並使其產生新的作用的能力;

②產生創造性設想並使其得到實施的能力;

③根據先前自己所獲得的知識、經驗金額資訊等,創造出新知識、新思維以及新觀念的能力;

④運用個人或集體所擁有的知識,轉換成新的有價值的成果,並加以實現的能力。

形象思維(特徵)

①形象性:是指形象思維所用材料的形象性,亦即具體性、直觀性;

②概括性:形象思維通過對典型形象或概括性的形象把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

③創造性:一切有形物體的創新和改造,一般都體現在形象的變革上,它依賴於形象思維對思維中的形象加以創造和改造,而且在用形象思維的方式來認識乙個現存的事物時也不例外。

④運動型:形象思維作為一種理性認識,它的思維材料不靜止的、孤立的、不變的,而是能提供各種想像、聯想與創造性的構思,促進思維的運動,使得思維者對形象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獲取所需的知識。

2.2創造性思維方法

(1)聯想(步驟)

①任意選擇一件實物、一幅圖畫、一種植物或一種動物,選擇的專案與你要解決的問題相差越遠,激發出創新觀念或獨特見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②詳細列出你所選擇的專案的屬性;

③想出你的問題與任意選擇的專案屬性之間的相似性,用新觀念與見解去開啟禁錮頭腦創造力的枷鎖,使思路開闊。

(2)組合(因素)

①產生的概念是全新的或具有新形勢;

②這個概念是有價值的,即滿足某種需求;

③概念是由已知的元和元素重新組合或綜合的結果。

步驟:①確定設計物件以及設計物件的主要組成部分,編制形態特徵表。

②形態分析

③形態組合

④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選出較好的設計方案後,進步一具體化,最後選出最佳方案。

(3)模擬

(4)橫向思維

3創造性思維能力訓練

1自信的態度2學會觀察3學會剖析,並提出探索性問題4收集資訊,

1系統概述

1.1系統的概念

定義:系統是相互聯絡的若干要素的複合體。

①系統與要素的關係——系統是有諸要素組成的整體。

②系統的結構——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賴所構成的組織形式,這就是系統的結構。

③系統的層次——系統可以劃分為不同層次,層次的劃分具有相對性。

④系統的功能——系統具有目的性或功能性。

⑤系統的環境和邊界——乙個系統以外的又與系統有關聯的所有其它部分叫做環境。環境與系統的邊界叫做系統邊界。

系統分析和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定義系統目標

1系統的使命、完成的目的;2系統的使用條件。使用的一般環境條件;3系統的任務;4機動性要求;5緊急保護措施。

②定義使用者的引數

1確定使用者的要求;2使用者的特性;3群體的組織特性;4作業方式;5作業效能的測量引數及測試方式。

③系統定義

1內外部環境;2功能要求;3定義操作要求。

④方案設計

1功能分配;2作業流程設計;3作業反饋機制設計;4產品設計。

⑤人機介面設計

1人機介面設計;2作業空間設計。

⑥作業輔助設計

1制定使用者的素質要求;2設計操作手冊;3設計作業輔助手段;4培訓方案。

⑦系統驗證階段

1指定驗證標準;2實施驗證;3作驗證結論;4反饋修改。

材質:金屬

肌理:光滑、亞光、堅硬

形:狹長、薄、曲線為主、非對稱

心覺:簡潔、流暢、動感、軟硬的結合、隨意、純淨、優雅、精緻

材質:玻璃

肌理:光滑、光亮、堅硬、透明

形:曲線為主、對稱、直立、明顯的基座

心覺:簡潔、流暢、穩定、動感、軟硬的結合、純淨、精緻、優雅

3「中國風格」的形態設計

(1)傳神之路:追求神似不拘於形式,是中國傳統造型的特色之一。意是情的昇華與凝結,由意生神,是造型藝術的靈魂。

(2)變形傳神

①認識事物在於「真」;

②理解事物在於「深」;

③表現事物在於「純」。

(3)節律優美:節奏與韻律,互為因果,簡稱節律。

(4)動靜相成

(5)書法

(6)構圖韻律

發展中的藝術設計

1設計與環境

1.1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是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而「綠色」理念和實踐則自古就產生了。①19世紀中葉,約翰·拉斯金提出了一系列藝術和社會變革的主張。拉斯金很崇尚大自然,提倡「綠色精神」,在英國建立了第乙個「綠色建築」——牛津自然歷史博物館。

②二戰期間,人們對「綠色環境」的理解從

俠義的建築外部空間擴充套件到了從科學的角度去考慮建築環境因素。包浩斯建築學院對日照、照明、雜訊控制等展開廣泛和深入的研究,從而建立了光學、聲學、熱工等應用科學金額相應工程學科。③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出版了一本引起極大爭議的專著《為真實世界而設計》。

他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包裝和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當時能理解的人並不多,只在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後,他的「有限資源論」才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可,綠色設計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和認同。④現代的綠色設計反映了人們對於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

綠色設計的內涵:綠色設計是乙個內涵相當寬泛的概念,其涵義與生態、環境。生命週期等密切相關,是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關係的思考在設計藝術中的體現。

盡可能減緩環境負擔、減少材料、自然資源的消耗。而綠色設計正是以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作為其根本出發點的,所以健康的人居環境迫切要求我們進行綠色設計的研究。它強調在保護自然、生態,充分利用資源,以人為本,與環境為善。

綠色設計的內涵相當寬泛,是關於自然、社會與人的關係問題的思考在我們城市空間或單體設計、建設、使用的表現。簡言之,即在設計的整個過程中,著重考慮作品的環境屬性,並將其作為設計目標,以綠色技術為原則所進行的設計。對藝術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減少、迴圈、**,不僅要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對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能夠方便地分類**並再生迴圈或重新利用,減少對於人類浪費所造成的危害。

1.2可持續設計

(1)可持續發展

(2)可持續設計模式

(3)可持續設計方法

①迴圈利用、重複使用

②減輕環境影響

③對設計過程的再思考

2設計與文化

2.1文化概述

文化的核心:文化的核心是心裡層面集中體現在哲學思想中,器物是最淺層面,文化價值的標尺在於它所傳遞的資訊或者說它所揭示的意義。

2.2文化的特徵

(1)文化的普遍性和差異性

(2)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可變性

(3)文化的民族性和國際性

①民族性與國際性的關係

②傳統的繼承和創新

2.3設計文化的三個層次

(1)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指其中凝聚、體現、寄託著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狀態、思想感情的物質過程和物質產品。

①器物文化,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建築、器皿、飲食文化等。

②經濟文化則是指經濟活動構成一種具有的文化樣態。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經營管理政策和規章制度、組織制度、公共關係準則等內涵,它建立在物質文化基礎之上,可以調節、制約精神文化。

(3)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指人類文化的精神狀態,包括人的全部精神生活領域——知識和經驗、思想和觀念、情感和意志等意識活動的方式和內容特徵。

非物質設計對社會影響:在資訊社會這樣乙個「基於提供服務和非物質產品的社會」,設計界引用了「非物質」這個概念表述新世紀發展的總趨勢:從物的設計轉變為非物的設計,從產品的設計轉變為服務的設計。

對於藝術設計而言,「非物質性」意味著的基本意義是:非物質主義結合資訊、生物、經濟等先進技術成果,從脫離物質的更高層面,以全新的觀念創造性的提出解決方案,力圖達到雙贏至多贏的局面;它突破了傳統設計的作用領域,要求研究「人與非物」的關係,力圖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物質產出,保證生活質量,達到發展目的。

第八章設計與人

1公用性設計:

①原則一:公平使用

定義:任何使用者群體都能從共性設計中受益,同時有能力購買共用性產品。

指導方針:

只要條件允許,給所有使用者提供完全相同的使用方法,至少能提供類似的使用方法。

避免有區別的對待任何不同使用者。

任何使用者都平等的享有保護隱私和保障安全的權利。

②原則二:靈活柔性的使用

定義:共用性設計應當考慮到廣大使用者不同的使用習慣和能力。

指導方針:

提供多種方法共使用者選擇。

慣用左手和慣用右手的使用者都能方便適用。

使用者可以非常容易的做出準確和精確的操作。

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動作節拍。

③原則三:操作簡單,資訊易懂

定義:不管使用者的經歷、知識、語言和注意力集中程度,能夠容易的理解各種資訊。

指導方針:

消除不必要的複雜性。

各種資訊與使用者的預期和直覺相一致。

盡可能滿足不同文化使用者。

各種資訊按照重要程度高低的順序進行排列。

為連續的操作提供有效的提示。

在操作過程中和完成後都能及時地反饋資訊。

④原則四:資訊易獲取

定義:不管外界條件和使用者的感知能力如何,共用性設計必須有效的傳遞資訊。

指導方針:

對重要的資訊提供不同的獲取方式(圖示的、文字的、觸覺的等等)。

重要資訊和周圍的環境要有適當的對比度,以突出重要資訊。

盡可能的使重要資訊最容易被識別和感知。

各部件可以通過資訊說明來區分。

改進技術或增加裝置,是視覺、聽覺等有障礙者也能正常使用。

⑤原則五:寬容性好

定義:儘量減少意外和誤操作產生的危害和不利後果。

指導方針:

合理分布零部件,盡可能降低發生危險和誤操作的可能性。

當發生危險和誤操作時,要發出警告。

有安全保護裝置。

在高警惕作業時,要防止使用者無意識的動作。

⑥原則六:省力

定義:使用者在使用共用性產品時應該是高效、舒適和最不易疲勞的。

指導方針:

允許使用者保持自然輕鬆的方式作業。

操作力大小適當。

盡可能減少重複動作。

盡可能減少操作者的體能。

⑦原則七:空間尺寸的合理性

定義:適當的尺寸和合理的空間結構,不管操作者的身材、姿勢、和靈活性怎樣,都能確保他們能觸及每個操作部件,並且能方便操作和使用。

指導方針:

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的操作者,重要的操作部件必須在他們的視線清晰範圍之內。

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的操作者,都能觸及操作部件並舒適的操作。

操作手柄可調節。

確保留有足夠的空間,以便安裝輔助裝置和個人協助裝置。

2為兒童的設計(注意點)

第一,為兒童的設計要考慮互動性和安全。

第二,為兒童的設計必須內容豐富,愉悅身心、開發智力。激發孩子了解未知事物。

第三,為兒童的設計不像我們想像的哪有色彩華麗,各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渴望自己變得更成熟,在他們心目中,艷麗的色彩是屬於嬰兒的。

思維方法與藝術

那麼思維方法與藝術的意義有那些呢?粗略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可以幫助人們自覺地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可以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學會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我們知道,在現代科學研究活動中,精密的儀器和先進的實驗手段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無疑始...

設計思維與創新方法設計期末作業

題目 未來電腦 個人計算機 形態設計 姓名學院信通院 班級學號 任課教師 2019年 12 月 未來電腦 個人計算機 形態 技術與服務設計 摘要目前市面上的電腦主要有膝上型電腦 台式電腦以及平板電腦三種。三者各有其優缺點,雖然可以滿足使用者的基本使用需求,但是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許多可以繼續提公升的地...

建築設計思維方法與發展趨勢

摘要 文章論述了建築設計的意義,基本原則,常用設計方法等,最後提出了發展趨勢。關鍵詞 建築設計 傳統設計思維 當代設計思維 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對於建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僅僅是遮風擋雨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了,不僅如此,建築的設計還關係到城市的發展,可以說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