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生物競賽動物生理學專題知識點整理

2022-03-07 04:04:45 字數 4658 閱讀 2880

神經元分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外都有神經膜包圍,有接受刺激和傳導神經衝動的功能。胞體內有細胞質和細胞核,是神經元的中心。

神經元的突起分樹突和軸突兩種。樹突把衝動傳向細胞體,軸突把衝動從細胞體傳出。 每個神經元有樹突1到幾個,軸突1個。軸突和長樹突總稱神經纖維。

二、器官的結構和功能

多細胞生物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經發育分化並按一定的方式相互結合構成的,執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心、肺、腦等。器官是由不同組織組成的。**是最大的器官。

三、系統

人體共有運動、消化、迴圈、呼吸、泌尿、生殖、神經、內分泌八大系統。

第二節消化和營養

一、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構成。

1.口腔

牙齒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具有小而尖銳的牙齒,牙齒的結構比較簡單,其作用僅限於咬住食物不至脫落,並幫助把食物囫圇吞下,牙齒無咀嚼作用。哺乳動物的牙齒,無論是形態還是功能都較為複雜,其特點是出現了異形齒,通常分化為門齒、犬齒和臼齒。脊椎動物的牙齒,就其結構和**采說,同軟骨魚類(如鯊魚的楣鱗)基本上是一樣的,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都是來自上皮組織,所以牙齒也是**的一種衍生物。

2.食道

咽後是食道,食物經此入胃。鳥類的食道有一膨大部分叫做嗉囊,有儲存和濕潤軟化食物的作用。鴿在育雛時,嗉囊中還能分泌鴿乳,用以餵飼幼鴿。

3.胃胃位於腹腔上方,是乙個肌肉質的囊。胃的收縮能力很強,能將食團壓碎並進行攪拌。 人的胃可以使部分蛋白質水解成多肽,還能吸收部分的水、無機鹽和酒精等。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前端與食道相接處叫賁門,後端與腸相接處叫幽門。鳥類的胃可分為兩部分,肌肉組織集中在後部,形成肌胃。而前部胃壁軟薄,有發達的消化腺,叫腺胃。

哺乳類中,肉食性與雜食性動物的胃呈簡單的囊狀,叫做單胃。草食性動物中反芻類的胃不僅容積大,而且又分為幾個部分,叫做復胃。牛、羊等反芻類具有典型的復胃,它們的「胃」分為4室,依次分為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四部分,如圖1-3-3所示。

皺胃是真正的胃,與其他哺乳類的胃同源,有豐富的腺體,能分泌胃液,水解食物,其餘三部分是由於食道下端,膨大而形成的。瘤胃最大,瘤胃和網胃中有大量細菌和原生動物,能消化進入瘤胃和網胃的食物,特別重要的是能消化纖維素。在瘤胃中有許多與牛為共生關係的細菌和纖毛蟲類的微生物,它們通過發酵的方式分解纖維素,而哺乳動物本身沒有消化水解纖維素的酶。

食物在瘤胃和網胃中陸續被微生物所消化,沒有消化的大塊食物又周期性地返回口腔被細細地咀嚼,並摻人唾液消化,消化後的食物連同微生物經瓣胃而進入皺胃和小腸,並被消化吸收。這就是反芻。駱駝只有瘤胃、網胃和皺胃,瓣胃特化成瘤胃周圍的水囊(有二三十個)。

5.小腸

食物在胃內化為粥樣食糜後即通過幽門而進入小腸。小腸的肌肉發達,能做有節律的蠕動,使食物和消化液混勻。小腸的長度隨動物種類而不同。

一般說來,草食動物的小腸最長,肉食動物最短,雜食動物(包括人)介於兩者之間。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營養物質,如水、甘油和膽固醇等,是通過自由擴散作用吸收的;na+、k+、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是通過主動運輸來吸收的。

小腸通向大腸的部位有回盲瓣控制食物流動的方向。

6.大腸

大腸由盲腸和闌尾、結腸、直腸組成。人的盲腸小,沒有用處。草食動物,如馬、兔等的盲腸很大,其中有多種細菌和原生動物等,可以幫助消化纖維素。

闌尾是退化器官,無消化食物的功能,有時食物及細菌進入而招致發炎,即闌尾炎。

大腸基本上無消化作用,只吸收水、無機鹽、部分維生素和少量剩餘營養物質。

二、消化腺

1.唾液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有麥芽糖酶,能將澱粉消化為麥芽糖。

2.肝臟和膽囊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膽汁是由肝細胞分泌的。肝細胞分泌的膽汁排人相鄰肝細胞之間的膽小管內,經小葉間膽管流人左右肝管、肝總管,再經膽總管流人十二指腸。在非消化期,生成的膽汁轉入膽囊管,流人膽囊內貯存,當消化時,膽囊收縮,膽汁流人十二指腸。

膽汁是黏稠而味苦的液體。膽汁的主要成分為膽鹽、膽色素等。一般認為,膽汁中不含消化酶。

膽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通過膽鹽的作用而實現的,它可以啟用胰脂肪酶,可以和脂肪酸結合形成水溶性複合物,促進脂肪的吸收,還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膽鹽、膽固醇和卵磷脂可以乳化脂肪,使脂肪變成微滴,大大地增加了與酶接觸的面積,便於脂肪分解或直接被吸收。

(1)肝臟對體液的調節作用

①對醣類代謝的調節肝臟把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而儲存於肝細胞中,使血糖含量恢復正常。肝臟將超量的葡萄糖轉化為脂肪,由血液運到各處脂肪組織中儲存。反之,肝中糖原就水解成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恢復正常。

②對脂類代謝的調節肝臟在脂類代謝中也有重要作用。肝分泌的膽鹽直接影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血漿中的磷脂、膽固醇主要是由肝臟合成的;而且,肝臟還是脂肪酸氧化和合成的主要場所。

③對氨基酸代謝的調節肝臟能將血液中的氨基酸保留下來,然後逐漸地再釋放到血液中,由血液運送到身體各處,用以合成各種酶、激素以及新的蛋白質等。肝臟是蛋白質代謝中負責轉氨及脫氨的器官。氨基酸只有脫氨之後才能轉化為葡萄糖,然後轉化成糖原或澱粉儲存於細胞中,或作為能源而進入三羧酸迴圈。

(2)肝臟有合成多種蛋白質及其他物質的功能

肝臟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器官,如合成血漿蛋白(清蛋白、白蛋白以及某些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及多種與凝血有關的蛋白質,而且也是蛋白質分解代謝的主要場所。

(3)肝臟的解毒作用

肝臟是人體內主要的解毒器官,這些有毒物質隨血液進入肝臟後,在肝內各種酶類的作用下,經過氧化分解或與其他物質結合等方式進行處理,變成無毒、毒性較小或溶解度較大的物質而排出體外。肝臟又是人體合成尿素的器官,蛋白質代謝中產生的有毒性的氨,在肝內變成無毒性的尿素,然後通過腎排出體外。

(4)吞噬功能

肝臟有吞噬、防禦作用。肝臟中有吞噬細胞,衰老的紅細胞被這種吞噬細胞所吞食。肝血竇壁有枯否氏星形細胞,能吞噬、消化經消化管吸收的微生物、異物等有害物質。

此外,肝臟是人體內重要的產熱器官,人體在安靜時所產生的熱量,約有1/3來自肝臟。

3.胰腺

胰為一帶狀腺體,在胃的後方,胰有許多分泌胰液的腺泡。胰內除有分泌消化液的腺泡外,在腺泡之間尚有分泌激素的內分泌腺組織,稱胰島。因此,胰兼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種功能。

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如胰澱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胰液中還含有大量的碳酸氫鹽,它能中和胃酸,使腸內保持弱鹼性環境,以利於腸內消化酶的活動。

三、食物的消化

1.消化方式

動物消化食物的方式有兩種,即細胞內消化和細胞外消化(圖1-3-7)。

(1)細胞內消化

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和海綿都是將食物顆粒吞人細胞之內進行消化的,是為細胞內消化。 細胞內消化雖然只是低等動物的消化方式,但內吞作用則是動物界的普遍現象。人體很多細胞如各種白細胞,甚至腸壁上皮細胞都保留了內吞作用的功能。

(2)細胞外消化

腔腸動物是最早出現細胞外消化的動物,但腔腸動物還同時保留著細胞內消化的能力。渦蟲的細胞外消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渦蟲以細胞外消化為主,同時腸壁細胞也能將未消化食物碎渣吞入,在細胞內消化。

有細胞外消化功能的動物,除化學消化外,常常也發展了機械分解的能力和相應的結構。蚯蚓有砂囊,人、脊椎動物也有類似的(同功而不是同源的)機械分解的器官,如牙齒、鳥類的砂囊等。

2.食物的化學分解(消化腺與化學性消化)

(1)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及溶菌酶。

(2)胃腺胃腺分泌胃液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胃液為無色酸性(ph 0.9—1.5)液體,含有鹽酸、胃蛋白酶原等。鹽酸由胃壁細胞所分泌,其主要作用為:

啟用胃蛋白酶原成胃蛋白酶,並為蛋白質分解提供酸性環境;使蛋白質變性易於分解;殺菌;促進促胰液素釋放,從而促進胰液、腸液和膽汁的分泌;促進鐵、鈣的吸收。胃蛋白酶主要作用是:作用於蛋白質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酪氨酸的肽鍵分解蛋白質。

(3)肝臟肝臟分泌膽汁。膽汁中不含消化酶,是—種含有膽鹽、膽色素和膽固醇的混合液。其作用主要表現為膽鹽的作用:

乳化脂肪,促進脂肪消化;促進脂肪酸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防止膽固醇沉積。

(4)胰腺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醣類、脂肪和蛋白質。此外,胰液中還含有消化核酸的酶。

①胰澱粉酶②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 ③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 ④脂肪酶

(5)小腸腺這是分散在小腸絨毛基部的消化腺,數量很多,能分泌消化蛋白質的酶和消化醣類的酶。小腸腺還分泌消化雙醣的酶:蔗糖酶使蔗糖水解成乙個葡萄糖和乙個果糖,乳糖酶使乳糖水解為乙個葡萄糖和乙個半乳糖,麥芽糖酶使麥芽糖水解為2個葡萄糖。

四、吸收

消化產物經消化道黏膜上皮進入血液迴圈和淋巴系統的過程稱為吸收。

(1)糖的吸收醣類必須經過消化水解為單醣後,才被吸收。單醣的吸收主要在小腸。葡萄糖吸收通重載體進行,並為鈉依賴性。

(2)蛋白質的吸收蛋白質在小腸內消化分解為氨基酸與小分子肽(二肽、三肽)後再被吸收,也屬載體介導與鈉依賴性吸收。

(3)脂肪的吸收脂類消化分解後的產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膽固醇等受膽鹽的作用,變為水溶物後才被吸收。

(4)無機鹽的吸收 ①鈉的吸收:可順著電化梯度通過擴散過程進入細胞,但na+轉運出黏膜細胞須通過na+幫浦。鈉轉運過程中伴隨水的轉運。

②鈣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腸吸收,一般通過主動轉運完成。酸性環境與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③鐵的吸收:三價鐵需還原為亞鐵才吸收。維生素c、胃酸均促進鐵吸收。

(5)膽固醇的吸收食物中酯化的膽固醇需經膽固醇酯酶和胰酶水解為游離膽固醇才吸收。

(6)維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維生素以簡單擴散方式在小腸上部被吸收。維生素b12與內因子結合,在迴腸被吸收。脂溶性維生素a、d、e、k與脂肪以相同方式在小腸上部被吸收。

第三節呼吸作用

機體細胞在進行氧化代謝時,要不斷地攝取需要的o2,同時排出所產生的c02。這一過程稱為呼吸。

2023年生理學專公升本大綱

生理學 考試大綱 一 緒論 1.興奮性 1 興奮性的概念 機體感受刺激發生反應的能力或特性 2 閾值的概念 剛能引起組織發生反應的最小刺激強度稱為閾強度,簡稱閾值。2.人體與環境 1 外環境的概念 即自然界,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2 內環境的概念 體內細胞生活的環境,即細胞外液。3 穩態的概念 內...

2023年安徽醫療衛生考試 神經 10 生理學

試比較神經纖維傳導興奮和突觸興奮傳遞的特徵。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徵有完整性 絕緣性 雙向性和相對不疲勞性等,而突觸興奮傳遞的特徵有單向傳遞 突觸延擱 總和 興奮節律的改變 後發放 對內環境變化敏感和易疲勞等。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依靠的是已興奮區和未興奮區之間的區域性電流,因此,興奮可從興奮區傳向任何...

2019屆高三生物專題複習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說明 對細胞新陳代謝的考察主要以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為主。1.細胞呼吸是所有細胞生物獲得能量主要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有機物在細胞中進行徹底或 不徹底的氧化分解 不是水解 因而生成了co2及其他產物,同時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考察細胞呼吸本身多從呼吸作用型別 反應場所 物質的變化 能量的釋放與atp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