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後感

2022-01-02 18:31:04 字數 1208 閱讀 6910

一直對這本書非常好奇,因為導讀課的關係於是有了乙個機會特意抽出時間坐下來靜靜看了這本《圍城》,讀的時候感覺圍城的情節十分跳躍,並且描寫的全都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往往讀完了一頁,卻不知所云,只能重新來過。正是因為這樣,讀完了整本書才特別有成就感,當你把所有微不足道的細節串聯在一起後,乙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就出現在你眼前了。

最終我十分詫異的發現**中的「圍城」竟是指——婚姻。

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在當今這個流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的時代,真沒想到早在上世紀,就有一位偉大的作家提出了這個觀點。

「人生如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衝出來」已成為很多人對於人生和婚姻的一種解釋。而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這樣的「圍城」嗎?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於是我又記起我上高三的時候,正在為高考沒日沒夜的做模擬試題。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課時語文老師會講其中的一兩道試題。某天他講了一道閱讀理解題,題目是:

有兩種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種人從每串裡最好的開始吃,每吃一顆就是所剩的葡萄裡最好的一顆;第二種人從每串裡最壞的開始吃,每吃一顆就是所剩的葡萄裡最壞的一顆,問題是你如何看這兩種吃葡萄的人。這題我當時寫不出來,我做過無數卷子答不出來的題也多得不計其數,不知道為什麼卻偏對這道試題記憶深刻。老師當時給出的答案我已然忘記,直到看了圍城才發現,那道閱讀理解原是書中的乙個小橋段,而標準答案也被方鴻漸借其山羊鬍子哲學老師的口說出:

「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吃到的總是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吃到的總是最壞的。不過事實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而第一種人只剩下回憶。」我想悲觀與樂觀的差別也正在於此,悲觀的人深陷回憶,樂觀的人總是願意相信會有苦盡甘來的時候。

因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我們是否能夠真正跳脫出「圍城「呢。生活就是一座座圍城,學習與娛樂,成功與失敗,乙個個抉擇都是在進入又是在跳出一座座「圍城」。

但是當我們能夠真正努力而有樂觀的面對時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施加給你可怕的束縛和磨礪,而會變成乙個製造幸福的樂園。沒有人再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當然,也許這座圍城並不會有一天變的這樣完美,但這終究還是我們心中乙個美好的理想。

所以看完錢鍾書的《圍城》是讓你在哈哈大笑之後又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順著思路追尋下去,你發現它看似愛情**,實際是更多的是揭示了人性與哲理。

圍城讀後感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 學習與娛樂 發展與落後 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乙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乙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

圍城讀後感

確實,我們的生活中 圍城 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戀愛婚姻 工作事業,還有學習生活 交友處世,無一不有乙個 城 把我們 圍 著。圍城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作者用幽默的語言 深刻的哲理 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醜惡 虛榮。如 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

圍城讀後感

很早就聽人說城裡的人想衝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句話,懷著一種一窺其究的心裡翻開了圍城。它是一部極具諷刺性的長篇 也是一副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態圖。作者通過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回國 不如說是遊學 相親,戀愛,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運用幽默辛辣的筆鋒,把乙個個人物形象展現的讀者的面前。作者是站在一定的高度而俯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