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知識點

2022-01-02 04:06:47 字數 2854 閱讀 5139

一、 土地資源:是由地球表面一定立體空間的氣候、土壤、水、生物、地質、地貌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地理綜合體。

二、 土地的資產特性:1.商品特性2.產權特性3.增值特性4.不動產特性

三、 土地資源調查的概念:是對土地資源的型別、數量、質量特性、空間變異及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資源的狀況進行綜合考察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四、 土地資源調查的任務:1.清查各類土地資源的數量2.清查土地資源的基本特性和質量狀況3.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土地利用分割槽4.土地資源調查的成果記錄

五、 土地資源調查的成果記錄:土地資源調查的成果最後以系列成圖的形式表達,有條件的地區要逐步建立土地資源管理資訊系統或資料庫。

圖件成果:土地利用現狀圖

六、 土地資源調查的主要內容:1.土地構成要素和土地質量的調查分析2.土地型別調查3.土地利用現狀調查4.專項土地資源調查5.區域土地資源綜合調查

七、 土地資源調查的一般程式:1.準備工作(組織專業隊伍制定工作計畫資料準備儀器和裝置的準備)2.

外業調繪(路線勘察制定工作分類系統室內預判地類調繪補測樣區調繪驗證)3.內業工作**繪量算面積編圖與圖面整飾成果整理)4.檢查驗收

八、 土地型別與土地資源型別的區別:1.土地型別的劃分是一種自然分類,劃分的依據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屬性;而土地資源型別劃分的依據除了考慮土地的各種自然屬性外,更強調根據土地的社會經濟屬性,集中體現在其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綜合差異性而進行分類。

2.土地型別分類的結果往往是土地資源型別劃分的基礎,也就是說,土地資源型別劃分是在土地型別劃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對其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的評價結果而重新分類。

九、 土地型別與土地利用型別的區別:土地型別強調的是土地的自然屬性;土地利用型別一方面反應出土地的自然屬性,另一方面也反應出社會屬性,即人類活動所賦予土地的屬性。因此在劃分土地型別時也應該適當考慮到土地利用型別。

一十、 土地分級的概念:所謂土地分級就是在對土地組成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自下而上合併或自上而下劃分,產生出一些等級有高低、複雜程度有差異的土地單位。

一十一、 土地利用現狀的概念:人們根據現實生活的需要,對土地進行的各種生產利用經營方式。

一十二、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概念:定期開展土地利用現狀的詳細調查。

一十三、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任務:1.查清各種土地利用型別的數量、質量、分布狀況和權屬性質。

2.了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經驗、和教訓,提出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途徑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的建議。

一十四、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工作程式:1.準備階段2.外業調查階段3.內業整理階段4.成果檢查驗收階段

一十五、 影像特徵與解譯標誌:1.形狀2.大小3.色調4.陰影5.圖型(圖案結構)6.紋理7.相關特徵

一十六、 土地人口承載力:指一定區域內的土地生產的自然潛力在一定的投入條件下,可能產生的食物總量與人均消耗量的總和之比的乙個動態估算。

十七、土地評價的概念:又可稱土地資源評價,是指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條件下,對土地質量的高低或土地生產力的大小進行評定的過程。

十八、土地評價的實質:是分析土地質量與土地用途兩者之間的關係。

十九、土宜的概念:就是乙個區域的土地條件對某些作物不僅具有生理和生態的高度適宜性,而且對該類作物的產品經濟特性有著特有的適宜性,因而在此區域形成特有的經濟品種。

二十、簡述土地適宜性評價系統:

1.土地適宜性綱:反應土地適宜性的種類

2.土地適宜性級:反應綱內適宜性的程度

3.土地適宜性亞級:反應級內限制性的種類,或所需改良措施的種類

4.土地適宜性單元:反應亞級內所需經營管理措施的細小差別

二十一、土地生產潛力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自然條件或社會經濟條件下,土地生產對人類有用的生物產品或經濟產品的潛在能力。

二十二、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質量的比配方法:

1.比配:將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評價物件的土地性狀進行分析比較,在此基礎上進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調整與適宜性結果計算相結合的過程。

2.最小因子法,即按單因子適宜性等級。要求:

確定每個評價因子的適宜性等級。通過對照比較,確定評價單元的每個評價因子的適宜性等級。對評價的評價因子的適宜性等級進行比較,選最小的等級作為這個評價單元的評價結果。

3.對土地自然適應性評價的評述:評價結果應用廣泛方法簡便易行適當考慮社會經濟因素4適用於任何比例尺的評價。

二十三、土地利用分類系統原則:1.統一性原則2.系統性原則3.實用性原則 4.地域性原則

二十四、農業生態區法(aez工作程式):1.調查農業資源,並製圖2.

制農業生態區圖3.計算光溫土生產力和光溫水土生產力4.計算行政區內的土地生產力5.

考慮經濟投入水平問題6.計算能支援的人口數量

二十五、簡述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的土地資源分類系統:

1. 土地潛力區:根據大氣水熱條件的區域差異劃分。

2. 土地適宜類:在土地潛力區內根據土地對農、林、牧業生產的適宜性來劃分土地適宜類。

3. 土地質量等:在土地適宜類內按照土地對農林牧三方面的適宜程度和生產潛力的高低劃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宜農土地,宜林土地和宜牧土地。

4. 土地限制型:是在土地資源等範圍內,按其限制因素及其強度劃分的結果。

5.土地資源單位:是土地資源分類的基層單位,它表明土地的自然型別或利用型別,是由一組具有較為一致的植被。土壤及中等地形或經營管理與改造措施上較為相同的土地構成。

二十六、航片和衛片的區別:航片和衛片最大的區別是成像平台的不同。航片一般是由飛機拍攝的,成像高度一般幾千公尺到一萬公尺,幅度較小,高度越高,解析度越低,由於飛機姿態不平穩,航片一般畸變較大,比例尺大;衛片由衛星平台拍攝,高度在幾百公里以上,現在高解析度衛星能達到0.

1-0.5公尺,平台相對飛機穩定,畸變較小,幅度很大,比例尺小。

二十七、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圖的編制:以1:1萬分幅工作底圖為基本資料縮編成圖,比例尺一般為1:5萬面積過小或過大的縣,可用1:2萬或1:10萬。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實驗二

實驗二耕地變化分析 1208140515 土資122班 張舵 一 實驗目的 通過arcgis,掌握簡單的土地利用時空變化分析方法,靈活掌握利用簡單空間分析技術,發現土地利用變化的規律。二 實驗資料 1.某地2004年土地利用現狀圖 簡化 2.某地2007年土地利用現狀圖 簡化 3.數字高程模型 de...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實驗三

實驗三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1208140515 土資122班 張舵 一 實驗目的 利用arcgis空間分析功能,分析某地各土地利用型別從2004年到2007年期間的變化情況 並分析利用耕地質量與耕地糧食生產能力之間的數學模型,分析耕地糧食生產能力的變化。二 實驗任務 1.計算某地2004 2007年土...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實習報告

僅供參考 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一 實習目的和任務 1.實習目的 1 熟悉掌握arcgis軟體的實際操作 2 了解衛星遙感及衛星航片在土地資源調查中的應用 3 較全面的理解泰前土地資源,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一 實習目的和任務 1.實習目的 1 熟悉掌握arcgis軟體的實際操作 2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