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式古詩詞教學模式

2022-01-01 06:51:15 字數 4876 閱讀 5198

漁歌子》教學設計

前言:諾貝爾文學獲獎者莫言曾說:我只是乙個講故事的人。

而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想說的是:小學生是一群最喜歡聽故事的人,我更應該是乙個講故事的人,並應該去研究怎樣把故事講好,並帶領學生也把自己的故事講好。

每一首詩都是乙個古詩,每一首詩都有乙個故事……讓我們學古詩詞從故事開始!

一、概念界定

「故事式」古詩詞教學模式分成:讀懂詩中故事——了解背後故事——詩的故事我的演繹三步進行。

讀懂詩中故事——品詩:感受詩詞語言所傳達出的節奏美、情感美、意境美。

了解背後故事——識人:走進詩(詞)人,了解詩(詞)人的創作背景,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

詩的故事我的演繹——入境:創設情境,體驗古詩,積累古詩,運用古詩,提公升語文素養。

「故事式」教學模式:在感受詩歌語言之美,讀懂詩中故事的前提下,進一步了解藏在古詩背後的詩人,詩人是也乙個故事,是一本書,可以更好地帶領學生了解詩歌,了解詩人,甚至了解當時的社會和文化。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再創設情境,整體的感受體驗古詩,在情境中讓學生參與詩人和詩詞的故事,在其中積累古詩,並能學以致用,正確運用古詩名句。

二、設計理念

張志和作為一名詩詞書畫大家,他的作品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本設計圍繞「故事式」的古詩詞教學模式展開,力圖以賞畫的形式,吟誦的方式,想象理解詞的意境,走進漁歌子的故事、張志和的故事,豐滿對詞人張志和的認識,達到對《漁歌子》的理解更加飽滿的目的。同時,以欣賞各種不同演繹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參與古詩詞所呈現的故事,從而讓學生更喜歡、更親切的走近詞這種文學形式。

三、具體操作過程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初步走進張志和。

2.背誦並默寫這首詞,能簡單的運用詞句。

3.想象這首詞的畫面,並描述出來。

4.激起讀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並能描述出來。

【教學準備】

課件(包括詞語、**、畫面、自然界的聲音、古詩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取名的故事

1.簡介作者——

今天鄭老師也要給同學們介紹一位非常喜歡垂釣的詞人,他的名字叫(板書:張志和)猜猜是誰給他取得的名字。他的名字啊是唐朝當時的皇帝唐肅宗給起的。

為什麼給他賜名字呢?因為他16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當時給皇帝寫了一封奏摺,講了很多治理國家的方法,皇帝非常的賞識,就賜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張志和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詞人,他所寫的詞對後世影響很大,以至於連日本都把張志和寫的詞編入到語文的課本當中。知道這響噹噹的人物是**人嗎?對,浙江金華人,是咱們的老鄉,讓我們一起親切地呼喚他的名字。

2.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張志和最有名的詞。每首詞都有乙個詞牌名,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

知道什麼是詞牌名嗎?說起詞牌名,還得從詞的起源說起,詞在古代是拿來唱的,同學們拿到乙個曲子,會看到在左上角有像2/4拍、3/4拍的拍號,詞牌名差不多相當於這拍號,用來表示固定的節奏、節拍的。比較常見的像《浪淘沙》、《西江月》、《念奴嬌》、《憶江南》等。

一起讀課題。(指導讀好「子」)

設計意圖:介紹作者很簡單,但怎樣才能體現「故事式」故事教學模式的趣味性呢?張志和這一作者有兩個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樂趣,乙個就是他的名字由來,乙個是**人,詩人的介紹變成了猜故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增進了對作者的了解。

(二)讀懂詩中故事——聲情並茂誦古詞,感受語言美

1. 指名讀:誰願意來讀讀它,大家仔細聽,是否每乙個字都讀準確了。讀之前提醒讀準生字。(指名朗讀。)這首詞總共有27個字,你讀對了——個

去掉拼音讀。

找地名——看注釋。

2.不太常見用具。指導箬笠蓑衣,引導看注釋學詞,同時出示**。(聯絡生活)

箬笠是什麼做的?所以是什麼偏旁?蓑衣是棕櫚草編成,所以是草字頭,中國漢字,妙哉!

3.教學「蓑」(蓑字是咱們今天要學的生字,這個字很有意思,蓑衣蓑衣,蓑中有衣,衣在哪兒,中間用線把棕櫚草穿起來就是蓑衣了,拿起手和鄭老師一起寫一寫)編寫邊說,(蓑衣草編成,衣頭在上邊,穿針引線過,下衣隨風飄)。

在練習紙上,自己邊說兒歌邊寫乙個蓑字。寫好用做端正的姿勢告訴老師。

再讀讀這兩個詞。(青箬笠綠蓑衣)

4.讀出節奏

同學們,讀詞和讀詩一樣,不但要字正腔圓,還要讀出詩詞特有的節奏和韻律的,上課前,咱們班的詩讀得這麼好,詞一定也能讀好,誰願意來試試,(推薦一位最棒的)老師為你配上**,大家一起來聽聽,他是怎樣的節奏。

聽出來了嗎?(223)

那我們一起來配合讀一下好嗎?我讀引,你來接,準備好了嗎?

男孩女孩再來配合一下吧?女生引,男生接。

節奏出來了吧。配上**我們再來有滋有味讀讀——

設計意圖:讀懂古詩,體會古詩詞的語言之美是學習古詩詞的基礎,因此,本環節非常要重視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範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

(三)走進詩的故事——身臨其境品古詞,再現意境美

真美啊!這就是張志和的詞,詞人們對他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唐代有個著名的書法家,叫顏真卿,他評價張志和的詞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色」。

想象這首詞就是一幅畫,找找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找到了那些顏色呢?用橫線劃一劃景物,用圓圈圈一圈顏色。

1.拿起筆,划划圈圈,這首詞中寫了哪些景物、顏色?

2.反饋,交流。

(1)指名說。

(2)課件出示這6種景物和顏色。

(3)除了這三種顏色,你還看到了哪些顏色?那是——(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想象顏色)

4.同學們,實際上,整個西塞山前我們能看到的遠不止這些,我們不僅要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來,孩子們,請把眼睛慢慢地閉上,讓思緒帶著我們來到如詩如畫的西塞山,想像現在你就是正在垂釣的張志和,用你的眼睛去看哪,用你的鼻子去聞哪,用你的耳朵去聽哪。(課件**蛙聲、水聲、鳥聲)

5.來,睜開眼睛,你一定看到了一幅屬於你自己的山水畫,我們一起來把這美妙的畫面化成文字寫下來吧?學生練筆。(課件**古箏**)

交流所寫。

短短的27個字,通過同學們的想象,化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立體的山水畫啊,(板書:山水)同學們的描述讓這幅山水畫在我們的面前清晰起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彷彿真實的來到了我們的眼前,用乙個字來形容這山水,就是——美,(板書:美)

誰來噹噹張志和,美美地讀讀它

一起來當一回張志和,美美地讀讀這首詞。

多麼美的山水啊,難怪詞人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生接)——「斜風細雨不須歸」。

設計意圖: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鍊含蓄。有著**、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的輔助,讓學生根據詩意想象,再次走進詩中故事,體驗其中的情感。

同時,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要注重學生課堂的練習和書寫,這一教學實踐,也充分展示了學生個人的體驗,也提公升了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

(四)走進作者的故事——知人論世話古詞,體驗「釣」中情

1.「不須歸哪,不須歸」 (板書:不須歸)

天已經下雨了,為什麼詞人還不歸啊?

板書:留戀

那張志和是不想回到哪兒呢?猜猜看——

2.請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的材料,你去讀一讀或許會有新的答案。

原來張志和是不想回到——官場……

3.和詩、品出釣中情。

同學們說得都對,張志和還有乙個哥哥,叫張松齡。他也非常擔心弟弟從此隱居不回家,就特地作了一首詞給他。(出示:

《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1)指名讀一讀

自己讀讀這首詞,你覺得哥哥寫這首詞的用意是什麼?(哥哥想讓弟弟早早回家),從哪個詞中看出(且須還),濃縮成乙個字——還,還就是回家。

(2)師生合作讀。

師:這首詞是哥哥勸弟弟回家的,這樣吧,我當仁兄張松齡,,你們就是賢弟張志和,我仁兄勸,賢弟答,看看我們兄弟能不能演繹這千古佳話。

師: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哪!

生:不須歸呀!

師:且須還哪!

生:不須歸呀!

師:賢弟啊,你為什麼不願意回來呀?

那你現在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啊?(悠閒自在)

是啊,山水如畫固然讓人留戀,悠閒自在更是讓人樂而忘歸。

老師還要告訴你乙個秘密,張志和釣魚從來不用魚餌?這樣能釣到魚嗎?可是張志和自己卻說:他釣到的卻很多很多,那他釣到是什麼呢?(快樂,自在,詩詞……)

這一切的一切全在一首漁歌子中。讓我們配著**,再一起來誦讀這首千古絕唱!(配樂齊讀)

設計意圖: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

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準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

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五)詩的故事我的演繹

1.豐富多彩賞古詞,提公升詞中趣

同學們,詞在古代就是拿來唱的,想聽聽詞唱出來是什麼味道嗎?聽——(**吳志青古詞經典唱法)

小朋友們也拍著手唱它(**金華電視台新聞節節棒片尾曲片段)——

古詩詞教學

教育部要求背誦208篇古詩文,中小學生家長應該如何準備?教育部權威發布高中新課標 語文古詩文背誦篇目增至72篇 中小學古詩文背誦篇目共計208篇 它們有哪些變化?家長又該如何與孩子做準備?你知道嗎?從最近大火的 國家寶藏 和 如果國寶會說話 等作品中 我們可以看到 國家發揚傳統文化的力度 正在不斷加...

古詩詞積累答案古詩詞積累

古詩詞積累答案古詩詞積累 一 1 在括號裡填上帶 春 的詞語。1 春蠶 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2 春潮 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3 春江 潮水連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 春風 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5 春色 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6 春城 無處不飛花,寒食東來御柳斜。7 春宵 ...

古詩詞鑑賞考題回顧與高二古詩詞教學

高中語文第三冊中編選了從詩經到宋詞,從四言到五言到七言到雜言,從現實主義到浪漫主義,從豪放到婉約,從一流作家到二三流作家的古典詩詞30多首,內容豐富 主旨迥異,風格流派異彩紛呈 文學史脈絡一以貫之,很能夠反映我國古典詩歌的全貌和傑出成就。通過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的古典詩詞有個比較全面的系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