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2021-10-26 15:52:22 字數 942 閱讀 4247

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

嶽雅琴本學科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並遵照課標的要求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標準,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學科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與社會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係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

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乙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這些都是乙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在這一學期我承擔了五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我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畫。做到開學有計畫,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向壩中心小學 張國蘭 本學期,本人承擔了五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課標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畫。做到開學有計畫,期末有總結。1 啟用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一學期來,我認真鑽研教材,積極創新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使今後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在這一學期中,我按照課程標準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畫。做到開學有計畫,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