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科學社會主義試題

2021-10-22 19:47:30 字數 6009 閱讀 6757

如何理解歷史唯物論和剩餘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塊基石?

唯物史觀展現了一條用人們的社會存在說明他們的社會意識的道路。

它告訴我們,人類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是緣於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換句話說是客觀實在在決定這人類的思想活動,是客觀實在在決定這歷史的發展,歷史的發展與廣大人民的實踐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歷史的發展與時代的更迭必須符合社會關係發展的客觀規律。

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唯物史觀要求我們從事實出發,把社會主義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這與以前的空想社會主義有著很大的差別,以往的空想社會主義不是從事實出發,而是從觀念出發,把社會主義看作是某位天才頭腦中的發現,這必然導致了它將永遠停留在空想階段。直到唯物史觀的出現,給了社會主義乙個現實的解釋。

使其可能在現實世界中發展開來,因此說唯物史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剩餘價值論在解釋了資本主義經濟執行的矛盾的同時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通過揭示矛盾和本質,從經濟學的角度使我們認識到社會主義較之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以及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必然性。

可以說,剩餘價值論是社會主義得到了經濟學的科學論證,完全摒棄了以往社會主義純粹的道義的譴責,而是用純粹經濟學的方法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發展和最終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的規律。

在馬克思以前的空想社會主義中,雖然與人文主義和啟蒙哲學相銜接,但卻往往與其同時代的經濟學相對立,而不能對社會主義做出科學的經濟學論證,在剩餘價值發現後,社會主義成為了經濟運動追求的人道目標。因此成為基石。

論述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歷史成就和弊病?

1、蘇聯模式的歷史功績

(1)比較成功地解決了乙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在國際資本主義的重重包圍之下,在帝國主義戰爭的不斷威脅之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歷史課題,在人類歷史上建成了第乙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社會主義由理論變成了現實

(2)迅速地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3)蘇聯實現了工業的高速發展

(4)迅速地建立起了強大的國防體系

(5)實現了社會結構的根本轉變,鞏固了無產階級**、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6)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實現了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

2、侷限性

(1)片面強調公有化程度,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2)片面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3)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限制、窒息了社會主義經濟的活力

(4)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和文化管理體制,不利於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5)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做為「樣板」推廣到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之後,阻礙了這些國家對適合本國發展的社會主義模式的探索

對蘇聯模式的利弊分析與評價

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歷史成就:

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乙個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蘇聯模式建立了乙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第三,蘇聯模式有利於實行巨集觀經濟控制和管理,改變了蘇聯的工業布局。

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弊病:

第一,壓抑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經濟發展。

第二,幹部特殊化和官僚化嚴重。

第三,文化**導致社會意識貧困和教條主義盛行。

第四,長期突出階級鬥爭和政治高壓,使社會政治氣氛和人際關係不正常。

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造就了龐大臃腫的管理機構,為以後的改革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特徵:

1、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指令性計畫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強制性的特點。

首先: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其次: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戰略。

再次: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計畫經濟。

2、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

第一,高度集權的黨的領導體制。黨和國家融為一體,國家完全隸屬於黨,蘇共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絕對控制。

第二,限制以至取消黨內民主。

第三,實行自上而下的幹部委派制。滋長了官僚主義,幹部只對上級負責。

第四,總書記個人專權模式建立。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識形態管理體制

第一,文化學術上的是非往往由黨組織和黨的領導人說了算。

第二,個人迷信、****盛行。****是國家高度集權的需要,是為執行高度集權**務的。

(2)產生弊端的原因:

客觀上講,一是當時國際國內環境的影響,二是缺乏經驗。

主觀上講,一是思維方式上教條主義地對待馬恩的社會主義理論;二是政治制度上缺乏監督制約;三是史達林的專斷個性;四是對封建主義的影響估計不足,對資本主義缺乏全面分析;五是對建成社會主義的長期性缺乏認識,急於過渡。

(3)評價

史達林模式同史達林的社會主義思想分不開,在史達林的社會主義思想中,既有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也有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貢獻,同時還有教條主義式地照搬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甚至有扭曲科學社會主義的地方。需要一分為二地進行具體分析,既要看到它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在歷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要看到它只是社會主義的雛形,是社會主義制度處於幼年的狀態,在體制上還存在許多不足甚至弊端,需要不斷改革,使它日趨完善,才能適應經濟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3.試述空想社會主義發展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侷限性:①空想社會主義未能揭示雇傭勞動的本質,因而無**證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客觀規律。②空想社會主義未能發現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因,不了解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因而找不到變革資本主義的正確途徑。

③空想社會主義未能找到改造現實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會主義只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當特定歷史條件不復存在的時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學社會主義所代替。⑵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條件:

①社會歷史條件:產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生產的社會化加劇,與此同時,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也開始了,無產階級在鬥爭實踐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以便找到反抗資產階級的有效途徑,實現其自身的解放。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這種社會歷史條件下,深入工人運動實踐,把社會主義置身於現實的基礎上,解決了空想社會主義提出來卻無法解決的歷史性課題,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為工人運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

②思想條件: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是「現代社會主義」發展的兩個互相銜接的階段。兩者都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階級衝突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

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備的表現形式。後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備的、科學的表現形式。前者是後者的直接思想**。

③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兩大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

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麼要進行改革?

⑴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要求。之所以要進行改革,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改革從本質上來說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性質和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規律的要求。⑵改革是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迫切需要。原始體制的弊端:

①它與國際環境的變化不相適應;②它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發展和變化的需要;③它不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的要求;④它不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高度集中體制嚴重阻礙了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改革,社會主義就難以繼續發展。⑶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要使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就必須不斷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一系列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環節和方面,使社會主義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善。

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必然性:

(1) 任何社會形態都有乙個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變化過程;(2)改革是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表現形式和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徑;(3)改革的現實動因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4)新技術革命的壓力。

蘇東劇變的主要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答:原因:1.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發生認識和實踐上的偏差。

2.把科學社會主義絕對化.教條化,簡單照搬照抄。

3.對建成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認識不足,任務建設急於求成。

4.對資本主義缺乏全面分析,要麼絕對對立,要麼全盤西化。

5.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和顛覆。

教訓:1.東歐.蘇聯長期以來形成的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2.執政黨建設薄弱,組織渙散,腐敗嚴重,思想混亂。對西方和平演變缺乏應有的警覺和應對。

**蘇東劇變與蘇聯模式的聯絡。

答: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基本特徵。1、經濟特徵:

a.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b.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戰略。c。

實行否認、抵制商品貨幣關係的計畫經濟。2、政治特徵。a。

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實行法制權與行政權統一的蘇維埃形式。b、蘇共獨掌政權,且是唯一政黨,國家政治生活中無合作黨派。3、文化特徵為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

表現在a、各種文化單位國家包攬。b、文化學術由黨組織或領導人控制。

蘇聯模式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對建立制度、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推進作用但由於對發展過急過快,所有制形式追求純粹單一,忽視農業、輕工業造成經濟結構嚴重比例失調,同時把蘇維埃模式神聖化,形成了僵化的經濟體制,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一. 簡答和辨析:

1. 如何評價空想社會主義的積極貢獻及其歷史侷限性?

積極貢獻:

① 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資本主義早期發跡史的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也提供了啟發工人階級覺悟的極為珍貴的思想材料。

② 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

歷史侷限性:

① 否認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崇拜幸運的偶然性,宣揚天才論和英雄史觀。

② 空想社會主義看不到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無產階級群眾的力量,因而始終沒能找到改造現代社會的物質力量。

③ 空想社會主義者離開階級鬥爭去設計、談論和實踐社會主義,他們的設想便成空話,他們的實踐活動也充滿幼稚的思想。

④ 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基礎是理論原性,他們的社會主義是從道德情感出發的社會主義。缺乏科學性。

⑤ 空想社會主義「不成熟的理論,是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

⑥ 空想社會主義有許多消極的成分:如保留奴隸與奴隸勞動、殖民地、宗教神秘主義因素、勞動偏見、政治極端主義和最高領導人職務終身制等;

如何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

① 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仍然是私有制經濟。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② 資本剝削現象依然存在,兩極分化現象嚴重。

③ 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依然是資本家階級。

④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依然發生作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依然頻頻爆發,並引起各種社會矛盾。

⑤ 當然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顯示了社會主義在全世界最終勝利的客觀歷史趨勢。

1發達資本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挑戰;

2、民主社會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對挑戰;

其一,是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挑戰。為此,要了解三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腐朽、垂死的資本主義還能帶頭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是當代資本主義究競發展到了什麼樣的新階段?三是為什麼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競爭不過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其二,民主社會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挑戰。為此,也要了解三個問題:一是為什麼民主社會主義的影響越來越超過科學社會主義?

二是應當怎樣看待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及其走勢?三是蘇聯東歐各國的共產黨為什麼大都社會民主黨化,並從科學社會主義轉向民主社會主義?

一、空想社會主義歷史地位及侷限。

1、歷史地位:空想社會主義,尤其是三大空想家的思想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歷史意義。它是社會主義的先驅,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它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對未來社會的設想,都為馬克思主義留下了有價值的遺產。

空想社會主義的空想是就其思想體系主導方面而言的。任何空想社會主義都包含有科學的萬分,越是後期科學成分就越多一些。馬、恩正是繼承了以往空想社會主義中的科學成分,批判了它們的空想性質,才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

可以說空想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學說的童年。從該意義上講,沒有空想社會主義,也就沒有科學社會主義。

2、侷限性:a、他們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得不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科學結論。他們不清楚生產的社會性和私人占有的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

無論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還是對未來新社會的設想,都是從『人類理性』『永恆正義』出發而不是以社會生產方式的辯證運動為客觀依據。b、他們不了解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找不到實現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他們不要階級鬥爭不要無產階級革命**,幻想通過說服教育、典型示範的方式,使資本家放棄剝削和平實現社會主義。

c、他們不了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找不到實現社會主義的社會力量他們只把希望寄託在個別統治者開明富豪的支援上。

科學社會主義考題總結

空想社會主義經歷了16和 17世紀早期的空想社會主義 18世紀的空想平均共產主義 19世紀初期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三個時期,其中19世紀初期。以法國的聖西門 傅利葉和英國的歐文為代表。科學社會主義是 馬克思 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邏輯思維形式,在批判歷代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揭示...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調研報告 一

題目 蘇州古城區新式人力客運三輪車執行狀況調研報告 班級 10級城規研 組員 陳懿君 王傳海 石薇 高菲 蘇善軍 劉超 葉雲 宋夢潔 石海洋 日期 2011年04 05 蘇州古城區新式人力客運三輪車執行狀況調研報告 專業 城規10研組長 陳懿君組員 王傳海 石薇 高菲 蘇善軍 劉超 葉雲 宋夢潔,石...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1課時

必修一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課時夏 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 集權制 度的形成 一 選擇題 1.2009 北京文綜高考,12 右圖是北京廣安門橋北的薊城紀念柱。禮 記 載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與薊 城建立相關的制度是 a 禪讓制b 井田制 c 分封制d 郡縣制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