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第七章力學知識點總結

2021-10-14 05:16:13 字數 1218 閱讀 1988

第七章第一節:力

1.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發生作用的兩個物體,乙個是施力物體,乙個是受力物體。

2. 物理學中,力用符號f表示,它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3. 力的作用效果:1.改變物體形狀;2.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5.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物體對b物體施力的同時b物體也對a物體施加力的作用。

6. 力的示意圖: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乙個力,線段長與力的大小成比例,箭頭指向為力的方向,(作用點對力的作用效果無影響時)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第二節:彈力

1. 形變分為彈性形變和塑形形變。

1.1 彈性形變:在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1.2 塑性形變:變形後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2. 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支援力、壓力通常是彈力。

3. 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3.1 彈簧: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

3.2 彈簧的應用:彈簧測力計、握力計、彈簧秤、托盤秤等

☆3.3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3.3.1 看量程(最大測量值),明確分度值,不能超量程使用;

3.3.2 反覆拉動彈簧,觀察是否有卡住或者摩擦,每次彈簧能否回到原來的位置;

3.3.3 調零;

3.3.4 測力,要讓彈簧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線上;

3.3.5 度數,視線要與刻度盤垂直,力=格數×分度值。

3.3.6如果使用前沒有調零,會產生誤差。使用前指標在零刻度線以上,測量結果偏小;在零刻度線以下,測量結果偏大。

第三節:重力

1. 重力: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萬有引力),符號是g,單位是牛頓。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 重力的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和物體質量成正比。(實驗結論)

2.1 重力加速度g: 我們把物體重力與質量的比值規記為g,即g=g/m,單位是n/kg。

地球上不同位置(特別是緯度)的g不同。一般計算取g=9.8n/kg,題目中有說明則按題目要求取值。

2.2 由g=g/m 可以得到公式g=mg;m=g/g 。

3. 重力的方向:重力是豎直向下,指向地心的。

3.1 鉛垂線利用了重力豎直向下的性質,可以檢測物體是否與地面垂直。

4. 重力的等效作用點:重心——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在其幾何中心上。

八年物理第七章力知識點總結

使用前將測力計的指標調到零點。使用時力的方向必須和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使彈簧測力計能自由伸縮不受阻礙,若指標與外殼有摩擦,應及時消除。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確讀數。彈簧測力計示數穩定時才可以讀數,讀數時視線應正對刻度線與刻度板麵垂直。第三節重力 1 重力 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

八年物理第七章力知識點總結

第七章力 第一節力 1 力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離開物體力就不存在 2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受力物體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使物體發生形變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速度 方向 4 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點 5 力的符號 f 單位 牛頓 n 6 力的種類 ...

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七章力與運動知識點總結

第七章力與運動 第一節牛頓第一定律 1 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2 慣性 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慣性是所有物 體都固有的一種屬性。決定大小因素 質量 3 怎樣分析慣性現象 確定物件是哪乙個物體或同一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