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學院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標準

2021-09-24 03:12:20 字數 4549 閱讀 8953

《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標準

一、 課程性質

古代漢語課程是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之一,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工具課。為其他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學習基礎。

二、 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

課程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由對文言文的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較系統地掌握古代漢語的一般規律,並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具有較強的研讀中國古書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美學鑑賞能力、歷史比較能力、理論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還使學生熟悉中華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學到優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養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綜合素質。

教學要求:是在馬克思主義語言學理論指導下,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即通過古代漢語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教學以及有重點地閱讀古代文獻的實踐,使學生掌握古代漢語的語言規律,以便借助於工具書能夠直接閱讀古代文獻,批判地繼承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

以文選為中心,以詞彙為重點,以常規語法為次重點,用歷史主義的觀點,對比研究的方法,精讀上百篇周、秦、漢的源頭范文,透視各種重要的古漢語現象,解析數百個常用詞,理清其本義與眾多引申義間的脈絡,系統了解古書用字、文言詞法和句法特點以及有關的文化常識等。

三、關於教材與與學習參考的建議:

本課程採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的,由許嘉璐主編的《古代漢語》上、中、下,作為本課程的主教材。其內容包括通論、文選和參考資料。上冊的通論部分每節之後都有思考與練習,其中既有必要的基本實踐,又有一些理論問題的提示,目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冊文選部分分四類:詳註、略註、古注、白文。下冊是學習古代漢語必須的工具性資料和一些參考性文章。

為了更好的理解和學習課程內容,建議學習者可以進一步閱讀以下主要參考書:

1、《古代漢語》,王力主編,中華書局.

2、《古代漢語》,郭錫良主編,天津教育出版社.

3、《古代漢語教程》,張世祿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4、《古代漢語》,朱振家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5、王力著:《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

6、周秉鈞著:《古漢語綱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7、楊樹達著:《古書句讀釋例》,中華書局,1954。

8、楊樹達著:《高等國文法》,商務印書館,1984。

9、俞樾等著:《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中華書局,1956。

10、陸宗達著:《訓詁簡論》,北京出版社,1980。

11、張舜徽著:《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2、《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商務印書館,1988

13、《訓詁學原理》 王寧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

14、《音韻學教程》 唐作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15、《十三經注疏》 中華書局

四、課程教學內容綱要

本課程由文選及通論兩部分組成。實踐在本課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學中要做到文選和語言理論相結合,學習和運用相結合,常用詞貫徹始終,蓄詞要結合文文選進行。

文選以先秦兩漢散文為主,適當選取唐宋散文。文選包括帶古注的篇章和無標點、無注釋的白文。

通論包括語法、文字、詞彙、訓詁、音韻、工具書等。語法可佔通論總時數的40%左右,文字、詞彙可合佔40%左右,其他可合佔20%左右。

文選的講授以解釋詞句為主,講解中貫穿運用語言理論,突出常用詞,使學生逐步掌握一定數量的常用詞。

通論的講授要密切結合語言實際,以基本的、規律性的知識為主。

文選與通論在講解中應有機地結合起來,可將二者組成單元交替進行講授。各單元要有內在聯絡,逐步深入,循序漸進。

文選與通論的比例約為1:1.5

課程注重實踐,應適當布置書面作業,要求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

第一章緒論

一、古代漢語的性質

二、古代漢語研究的物件

三、學習方法

第二章文字

第一節漢字的構造

一、 「六書」理論

1.「六書」的名稱

2.四體二用

3.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4.漢字結構辨析

5.形聲字的結構分析

a、常規結構 b、位置反常 c、不能按自然結構分析

二、漢字結構與本義的探求

1.文字的本義

2.文字本義的探求方法

第二節古書中的用字

一、古今字

a定義 b形體 c成因 d辨識

二、異體字

a定義 b類別 c辨識

三、繁簡字

a定義 b類別 c轉換

第三章詞彙

第一節怎樣查字典辭書

一、字典辭書的編排、注音與釋義方式

1.具體方式型別

2.直音反切直訓譬況

二、常用工具書簡介

1.《說文解字》

2.《康熙字典》

3.《經籍纂詁》

4.《辭源》

5.《辭海》

6.《經傳釋詞》

7.《詞詮》

8.《詩詞曲語辭彙釋》

第二節古今詞義的異同

一、古今詞義異同的情況

二、詞義變化的型別

1.詞義的擴大

2.詞義的縮小

3.詞義的轉移

第三節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一、古漢語詞彙以單音詞為主

二、古漢語複音詞的構成情況

1.聯綿詞

2.疊音詞

3.偏義複詞

三、古漢語同義詞的辨析

第四節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詞的本義

1.定義

2.詞的本義的探求方法

二、詞的引申義

1.引申義與本義的****

a、相似模擬 b、相關借代 c、相因推導

2.直接引申義和間接引申義的定義

3.詞義引申的脈絡

a、連鎖式 b、輻射式

三、詞的假借義

第四章語法

第一節句法

一、 判斷句與判斷詞

1、古代漢語判斷句的特點

2、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

3、古代漢語判斷句的表達功能

二、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被動句式

1.介詞「於(於、乎)」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2.介詞「為」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3.助動詞「見」表示被動

4.「為……所……」式

5.「被」字式

三、古漢語的賓語前置句

1.用代詞復指的賓語前置

2.代詞「是」作賓語前置

3。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4、疑問代詞作賓語:

四、古漢語的雙賓語句

五、動量成分的位置

1.數詞直接作狀語

2.數詞作謂語:

六、名詞作狀語

第二節實詞的活用

一、 古代漢語詞類活用定義

二、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的型別

1.使動用法

2.意動用法

3.名詞活用做動詞

4.名詞作狀語

三、活用與兼類的區別

四、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第三節稱代

一、人稱代詞的用法

二、指示代詞的用法

三、疑問代詞的用法

四、不定代詞的用法

第四節虛詞

(一) 連詞,介詞

一、介詞「於」(於)「以」「為」「與」的用法

二、連詞「與」「而」「以」「則」「且」的用法

三、「然而」「然則」「雖然」的用法

(二) 句首句中語氣詞;詞頭,詞尾

一、語氣詞「夫」「其」「唯」的用法

二、詞頭「有」「其」「言」「於」「薄」的用法

三、詞尾「然」「乎」「焉」「如」「爾」的用法

(三)、結構助詞

1、「者」的用法

2、「所」的用法「者」和「所」的區別

3、「者」和「所」的區別

第五章音韻

一、音韻學基礎知識

二、中古音與反切

三、《詩經》與上古音

四、詩律

1、古風和律詩

2、律詩用韻的特點

3、律詩定式和變格

4、律詩的對仗

5、律詩的句式

第六章訓詁

一、古注的意義和歷史

二、常見的體例

本文、毛傳、鄭箋、孔疏、陸釋文

三、古注的內容

四、古注的術語

曰、為、謂之;謂;猶;貌;之言、之為言;讀如、讀若;讀曰、讀為

五、如字;變讀;衍;奪

第七章修辭

一、起興引用借代

二、互文、變文、連文

三、公用序變虛詞連用

四、重言復重頂真

五、課程作業與考核評價:

本課程考試由日常考核和期末考試兩部分組成。

作業是日常考核的主要形式。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樣是本課程考試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在每個有單元通論之後都一定數量的練習題,這些練習緊扣每個單元的文選和通論的內容,文選和通論的有關知識,通過練習來掌握,許多練習又是對通論的補充和深化。

除了一般練習題外,還有通篇閱讀分析練習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文字、詞彙、語法知識分析整篇古文的能力。文獻閱讀分析練習題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文字、詞彙、語法、音韻、訓詁等知識分析整篇古代文獻的能力。

本課程的期末考試採用閉卷考試方式。

本課程總評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學習成績兩部分組成,採用百分制。期末考試成績佔總評成績的70%,平時成績佔總評成績的30%。

古代漢語詞彙語法專題課程學習心得

一 課程簡介 作為對外漢語的專業選修課,古代漢語詞彙語法專題是在系統學習語言學基礎課程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古代漢語詞彙和語法方面的專業知識而開設的。該課程主要分為兩部分 詞彙專題和語法專題。詞彙方面主要介紹義素分析法,古代漢語詞義的發展和變化,漢語的詞彙系統及其發展變化 語法方面主要介紹虛詞詞...

2023年春季學期《古代漢語專題》課程學習指導

第一部分課程介紹 古代漢語專題 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本課教學目的是拓展大家對古代漢語各方面知識的了解,並使大家能夠系統地掌握新的知識。本課程教學內容由文字 詞彙 語法 音韻四個部分組成。與現代漢語專題和語言學概論課程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其中,文字部分簡單為大家講述漢字的演變及其意義,這...

應用型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漢語課程實踐教學研究

摘要 古代漢語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為了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古代漢語課程不僅要注重語言基本知識和理論的講授,也應注重實踐教學的研究。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夯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古代漢語課程應嘗試進行實踐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