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地區普通地質認識實習草稿

2021-09-16 20:00:56 字數 4617 閱讀 7917

第一章實習區概況

實習區主要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境內。位於東經116°40』—117°15』、北緯32°35』之間,屬江淮丘陵與淮北平原結合地帶。在地質上屬於華北板塊的南部邊緣,南與揚子板塊相接,因此其地質特徵上屬華北型,且獨具特色。

一、行政區劃與位置

淮南市位於安徽省中北部,地跨淮河兩岸。東與滁州市相鄰,南與合肥市接壤,西南與六安市相連,西與阜陽市交界,北與亳州市、蚌埠市相交。總面積2526平方千公尺。

總人口240萬人。全市轄田家庵、大通、八公山、謝家集、潘集5個區和鳳台乙個縣。

二、地形,地貌

淮河為江淮丘陵與淮北平原的分界線,她由西向東流經淮南市境中部,其南岸多低山丘陵,八公山、舜耕山、上窯山均在淮河以南,最高點為白鶚山,海拔241.3公尺;而其北岸則是河流沖積平原,海拔在20公尺左右。從南北兩岸匯入淮河的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河、東淝河和窯河,

三、氣候

淮南市,四季分明,屬於暖溫帶大陸半濕潤型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900~1000公釐,年均氣溫15.3 ℃。

四、物產與經濟

淮河兩岸自古就是膏腴之地,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稻麥各半,東果西蔬,故有「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民謠流傳。西漢淮南王劉安創制的「八公山豆腐」更是世間一絕,蜚聲海內外。

淮南市的礦產資源以煤為主,另外還有磷灰石、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紫砂、粘土等。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淮南因煤立市,2023年7月設淮南礦區, 2023年9月改為淮南市。2023年4月淮南市由安徽省直轄。

並隨著煤炭開採延伸而發展,隨著淮南老礦區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以及煤炭資源新探明儲量的向南和向西延伸,2023年原屬鳳台縣的潘集區,劃入淮南市,2023年原屬阜陽地區的鳳台縣劃歸由淮南市。

依託優質而豐富的煤炭資源淮南市一直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電力基地,目前裝機容量830萬千瓦,佔安徽省電力生產量的近一半。

淮南市為傳統重工業城市,支柱產業為煤炭,電力,化工以及製藥。為安徽省第二大城市。202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城市

五、交通

淮南市市內道路縱橫成網,交通便利。與外交通的公路有206國道、合淮高速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及102、203、225、308、310省道等通往鄰市、鄰省。鐵路則有淮南線、商杭線和合蚌線,另外還有即將建成通車的京合高速鐵路。

水路主要是淮河主航道。

六、地質研究簡史

2023年建國前,我國老一輩地質工作者就在淮南地區及鳳陽山區做過地質和礦產調查,如李四光先生曾於2023年對該地區前元古界地層進行過研究和劃分,建國後很多專業地質隊、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先後在本區進行過普查找礦、科研、地質調查等工作。

本區1:20萬區域地質調查由安徽省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於2023年3月開始,2023年10月完成野外驗收及補課,2023年9月提交成果並完成驗收。2023年淮南地區由省地質局337地質隊,進行了1:

1萬的礦產地質調查填圖工作。由於本區煤炭資源豐富,且大地構造位置特殊,所以地質研究程度較高。更由於早期三胚層動物化石——「淮南蟲」的發現而蜚聲海內外。

第二章淮南地區地質概況

第一節地層

淮南地區地層為華北地層區、淮河地層分割槽、淮南地層小區。地層發育主要為上太古界、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但又有其特殊性,如猴家山組、 鳳台組、 四頂山組、 壽縣組等都是淮南地區特有的,更因九里橋組中發現世界最早的後生動物化石而聞名於世。

本區地層自下元古界的前長城係至第四系,除中奧陶統至中石炭統、中生界的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缺失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發育(見表2-1)。

一、上太古界(霍邱群)

上太古界地層為霍邱群(安徽地質局337地質隊2023年命名),在淮南地區出露不多,在唐山翟至東梁山一線以南、望峰崗東山余家有出露。主要為變質岩系,由角閃石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岩組成。在角閃石片麻岩中,有長石岩脈、石英脈及偉晶花崗岩脈順層貫入和穿插。

據省地質局區調隊資料,對黑雲母、白雲母或角閃石礦物用鉀一氬法測定的同位素年齡一般為14~17億年,銣鍶法測定的同位素年齡為24.46億年左右。從岩石組合、巖化特徵、構造面和變質程度及含礦性等方面分析,本區霍邱群可與豫西太華群、登封群對比。

地層總厚度大於1521m。

二、上元古界

區內發育青白口係及震旦系地層。

(一)青白口係

又稱八公山群,此名源於徐嘉煒(1958)的「八公山統」。由一套淺變質或基本未變質的碎屑岩系組成,在泉山水庫以西至望峰崗、余家山及上窯西陡山有出露。地層總厚度為573m。

岩性自下而上可劃分為曹店組(qnc)、伍山組(qnw)、劉老碑組(qnl)。

1、曹店組(qnc)

2023年由安徽區調隊命名。係指鳳陽群大理岩-千枚岩之上、伍山組石英砂巖之下的鐵質砂礫巖。以往都將本組歸屬伍山組底部。

雖其出露厚度較小且不穩定,但在廣大區域斷續出現,其巖相和岩性與上下地層均有差異,頂底都有沉積間斷,屬於山前坳陷類磨拉石沉積。厚度21公尺。

本組礫岩分選較差,礫石磨圓度較好,礫徑不等,1-3cm者居多,大者達30-50cm,成分以石英岩為主,次有千枚岩,片岩和大理岩等。泥砂質及鐵質是基底式接觸式膠結。粗碎屑物都**於下伏地層。

岩石無明顯變質,與鳳陽群的低綠片巖相變質岩系之間有明顯的變質作用間斷,其與鳳陽群應屬不整合接觸。

表2-1 淮南地區區域地層表

2、伍山組(qnw)

原名「伍山石英砂巖」,2023年創名。以鳳陽縣宋集剖面為代表。淮南地區僅出露於壽縣的店疙瘩及山余家等地。

岩性為灰白色含海綠石沉積石英岩,底部有時見石英礫岩。底部礫岩雖顯示了與曹店組間的沉積間斷,但分布侷限,故為整合或假整合接觸,很多地段則直接不整合超覆於更老的地層之上。厚度22m。

3、劉老碑組(qnl)

本組名稱為謝家榮2023年首創。標準地點在壽縣劉老碑。

岩石為青、紫、黃等顏色以黃綠色為主,呈薄片狀,頁理發育,夾薄層泥灰巖及鈣質粉砂岩,含豐富的低等動植物化石為特徵。按岩性可分為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青灰、紫紅、灰黃色薄板狀泥質灰岩,含白雲質泥灰巖、夾含海綠石薄層砂岩及黃綠色,厚254m。

中部:黃綠色頁岩及薄層泥灰巖,厚243m。

上部:灰色薄至中厚層泥灰巖及鈣質粉砂岩,下部夾黃綠色頁岩,頂部為鈣質粉砂岩,粉砂質泥岩增多,厚187m。

總厚度為530m。頁岩內含多門類化石chuaria(疑源類),shouhsienia,vendotaenides(藻類)等化石。與下伏八公山組呈假整合接觸。

(二)震旦系

震旦系以碳酸鹽沉積為主,中下部岩性為石英砂巖、長石砂岩及白雲質灰岩,上部以白雲岩為主。區內分布廣泛。其岩性自下而上劃分為壽縣組(z1sh)、九里橋組(z1j)、四頂山組(z2s)、倪園組(zn)、九頂山組(zjd)。

1、壽縣組( z 1sh)

本組名稱首見於2023年安徽省地層表。其岩性主要為灰白,灰黃色中至厚層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岩性比較穩定,頂底均含鈣質,見有徽古植物化石殘片。厚度45m。

本組石英砂巖緻密堅硬,一般成山脊。

該組在本淮河地層分割槽又稱為四十里長山組,2023年由楊志堅創名,命名地點在霍邱縣四十里長山。

2、九里橋組(z1j)

該組由朱兆玲等(1964)以壽縣城北九里橋命名。

主要岩性為灰色中至厚層含海綠石粉砂質白雲質灰岩,粉紅色厚層含海綠石、粉砂質、泥質灰岩及薄層泥灰巖,區域性夾薄層海綠石鈣質石英粉砂岩,全組岩性較穩定。四頂山組除在本區八公山~四頂山出露較好外,在鳳台及上窯山、明龍山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與下寒武統猴家山組呈假整合接觸。厚度71m。

含疊層石灰岩,呈透鏡體出現。

藻類和蠕形動物繁盛,尤以富含疊層石為顯著特徵。

3、四頂山組(z2s)

最早由徐嘉煒(1958)命名,創名地點在壽縣城北四頂山。厚度255m。含baicalia f化石。四頂山組可分下、中、上三段。

下段:厚約48m。最下部為薄板狀泥灰巖與薄層白雲岩互層,中部為淺肉紅色中厚層狀白雲岩,偏上夾有同生角礫透鏡體,上部為夾有方解石團塊和含「雲霧狀」石英結核的紫紅色至灰白色的泥質白雲岩和中厚層狀白雲岩。

中段:厚約98m。自下而上為灰白色到黃灰色的中厚層狀白雲岩,含「串珠狀」石英結核、燧石團塊、燧石結核或條帶。

上段:厚度108m。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鄭文武等入2023年將此段單獨定名奶奶廟組。

本段底部為紅灰色~淺灰色「大竹葉狀」泥質白雲岩(即為角礫狀白雲岩)厚0.5~1.2m。

中為紅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層狀白雲岩,多產疊層石向上為深灰色夾燧石簿層的白雲岩本段底部的最上為含鮞狀矽質條帶的白雲岩,風化後似「寶塔狀」;中部為厚層白雲岩夾燧石條帶;頂部為黃灰色粗晶白雲岩夾矽質條帶,含豐富的疊層石碎屑。

4、倪園組(z2n)

由蘇皖兩省區調隊(1977)聯合命名,創名地點在江蘇省銅山縣倪園莊。主要為灰-淺紅色條紋狀含燧石結核白雲岩,厚38.47m(37~92m)。可分成兩個岩性段:

下段以灰白色中-厚層條帶狀含矽泥質白雲岩為主,時見燧石結核,底部區域性夾凸鏡狀和似層狀石英砂巖。含疊層石anabaria f.,archaeozoon f.等。

上段為灰白色薄-中厚層泥質白雲岩,含燧石條帶和結核,微細水平層理發育,

5、九頂山組(z2jd)

本組創名地點為靈璧縣北東部之九頂山。岩性以及淺灰色厚層含燧石結核或條帶的白雲岩、含灰質或矽質白雲岩為主,底部皆為竹葉狀灰岩。含疊層石tungussia f,baicalia f等化石。

厚117m。

三、下古生界

區內發育寒武系及奧陶系地層。

(一)寒武系()

本區寒武系地層分布廣泛,八公山區、舜耕山區、上窯山區和明龍山一帶均有出露,主要為一套侷限台地-開闊台地相碳酸鹽沉積,總厚度達1400m。與下伏青白口係之間為平行不整合接觸,系內各組均為連續沉積。分上、中、下三統。

淮南地質實習報告

1.實習概況 1.1 實習準備 6月30日至7月5日為實習時間,其中6月30日上午為實習動員,下午借實習工具 領實習日誌 分組,為野外實習做好準備。7月1日至3日為野外實習。其中7月1日實習地點為洞山,7月2日羅山,7月3日實習地點為八公山地質公園 鳳台淮河大橋和茅仙洞。參加人員有能源與安全學院20...

淮南地區普地實習報告

學生實習報告 實習型別 學號 2014300067 學生姓名 陳暉 指導教師 劉文中 專業班級 地質14 2 院 部 地球與環境學院 2015年 6月 22 日 目錄一 實習概況3 二 正文部分 1 野外岩石的簡單辨認以及三大岩之間的區分 1 各類岩石的野外辨認4 2 三大岩之間的區分7 2岩石所在...

湖北松滋劉家場地區普通地質實習報告

湖北松滋劉家場地區普通地 質實習報告 姓名 班級 x 序號 x 指導老師 日期 目錄 前言1 交通位置1 行政規劃和自然地理狀況1 區域地質概況2 第一章地層 第一節寒武系 一 中寒武統,一 覃家廟組 第二節奧陶系 第二章沉積相 第一節岩石型別 第二節相標誌 第三節沉積相分析 第三章地質構造 第一節...